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发布时间:2024-03-08 09:03:01浏览次数: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 4-5 节)内 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一章,第 4-5 节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联系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一、学习要求1.掌握社会生活的实践性;2.掌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二、主要内容(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则阿拉伯寓言:马克思在给他女儿劳拉法格的信中引用过这样一则阿拉伯寓言:湍急的河上有条小船,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 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外语吗?” 船夫答:“没有。”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历史吗?” 船夫答:“没有。” 哲学家摇摇头说:“那么你失去了一半生命。” 接着,哲学家又问:“你学过数学吗?” 船夫答:“没有。” 哲学家说:“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候,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船掀翻了。 船夫喊着问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不会。” 船夫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 马克思引用这则阿拉伯寓言表明了马克思什么样的哲学立场?
答案是: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不应以解释和理解世界为使命,而应以改造世界为使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直接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引起地球上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比如四季更迭就是由此引起的。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会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三、重要考点(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D.人的存在方式
答案:A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 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答案:D3. 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 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