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08:05:30浏览次数:69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研究摘要: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可以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达到一般均衡。所谓“市场失灵”即是通过市场的力量不能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造成市场混乱,市场效率低下,而“政府失灵”是指在政府调控的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政府行为低效率,以及寻租现象的出现,从而使政府的目标难以实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找均衡点,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关键词: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一、引言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可以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达到一般均衡。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本身又不是万能的,由于市场的功能缺陷和若干局限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下,适当的政府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来弥补的缺陷,纠正市场的失灵。但在政府干预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效。这就非但不能起到补充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失灵,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社会灾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均衡点,在完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适当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使经济得以有效、健康、平稳的运行。二、市场失灵的涵义、成因及克服策略(一)市场失灵的涵义由于市场本身所存在的功能缺陷就决定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也就决定了“市场失灵”出现的必然性。加尔布雷斯曾把市场失灵归结为三大问题,即微观经济无效率、宏观经济不稳定性、社会不公平。萨缪尔森也把这三方面视为市场经济偏离最优状态的原因。(二)市场失灵的成因1、垄断与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效率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别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高低也往往会成为阻碍资源自由转移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增强个别厂商影响市场的能力,削弱市场竞争性。一旦某个经济主体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就会阻碍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因此,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特别容易形成垄断,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垄断。在自然垄断 的情况下,垄断者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往往使产品的价格和产出水平偏离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从而影响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的作用,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2、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相对而言的。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这一产品,别人就无法同时消费它。而公共产品的消费则相反,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增加一个人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而要排除某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显然,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人都会希望有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自己免费使用(即免费搭车:FreeRide),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它性,使“免费搭车”成为可能。正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价格反映偏好的机制失灵。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这类产品应免费提供。如果不能回收成本赚取利润,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是不会提供这类产品的。3、信息的不对称(或不完全)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信息完全的情况是很少的,局部的。所以人们要获得信息就必须付出交易成本。在交易双方的交易中,由于对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就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完全的情况。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会破坏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优胜劣汰”机制,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破坏了市场经济中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使社会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4、混合产品和外溢性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的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是不多的,许多产品和劳务既有私人产品部分特征,同时其成本或收益又有显著的外溢性。这类产品称为混合产品。混合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额外的利益或成本,但生产者或消费者并未因此得到报酬或进行赔偿,这些成本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故这种现象被称为外溢性现象。有外溢性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或收益)。由于外溢性的存在,成本收益不对称,就会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为企业或个人进行决策的时候,只可能将其实际承担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在无需对外溢成本进行赔偿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实际承担的成本会小于其活动的总成本,因而会过量从事产生外溢性成本的活动;相反,在外溢利益得不到报酬的情况下,就会选择较少地从事该类活动。 5、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怎样把“蛋糕做大”和怎样“合理分割蛋糕”这两个涉及全局的问题即效率与公平问题。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也有日渐扩大之嫌。在近年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的同时,同期的基尼系 数却从 1980 年的 0.33 攀升至 2001 年的 0.45。如果社会分配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有可能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三、克服市场失灵的策略市场失灵的存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在以市场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针对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成因,作为参与宏观调控的各级政府,发挥应有的经济职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一)政府要做好提供公共物品的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硬件条件”。政府要承担起那些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而又对经济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项目,如国防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等。这样,既解决了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同时,政府在投资过程中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二)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和具体的运行体制,制定各级各类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件条件”。制度或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如缺乏良好的激励制度,个人或企业的勤奋劳作未能获得应有的报酬,就会降低其工作积极主动性,小而言之是企业的损失,若社会的大气候如此,损失的就是国家了。再如若某人被抢劫而无人问津,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能够保证其财产安全或财产所有权,这个社会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甚至将制度的变迁视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可见制度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三)政府需要利用利率、国债、汇率、税收、预算等经济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导入持续稳定的发展。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使西方世界走出了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梦魇;1998 年以来我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撑我国顺利走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岁月,而且五年来一直保持7%以上的 GDP 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枝独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以国家的宏观目标和总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调节收入;同时要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保持币值稳定和货币供求总量的平衡。(四)政府要通过收入政策、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及社会公众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政府要通过收入政策、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收入分配方面,政府要进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导向,通过政策的倾斜,对不同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公平与否的评价和调整。通过转移支付、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扶持弱势群体,调节公众的心理 平衡,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五)政府要不断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面对目前经济全球化、系统开放化的社会,政府的效率高低,其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付出最小的代价而得到最优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所以,无论对于医疗卫生问题,还是金融危机、经济安全问题,甚至国防安全问题,政府的工作效率都要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有史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并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稳定、持续地增长。四、政府失灵的涵义、成因及应对策略(一)政府失灵的涵义乔治-梅森大学的詹姆斯 布坎南在其公共选择理论中最早提出了“政府失灵”的概念。所谓“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决策失误,政府行为低效率,以及寻租现象的出现,从而使政府的目标难以实现的一种现象。(二)政府失灵的成因1、政府的内部性政府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由有着不同利益和目的的许多人组成的集合。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设”引入政府活动,认为政府行为主体具有与市场经济人一致的经济人特性,在政治市场中可能受到权利、职位及其相关物质利益的驱动,而谋求个性效用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他们带来效用最大化的准则被选择和实施,一个简单多数决策的模型中,必然出现多数获利集团的个人边际利益大于社会边际利益或个人边际成本少于社会边际成本的结果。公共选择的结果偏离了公共目标,公共机构不再代表公共的利益,不再发挥公共的职能。这很近似于导致市场失灵的外部性,只是外部性意味着社会成本和利润没有包含在私人决策的考虑当中,而政府决策的“内部性”则意味着私人的或机构和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了公共决策的考虑。它的存在提高了机构的社会成本,使其高于技术上的一般成本。单位成本增加,政府产出减少,政府决策的“内部性”带来了政府失灵。2、基于“内部性”产生权钱交易的寻租活动 “内部性”的存在使政府机构被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权力则成为这一集团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通过游说、行贿等各种手段,促使政府帮助其 建立优势地位,获取超额利润,这一活动即所谓“寻租”。政府干预经济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权利介入经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就为经济利益主体运用权钱交换和借助政府权利因素谋求垄断利润,实现其最大利润目标的寻租活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官员们因这些活动享受了特殊利益,又会引发为争夺主管官员肥缺而发生的第二层次的寻租竞争,各个社会利益团 体为争夺财政收入分配的第三层次的寻租之战。为了维持这一与生产性活动无关的逐利活动社会资源被大量浪费,生产则日益恶化政府严重失灵。此时政府手中的权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倍具吸引力的资本正严重影响着市场竞争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正以及社会生产的效率。3、政府行为的低效率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其表现主要有:政府机构缺乏足够的竞争机制。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唯一非市场机构,不存在替代性,也就缺乏足够的竞争性;政府自身组织制度存在缺陷;政府机构缺乏降低成本的机制;监督政府机构的信息不完备。4、信息不完全就像信息不完全在私人部门造成了问题一样,也给政府这一公共部门带来了问题。事实却让人们发现依靠政府建立起来的经济秩序,并不具有充分的信息基础。尽管人们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人员,设有计划、统计等智囊机构,但它仍旧不可能全知全觉。它在制定各种政策时,既不能完全掌握人们的偏好,更无法了解政府计划的各种结果。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变成了一种有价的商品,人们慢慢觉得,通过市场自发地横向传递或许比通过政府理智地纵向传递信息更为有效。(三)应对政府失灵的策略1、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加快职能转变。预防政府失灵情况的出现,必须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位置给予合理的定位。(1)宏观经济的调控者。(2)收入分配的调节者。(3)市场失灵的调节者。对政府角色的定位,只是说明政府能够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改善和加强市场的作用,预防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外部性。2、完善法律制度,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政府行为要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预防政府权力失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于政府实施监督可通过公众、媒体等外部约束力实现监督和约束,还可在政府内部实现上下级间的纵向监督和同级间的横向监督,从法律上,制度上,机制上实现政府的健康运行,最大可能的防止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3、建立和完善各种渠道,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是政府失灵的首要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应首先在政府内部建立竞争机制;其次,加强政府对税收和支出的约束力;第三,应完善公务员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4、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执法水平转变政府职能要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政府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政府运行的顺畅度。树立政府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公平性意识,加强政 府的廉政建设,从而克服政府因行政水平的影响而出现的政府失灵。五、结语市场失灵要求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失灵又要求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和调节,削减政府规模,政府就在这市场失灵与政 府失灵的互动中,时而扩大,时而缩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找均衡点,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政府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以其独具的强制力介入经济,可是政府行为的“内部性”却使政府实施的是私人或集团的目标。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经济不再是纯粹的市场与政府的选择,而常常是两者不同组合的选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选择了市场,但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却必然以高效的政府管理为依托,政府作用的加强成为了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竞争有序的市场建立,大量基础设施的提供,科技发展的推动,政策计划的制定,还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切都必须有赖于政府积极有效的调节和干预。经济学家阿瑟 刘易斯说:“在稳定的社会中,政府干预的事情极少……但是在迅速转变的社会中,政府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国家越落后,政府开拓的余地越大……也许这段话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应当更具意义。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7.〔3〕池元吉,论市场与政府[J].经济评论,2001(6)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