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8秋安全系统工程 ( 第3次 )
发布时间:2023-08-12 00:08:47浏览次数:43第 3 次作业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0 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1. 固有危险源2. 安全标准3. 系统工程4. 安全检查5. 回归分析法6. 事件树7. 算术平均法8. 最小割集9. 系统10. 故障类型影响分析二、计算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1. 某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为 K1={X1,X2};K2={X3,X4};K3={X5,X6},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为 q1=q2 =0.01,q3=q4=0.02,q5=q6=0.05,求顶上事件发生概率2. 试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建立 y 与 x 之间的回归方程。3. X 的数值为:0.002 0.003 0.005 0.008 0.012 Y 的数值为:0.12 0.14 0.27 0.40 0.52用指数函数 y=a•ebx进行回归分析。4. X 的数值为:0.002 0.003 0.005 0.008 0.012 Y 的数值为:0.12 0.14 0.27 0.40 0.52试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建立 Y 与 X 之间的回归方程5. 某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为 K1={X1,X2,X5};K2={X1,X3,X5};K3={X1,X4,X5},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为q1=q3=q4=0.01,q2=0.1,q5=0.95,求顶上事件发生概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1. 简述井下电气设备如何做到本质安全化。2. 疲劳原则对安全影响最大,也是保证安全的着眼点。要避免疲劳,保证安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 简要产生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
4. 简述管理安全化的具体要求。5. 举例说明系统的特性答案:一、名词解释题(40 分,共 10 题,每小题 4 分)1. 参考答案:固有危险源系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它包括物质因素和部分环境因素。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经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安全标准。解题方案: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解题方案:评分标准:4. 参考答案: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解题方案:评分标准:
5. 参考答案:回归分析法就是一种从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出发的预测方法。它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寻求数据变化规律来推测、判断和描述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解题方案:评分标准:6. 参考答案:事件树分析法(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 ETA)是安全系统工程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结果。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时序逻辑的事故分析方法。它是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后果考虑,直到最终结果为止。所分析的情况用树状图表示,故叫事件树。解题方案:评分标准:7. 参考答案:这种方法是将各评价项目得的分值,累加并用项目数去除,得平均分数,然后以平均分数的大小,决定名次排序。此方法也比较简单,但也忽视了主要项目的决定作用,评价结果一般和“累加法”相同。解题方案:评分标准:8. 参考答案: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9. 参考答案: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
为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解题方案:评分标准:10. 参考答案:故障类型影响分析(简称 FMEA)是安全系统工程中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采取系统分割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分析的水平,把系统分割成子系统或进一步分割成元件,然后逐个分析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故障呈现的状态(即故障类型),进一步分析故障类型对子系统以致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后采取措施解决。解题方案:评分标准:二、计算题(30 分,共 5 题,每小题 6 分)1. 参考答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Y=4.36e0.517解题方案:评分标准:4. 参考答案:建立的标准曲线为:Y=0.71+0.0445x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5. 参考答案:P(T)=q1q2q5+q1q3q5+q1q4q5-(q1q2q3q5+q1q2q4q5+q1q3q4q5)+q1q2q3q4q5 =1.12014x10-3解题方案:评分标准:
三、简答题(30 分,共 5 题,每小题 6 分)1. 参考答案:一、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要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是基础。 (1)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2)增加备用系统 (3)利用平行冗余系统 (4)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5)加强预防性维修 二、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虽然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发生性质不可改变,但危险因素的感度是可以控制的,其关键是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三、提高系统抗灾能力;提高煤矿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应该建立健全通风系统,实行独立通风,建立隔爆水棚,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如风电闭锁装置、漏电保护装置、提升保护装置、斜井防跑车装置、安全监测和监控装置等;矿井主要设备实行双回路供电、选择备用设备(备用主要通风机、备甩电动机、备用水泵等)。 四、减少人为失误; (1)对人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2)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为工人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劳动生产条件。 (3)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尽可能用机器操作代替人工操作,减少井下工作人员。 (4)注意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状况。 (5)注意使工作性质与所用工作人员的性格特点一致。 五、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各种自动制约机制,加强专职与兼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工作。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1)操作人员的作业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容易疲劳,由于任务过紧,急于完成而引起伤害的实例很多。(2)保持适当的作业范围。以肘关节为中心的运动范围为正常作业范围,以肩为中心运动范围为最大作业范围。(3)避免有害视力的光线。光线过暗或直射,眼睛都容易疲劳,应该保持适当的照度。
(4)利用槽或料斗等重力搬运物料,以减少作业的疲劳程度。(5)工具和用品避免做成尖形或锋利边缘。(6)避免不自然的姿势,例如眼睛斜视作业,持续弯腰作业,昂着头作业等。解题方案: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1、1983 年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六次会议,参加国有 40 多个,从讨论议题涉及面的广泛,可以看出这门学科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2、在我国,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开发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天津东方化工厂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成功地解决了高度危险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为我国各个领域学习、应用安全系统工程起了带头作用。其后是各类企业借鉴引用国外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3、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人们研究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系统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了多种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特别是企业安全评价方法,重点解决了对企业危险程度的评价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解题方案:评分标准:4. 参考答案:管理安全化,就是要为消除人为失误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就是:(1)认真改善设备的安全性,消除机械的外形危险、机能危险、构造危险、操作危险和维护保养危险;(2)改善工艺设计的安全性,消除平面布置、厂房建设、工艺选择、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等方面的危险性;(3)制定操作的标准和规程,并进行教育;(4)制定维护保养的标准和规程,并进行教育;
(5)定期进行工业厂房内的环境测定和卫生评价;(6)定期组织有成效的安全检查;(7)进行班组长和安全骨干的培养。解题方案:评分标准:5. 参考答案:一般来讲,系统应具有如下 4 个属性:1、整体性:如一台机床只有所有零件、部件组合后才能实现其机械加工的功能。2、相关性::如计算机系统的特定功能要各种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特定关系,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3、目的性:所有系统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如人的消化系统就是为了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4、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必须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由简单的社会形态发展到如今复杂的社会形态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解题方案: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