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2023-05-30 10:05:03浏览次数:22
论管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摘 要: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当代经济学家,以及当代学生所必备的思维方式,随着大经济,大数据化的发展,我们更有必要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因此论文分析经济学的思维,对我们很有帮助。关键词:经济学;思维;方式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研究经济学思维是对经济学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学的思维模型为了研究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总得在思维中以某种方式简约地将这些活动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把握经济关系的实质、深入地研究和揭示经济规律,以形成研究经济问题的规范的思维模型。经济学思维模型,是人们在思维中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活动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用来描述和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一) 界定经济环境。界定经济环境就是确定“问题域”。现代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首先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或对象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界定, 精炼而深刻地把握经济环境的本质特征。不同经济学家对同一问题的经济环境的不同界定, 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经济结论。( 二) 刻画经济现象。“问题域”一旦确定,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上的刻画,其主要思维形式是概念。例如,现代微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主体的选择行为时,从消费集、偏好关系或效用函数、初始禀赋和信息构来刻画一个消费者的经济特征;用生产可能性集合或生产函数来刻画一个厂商的经济特征。(三)设定假设前提。依据经济环境的界定,经济学模型有必要根据研究的特定目的,对复杂的经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作必要的、合理的简化,使经济学模型能突出地反映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以及与其他经济现象之间主要的联系。经济学的理论或模型,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之上的,因此 ,在运用经济学理论讨论问题时,要注意这些理论背后的前提假设,不能泛用,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四)逻辑推演与理论假说。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描述一组经济变量的内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并做出尝试性的解释,就构成理论假说。比如,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其产量;消费者根据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的原则确定对商品的需求等等,这些都是经济学家们提出的重要理论假说或命题。(五)逻辑结论及其检验阐释。根据理论假说揭示某种特定经济现象在具体条件下必然呈现出来的特 质或运行规律,就是经济学模型的逻辑结论。有些结论可能是人们在先前的经济实践中已经总结出来了的,有些则可能是从未被人们认识的,或者是关于经济现象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前一类逻辑结论称为“解释”, 后一类逻辑结论称为“预测”。我们建构经济学理论模型, 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事实找到一种理论解释, 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其内在的一般规律, 预测经济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 理论假说和逻辑结论都必须接受经济实践的检验。在经济学中, 一般有两种检验途径: 一种是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 另一种是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和逻辑结论是否与实际经验相符。如果理论模型解释和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至少应该初步肯定这个模型,并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形成经济学理论;如果模型解释和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应检查这个模型,或者修改原来的前提假设和理论假说,甚至放弃这个理论假说,重新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将逻辑结论与现实对应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从理论结论中推演其实践蕴涵。任何理论都属于“瞎子摸象”,每位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他所“摸到”的事实,但是,经济学家所“摸到”的事实不一定是事实的全貌,所以做学问要常无,要在不疑处有疑。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经济学中,许多概念是需要用数学语言来定义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也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分析和研究,包括用数学语言来界定经济环境,用数学表达式来阐述每个经济变量和经济规则间的逻辑关系,数学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特别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两端—纯理论和纯应用—都大量应用了数学。这是因为经济学数学模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概念精确、逻辑缜密。数学定义可以避免由于对文字语言的不同理解所造成的歧义,并能清楚地阐明一个经济结论成立的边界和适应范围,给出一理论结论成立的确切条件,从而避免理论的泛用;第二,可以处理一般的思维难以想象和把握的多变量的复杂情况;第三,利用已有的数学定理可以推导出仅凭直觉和理性思辩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第四,在实证分析中借助精致复杂的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可以从已有的数据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因此,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很难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果想学好现代经济学,从事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想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就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光懂数学还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经济学家。因为经济学不是数学,数学在经济学中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用来考虑或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经济问题都适合用数学语言来思考和解决。不仅如此,即使对于适合用数学语言的经济问题,非数学语言的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研究一个经济问题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数学语言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第一阶段提出经济观念、想法或猜想,这些观念、想法或猜想可能由经济直觉产生或根据历史经 验而来。由于还没有经过理论论证,人们可将它们类比为一般生产中的初等品。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理论研究和创新的来源。第二阶段需要验证所提出来的经济想法或论断是否成立。这种验证需要经济学家通过经济模型和分析工具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可能,还需要得到实际经验数据的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和论断往往都是由数学语言或专家术语来表达的,非专家的人士不见得能理解,从而不能为社会大众、政策制定者所采用。这些由技术性较强的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可类比为一般生产中的中间产品。第三阶段是将由技术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用通俗的形式给出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深远意义及具有洞察力的论断,这些才是经济学的最终产品。虽然第一和第三阶段都是用通俗、非技术、非数学的语言来给出经济想法和结论,但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的飞跃、升华。这种由通俗语言阶段到技术语言阶段,再回到通俗语言阶段的三阶段式,其实也是大多数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三、结论通过分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从中反馈出了经济学的奥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把握其精髓。参考文献:[1] 陆嵬喆.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J].沧桑.2009(04) [2] 王赞新.工作中的经济学思维[J].党政论坛.2009(08) [3] 王赞新.领导者要善于运用经济学思维[J].领导科学.2009(28)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