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辅导资料

发布时间:2024-03-07 09:03:50浏览次数: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辅导资料一、学习要求绪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掌握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3.掌握物质的范畴;4.掌握意识的能动作用;5.掌握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掌握社会生活的实践性;7.掌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8.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9.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0.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1.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2.掌握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3.掌握真理的特性;4.掌握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5.掌握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掌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5.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主要内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四)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不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六)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限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 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七)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八)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一方面主观认识自身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行,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因此只能靠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纽带或桥梁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判定。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根据这种现实的结果就可以判定主观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如何。(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十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十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不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三、重要考点(一)简答题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答: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