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2]《发展心理学》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7 09:07:01浏览次数:25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 专业: 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 发展心理学【9022】 A 卷 大作业 满分:100 分 提醒:请自选 2 道或 2 道以上题目完成,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清楚题号。论述题(每题 50 分,至少选作 2 题)1. 发展心理学包括的主要内容,举例阐述。答: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这个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为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归纳起来,心理发展原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 (一)关于环境和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发展心理学要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要素,要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交互的作用。 (二)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 在人类心理发展上,既要重视内因又要重视外因。人类身心发展是主动的,所以,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既要讲发展又要强调内外因之间的交互和作用。 (三)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既科学的解释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探讨不断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2. 幼儿语法掌握及发展特点,举例分析。答: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律。词汇必须按照一定的语法构成句子,才能表达思想。幼儿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也开始学习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一、语法的掌握 儿童语法发展通常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即句子的长短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复杂性。 幼儿所使用句子的结构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幼儿主要使用简单句;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复合句包括:联合复合句和偏正复合句)( 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3)从无修饰词到修饰词。 幼儿期,儿童虽然已经能够熟练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语法当做认识对象。他们只是从言语习惯上掌握它。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3 岁学前儿童与成人的言语交际,往往仅限于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所以主要是对话言语。 儿童语用交流行为研究是考察儿童语言运用的能力,即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语法组- 1 -
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初期儿童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特点,缺乏条理性、连贯性。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上升。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口语表达和动作表达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3~5 岁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快速期。口语表达内容由可视的、外在的特征逐渐转向内在特征,呈现出由固有属性向关系属性发展的趋势。儿童期动作表达以发展核心动作并进行扩展为主。 4 岁是动作表达的转折时期。3.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答:(一)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二)由具体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10~11 岁),也有的认为在高年级,也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指出,如果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强调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要求我们适应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飞跃来进行适当的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发展的转折点在何时实现,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效果,在注重思维品质的智力品质的教学的影响下,儿童在三年级就能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 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伸缩性,是可以变化的。只要教学得法,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岁。 (三)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尽管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的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材料和结果。思维品质的发展使个体思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儿童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完善。这表明,小学儿童思维的过度性显示出思维结构在从不完善向完善过度 所以,小学阶段只是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辩证思维能力要到中学乃至大学阶段才能更完善。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其辩证概念的发展要优于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 (四)思维发展的过程的不平衡性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他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发展趋势又常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