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2]《曲式常识》西南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2 14:09:17浏览次数:68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音乐学 课程名称:曲式常识【0832】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名词解释(4 个,每题 5 分,共 20 分)1.补充补充是在结构外补充,比如一段已经完全终止了,后面又新加了一个尾声,这就是补充。2.收拢性结构一个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 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3.方整型结构在外部结构形态上体现为结构规整4.乐汇是音乐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于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为了表现音的运动,乐汇的构成至少也需要一个逻辑强拍和一个逻辑弱拍,也就是最少需要两个音。二、简答题(4 个,每个 7.5 分,共 30 分)1.结束型陈述强化主题乐思和主调功能是其主要特征,通过一个或几个补充终止段落补充完整乐思或补充结束陈述,常以主调完全终止的重复或主持续音的方式来巩固终止;常向所肯定调性(大部分为主调)的下属方向离调;常将引向主和弦的终止段落分裂后综合,或将此段落扩充,终止式是收拢的。2.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申,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综合型中段兼用呈式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称之为综合性中断。4. 阻碍终止阻碍终止是和声终止式中的一种手法,当原位的 TSⅥ 三和弦放在 D 或 D7 之后,它极为- 1 - 近似于主功能,好像是有条件的代替了 T。因此像 D—TSⅥ 这一类的进行叫做阻碍进行。阻碍进行之后一般按调性功能圈的顺序继续进行,最自然就是到 S 和 SⅡ,到 T6 也是常见,有时也到 D 和 D 的转位。用来结束一个乐段或乐段的一部分(乐句)的阻碍进行称之为阻碍终止。三、综合分析题。(2 题,第 1 题 20 分;第 2 题 30 分;共 50 分)1.分析舒伯特《摇篮曲》第一段(1-4 小节)及次级细部结构单位(乐节、乐汇),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构图。答:该曲是静止再现的二段曲式作品,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分别是 2+2 的小节。属于方整型结构,由于第二个乐句和第一个乐句材料类似 ,所以两个乐句构成平行关系,该乐段为降 A 大调,第一个乐句开始主和弦,与第一乐句形成属主呼应,和声简单,为呈式陈述类型。再现单二部曲式2.分析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写出结构图,并对音乐在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外部结构形态、以及陈述的基本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分析结论不少于 200 字)。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使用的是回旋曲式,结构为 A--B--A!--C——A!!·····(N次),大跳后同音重复和级进。回旋曲式是在基础段落之间插入新的、对比的段落,基础段落和 对比的段落都要出现三次以上。基础段落也称为主部,对比段落也称 A 为主部,BCD 等为插部,插部按先后顺序分别称为:第一插部 B,第二插部 C 等。主部和插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般都由乐- 2 - 段构成,两者之间 一般采用节奏、速度、节拍、音调、音区等方面的变化来造成鲜明的对比。 由赵启海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到敌人后方去》:为了强调歌词 中“到敌人后方去”这一特定内容而把它写为主题,其余的内容则以插部形式来体现-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