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06 10:06:52浏览次数:26
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探讨一、网络实名制概念所谓网络实名制,是指将使用网络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制度。有学者认为网络实名制是继 IP、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访问方式。“网络实名制要比网络“虚名”有利得多,其将会大大减少网络谣言和网络语言暴力、人身攻击等,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二、网络实名制的经验与教训(一)虚拟世界的管理也要与现实世界同步从以上各国的经验看,虚拟世界是以实体社会为基础,虚拟世界的行为仍然是现实世界主体入的行为,是现实世界主体行为的延伸。因此,虚拟世界的行为规范体系和制度构建也应当以实体社会为基础和参照。脱离这个基点,将对人权保障和公民的主权者地位构成侵害,实名制将失去存在意义。规则的制定应当兼顾自由与秩序,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在不同价值间寻求平衡。(二)虚拟世界管理要与人的本性相适应虚拟世界从不同维度满足了人类更多的需求,但行为主体没有变化,仍然是每一个个体的人。因此,在制定行为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网络行为主体的上网动机、目的和需求,要对人的本质有更深刻认识,体察行为背后的人性。(三)虚拟世界管理应该依据领域、地区、上网者年龄等的差异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和动机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也不同。成年人思想成熟、意志力强,不易受外界干扰;青少年处于世界观形成期,多数人面对诱惑不 能自控,因此,更容易沉迷网络并受不良信息侵害。基于这种考虑,在对虚拟世界设立规范进行管理时,应当考虑行为主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等因素,设立差异化的网络治理规则,这样,网络治理的目的才可能实现。网络实名制不应当是普遍而毫无例外地实行 ,在实名制的基本原则下,应该考虑不同领域、上网者年龄、上网场所等具体因素,有些上网行为如一般性浏览等则不应要求实名制,给公民自由预留出必要空间,满足公民权利实现的基本需求。三、我国网络实名制存在的问题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实行是顺应历史趋势和社会大多数人的愿望的,但是这一政策实施后的负面影响也确实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一)法律规范层面存在冲突网络实名制在某种程度上有侵犯公民隐私权利之嫌。因此。亟需完善法律。如前所述,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目前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从宪法、民法到侵权责任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2010 年 7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 2 条明确将隐私权作为该法调整和保护对象。相对应,实施网绍实名制的依据则多为低位阶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政策。显然,在两者价值取向相冲突情况下,如果没有更高位阶的法律为依据,没有普遍民意的支持,网络实名制很难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二)虚拟财产保护问题和网络侵权责任问题网络世界衍生多种虚拟财产,如 Q 币、QQ 号码、电子邮箱、各种网上账户等,对这些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价与侵权责任认定,还不够规范。目前我国法制还不健全,应该进一步完善对虚拟世界规制 的相关规则。(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问题诈骗、黄、赌、毒等犯罪行为充斥网络,网络违法犯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打击和遏制,网民如果实名上网,其个人信息就可能会暴露,财产和人身也有被侵害的危险。因此,在实名制之前净化网络空间非常重要。(四)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对接问题。我国现行政治体制还有许多缺陷,如何将“网络反腐”等行为合法化、规范化、将保护网络民主的实现与社会稳定性协调,促进我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是网络实名制实施过程中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三、解决方案与对策(一)完善法律制定,增加民意支持目前我国网络实名制的有关规定多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些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这些规范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位阶较低,且内容不够科学和完备,因为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加减,所以社会普遍关注且充满担心和疑虑。为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并有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行,充分尊重民意,制定较为完备的网络信息法律是根本之策。(二)网络实名制应该有所保留正如实体社会中,每个人的私人空间都是有边界的,而且不受人侵犯,公权力也不能侵犯。因此,在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时候,应当为每一个上网者留这一份权利。在我国网络实名制制度构建过程中,应考虑如何确立网络实名制的除外情形和条件。 (三)完备的制度实施的支持体系仅有法律和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有完备的制度实施的支持体系因此,应该增强网络警察力量,对网络进行 24 小时跟踪治理,这样才能有效打击犯罪,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培育成熟的网络道德,改变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的现状规范有自律和他律之分,法律是他律性规范体系,而道德则完全属于自律性质的规范,两者互补,缺一不可,虚拟社会也应同此道理。目前网络世界乱象丛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网民不自律,道德上不能自足而产生的后果。因此,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网络实名制的效果还要靠网络道德的提升而实现。参考文献:[1]网易新闻,网民担心遭监视,广州日报,2012.[2]魏岳江.网络实名制各国现状,信息化建设,2012,(5):52—54.[3]魏岳江.网络实名制各国现状,信息化建设,2012,(5):52—54.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