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9-10 22:09:35浏览次数:50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 要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相应的文化背景,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思想无不融汇着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始终伴随着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然后介绍了现代管理思想及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最后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关键词: 传统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 影响China'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modernenterprise managementStudent:XiaoYi Supervisor:LiYing AbstractsManagement as a social activity, inseparable from the specific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al background,rather than adapt to integrate all the management thought the idea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long history contains a wealth of philosophy. These ideas always1 百、上千种。(三)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 20 世纪初,企业大都采用集权制,20 世纪末 20 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化学公司率先实行集权与分权结合的事业部制30 年代,日本松下,美国西屋电气等相继引入这一强将手下无弱兵体制;到五六十年代,事业部制已在全世界工业国家大企业中广泛采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即保持活力又获得整体优势。(四)企业管理以人为重心随着行为科学风行西方各国,企业在改善组织气氛和领导作风,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目标管理、质量小组、合理化建议运动、自由组合作业、弹性工作时间、走动式管理等得到广泛采用。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提出职业生涯计划,改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80 年代倡导企业文化,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又深入人心,人力投资迅速增加。这一切都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重心已从物转向人。(五)管理中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和工具人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运筹学、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运用概率论、线性规划、排队论、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价值工程等到将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编制成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最佳方案的依据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成本核算、存储控制、订货管理、编制生产计划等,既准确可靠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六)管理职业化和权利向经理阶层转移10 经营管理日益复杂,使管理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担任,从而形成职业经理阶层。他们在企业中的权利越来越大,股东甚至董事过问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困难。第三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3. 1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作为我国传统思想学派的儒家形成于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孔子适应形势,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孟子从内在心性方面发挥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性本善”论;苟子反其道而行,提出“性本恶”论。儒家文化重视对道德本源的探讨,重义轻利,注重道德教育和修养。在董仲舒的推动下,儒家思想于西汉时期成为统治阶级思想,自此后的几千年一直作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源远流长。1.经营价值观。儒家文化重义轻利,崇尚和追求“均无贫”的社会理想。在儒家文化的导引下,企业文化的价值目标以“经世济民”、 “创家立业”和“治生裕后”为主。2.经营伦理观。信用原则:相较于西方商人重契约的信守,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中国现代企业则要两者兼重。竞争伦理: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个基本法则。儒家的企业文化强调竞争,但却有异于西方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对竞争的不择手段。儒家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和”,重视“双赢”。管理伦理:儒家文化的管理伦理归结为“和”与“仁”两字。“和” 即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上下左右之间都要团结协作,和衷共济。“仁”即劳资双方的相处,雇主对员11 工不仅要在利益上给予合理报酬,而且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人格上给予尊重,不随意辞退职工,对职工困难给予关照等。3.经营管理方式。儒家文化历来将管理视为一种更为广义的社会和生活活动,在经营中注意把经商之道与处世之道、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强调学做生意先要学做人,明处世之道才能明经商之道,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强调人的重要作用。3.2 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道包括道家和道教两部分。道家、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代表认为早期是黄帝、老子和庄子,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魏晋时期的炼丹家以及吕洞宾等。道家思想是道教的哲学基础道教的道术实践思想是根据道家的哲学衍生出来的。道家、道教思想尤其是道教思想中,最核心的就是道与术两个方面。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是道家、道教思想发展衍变的内在逻辑和根本动力。道尊重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尊重规律。法健全制度:法即制度,根据企业经营规律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术提升管理艺术:用相应的手法和管理艺术来执行制度,才能让员工信服。“清静无为,守中抱一”,用严格的考评制度和劳动纪律与融通情感相结合,像疏导流水那样开导职工;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可以去除恶意贪念,保持正知正见,保证企业宽松的经营环境12 “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的后发制人策略;“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对商战有指导意义。3.3 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法家萌芽于春秋,形成于战国之初,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发展随着秦王朝的成败有盛至衰,最终在西汉武帝尊儒以后渐渐消失于政治舞台上。管仲子、李悝、商鞅、慎到、韩非等是其代表人物。法家基本理论: “好利恶害” 的人性观、“不法古、不循今” 的历史观、“尚力”的国家观。正面启示: (1)企业价值观:开拓奋进、勇于创新、诚实经营、信用至上; (2)企业精神:勇争第一; (3)企业管理:制度严密、惩罚严厉、执法严格; (4)用人制度:以功授官、用长避短、不拘一格、重在实践; (5)企业家精神:锐意创新、求是务实、小心谨慎、体道养性。反面教训:法家思想缺乏对他人的尊重,缺乏对他人合法权益的肯定和保护,不视别人为平等的,缺乏仁爱之心和对人的关怀。法家轻罪重刑的主张,轻罪与重罪同罚,有失法律的正义性。既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又不能以法服人。 结束语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为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财富,吸取其哲理精髓,古为今用探索和形成相应的管理之道,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说,目前我国企业界借鉴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管理企业的探素还是初步的,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的精位,井使之和中国企业管13 理相融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1)朱雨兰:《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报,2004 年第 4 期。 (2)刘志东:《论儒家文化对韩国崛起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2000 年第 28 期。(3)王方华,高松:《道家、儒家、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上海管理科学,2004 年第 5 期。 (4)董庆榆:《浅谈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 5 期。(5)王赞源:《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 1 期。 (6)李郁华:《浅谈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西安社会科学,2009 年第3 期。(7)王永明:《论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 年第5 期。(8)丁晓钦:《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经济经纬,2000年第 6 期。(1)谢新观主编:《远程教育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1版。 (2)丁兴富:《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面临的十大挑战》,《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 10 期。14 表 1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专业: 年级: 姓名: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的与意义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15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计划:按受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要求完成日期 年 月 日学 生 (签名) 年 月 日指 导 教 师 (签名) 年 月 日院 长 (签名) 年 月 日表 2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完成论文(设计)学生姓名所在学院 专业 成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选题来源教师自拟课题: 应用型: 科研型: 课题来源 :学生自拟课题: 应用型: 科研型: 课题来源填单位资助或自拟16 评阅内容:文、理、工、医、管理类可分别按专业特点根据以下相关内容进行评阅。1. 选题的意义如何?2 资料是否可靠?3 论点是否成立? 论述的深度如何?4 是否具有创新性?5 论文或设计的难度如何?6 写作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7. 设计、计算、数据图表是否正确?图纸是否规范?论文写作是否规范?8 论文或设计是否合格?是否可提交答辩?对论文(设计)的详细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纸不够可另加附页)表 3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17 专家评阅意见表评阅专家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论文(设计)完成人姓名所修专业学院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评阅内容:(文、理、工、医、管理类论文(设计)可分别按专业特点根据以下相关内容进行评阅)1. 选题的意义如何?2 资料是否可靠?3 论点是否成立? 论述的深度如何?4 是否具有创新性?5 论文或设计的难度如何?6 写作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7. 设计、计算、数据图表是否正确?图纸是否规范?论文写作是否规范?8 论文或设计是否合格?是否可提交答辩?18 专家对论文(设计)的详细评语: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纸不够可另加附页)19 accompanied b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ll areas of mutualpromo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 fromChina'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ough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management thoughts, thenintroduces modern management idea and Chinese modernenterprise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finally analyses and probes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oughts on the influence of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Keyword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oughts,Modern EnterpriseManagement ,influence 前言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自觉从无序到有序的一种活动。人类的管理活动从原始的氏族管理到封建的传统管理、近代的科学管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社会历程。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脱胎于中国悠久的人文历史,其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和现代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对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及特点2 表 4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意见表答辩人姓名: 所修专业学院: 专业: 年级:毕业论文(设计)名称答辩中提出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答辩组评语: 答辩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成绩评定:20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21 1. 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早在八千年以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种植业,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逐渐得到了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管理也从氏族社会的原始管理走向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意识为基础的传统管理。 进入春秋之后,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争鸣和探索,产生了儒、法、道、墨、兵、农等学说,其中儒家管理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反映了经过华夏生活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愿望,上古时代的管理意识和实践通过儒家管理思想的改造、创新而走向文明社会。 儒 家 思 想 形 成 独 立 体系 是由 孔 子 实 现 的 。 孔 子 思 想 的 核 心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仁爱"的管理思想。"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缛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管理价值理论。他主张3 用仁义去管理经济,用仁政来发展管理。继孔孟之后,儒家管理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正统管理思想,但还没有真正在统治者意识中起到主导作用。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急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消除各种学派间的斗争。因此,必须扶正统而废百家,以适应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西汉管理思想家董仲舒集成和发扬了孔孟的思想,以儒家为中心,借天道说人事,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又再次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改造,他们以孔孟的管理理论道德学说为基础,从宇宙本源出发,来阐明社会管理行为的目的和功利准则,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精神意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较完整的管理哲学体系本世纪初,中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面对外强、内患的多次震撼,传统的管理思想产生了动摇。但以梁漱溟、张君励等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宣扬"心本论",他们通过研究儒家、佛学中的管理观念,认为只有以儒家管理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真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人类生命之皈依,世界文明之趋归新儒学派经过一代代的努力,本世纪中已发展到鼎盛,并广泛传播于港、台、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 1. 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一)以和为贵,重视人和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而“人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形势》),提出4 “上下和同”、“和协辑睦”(《管子·五辅》)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廉颇蔺相如之间《将相和》的故事妇孺皆知,被传颂为从大局出发维系和谐关系而有利事业的典范。“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讲求上下级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和谐。从具体表现形式上,这种“和”表现为稳定、宽容、不喜争斗、兼收并蓄、亲亲友邻等,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传统管理思想中认为:“和”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只有管理者严于律己,公正无私,才能团结组织成员,形成和谐的组织氛围。我国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很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属下”,他在论述管理体会时说:“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荣德生:《乐农先生自订行年纪事续编》)。刘国钧开办大成纺织染公司时以“忠信笃敬”为厂训。就是说,近代的企业家一直有明确的意识,即在管理中需要以自我约束入手才能实现人和。(二)为政以德,重视德治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历来高度重视道德教化与伦理规范,从而形成了以“仁”、“善”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这一文化特质将道德评价作为一切人和组织思维与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国传统管理思想高度重视德治,而且这一德治的观点主要是从对统治者、管理者的要求角度提出的,即如何以德得民、以德治民的问题。“得民”是治国之本,包括得到有才能的人而为我所用,也包括得到人民衷心的拥护。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5 语·尧曰》),“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尧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孟子·离娄上》)即是说以德治理国家,给人民带来利益,这样才能长久巩固统治。“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荀子·不苟》)君子是有品德、有德行的人,就是说,传统管理思想已经认识到,才能是以品德为前提,有品德后,才能可以学习,但没有品德,那么有才能也是没有用处的。因此,管理者“德”的品质,诸如宽容、明智、正直、坚强、大度这样一些品性,逐渐成为中国一切管理行为中对领导者的品质要求标准。(三)天人合一,重视整体中国历史上的“道”所指最为集中的是两种含义:一种是属于管理基本理论的“道”,另一种是属于客观经济规律的“道”,实际上又称为“则”、‘常”,这里的“顺道”是指管理行为要顺应客观规律,“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指管理行为要符合客观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由顺乎自然规律就引发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在管理中强调整体、系统和平衡的观点,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天地运转不会改变它固有的运行方式,春夏秋冬不会停止它四季的更替,而人们的社会活动也同样,无论工农业生产还是国家治理,都有“轨”可循,有可以遵循的规则。荀子也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6 凶。”(《荀子·天论》)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不会为任何人发生变化,只要你顺乎它的规律就可以将事业做好。因此,“顺道”要求人们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去考虑,天人合一,一事物的变化会引起所有相关环节的变化,管理中需要考察的不是单一事物或要素,而是全体事物或全部要素,考察事物之间、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总体上揭示大的系统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由这种系统观和平衡观出发,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协调、人的自我协调,强调人与人的道德、情感性协调和自我意义协调,强调社会生活的部门及时空协调等。(四)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在现代管理中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实际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一直作为指导并实践着。“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注民心所向,二是重视人才得失。我国历史上向来重视对人才的研究,把用人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天下之大节”。(《荀子·仲尼》)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于我国历史上对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更倾向于将人与世界的关系归纳为研究“天人合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互动关系,强调将人的认知活动指向人存在的本质规律、实践活动的准则和与道德评价相关的规则。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更为重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的天地之道、人生价值等内容,对知识、思想、技术和人才的评判更多地崇尚直接效用原则。我国传统管理思想认为,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得贤人,国无不安广⋯⋯;失7 贤人,国无不危”。(《吕氏春秋·求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汉史经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荀子则认为“上臣事君以人”(《荀子·大略》),把能否为君主举荐贤才做为对“上臣”的评判标准,可见对求得人才的重视。第二章 现代企业管理的的特点2. 1 现代管理方法发展历程现代管理学方法是指在知识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复杂多样的管理背景下,充分重视人的主导因素,从理论和方法上同时改变,利用科学和系统化手段使管理得到新的升华。现代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更为程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以泰罗 1911 年撰写的《融学管理原理》为开端,众多学者致力于如何管理好企业这个庞杂的课题,努力探索。西方的管理学者们更是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给出了大量的管理学理论,发展成了丛林般的管理学派。根据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萌芽时期亚当·斯密是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劳动组织论和经济人理论。(二)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泰罗、法约尔与韦伯。以他们为代表的管理学派被称之为组织技术学派。(三)行为科学理论时期代表人物有梅奥、赫茨伯格、弗鲁姆等。他们以“社会人”和8 “自我实现人”为基本理论出发点,注重对人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主张以引导与激励的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和“职业生活充实化”等方式将企业目标同个人目标相结合。(四)现代管理时期代表人物有巴纳德、西蒙等,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充分利用其成果,同时强调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结合,重视在管理中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的灵活运用。2.2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一)把经营决策作为管理最重要的事项西方管理学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在经营,经营的重点在决策。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经营永生进一步集中到企业长期决策(即经营战略)方面。为了搞好决策,许多大公司专门组织班子,聘请专家顾问,并投入可观的资金组织调查研究,建立信息网。(二)重视资产经营和发展多角经营科学管理阶段的经营核心是商品这种形态因此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动作日益受到重视,利用资产建立企业集团成为壮大竞争实力的常用手段。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规避风险,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身多种行业进军。世界著名企业如西门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菲力普公司等都是跨行业经营,商品多达几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