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发布时间:2025-02-17 08:02:29浏览次数:10
  核心命题点:  1.胃肠激素  2.胃液的成分/作用/分泌调节    ◎消化:将大块的、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加工成小块的、颗粒的、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中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方式:机械消化+化学消化。      胃肠功能的调节   一、胃肠道的神经调节       二、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作用。胃肠激素 细胞名称 分布部位胰高血糖素 α 细胞 胰岛胰岛素 β 细胞 胰岛生长抑素 δ 细胞 胰岛,胃,小肠,结肠促胃液素 G 细胞 胃窦,十二指肠缩胆囊素 I 细胞 小肠上部抑胃肽 K 细胞 小肠上部胃动素 Mo 细胞 小肠神经降压素 N 细胞 回肠胰多肽 PP 细胞 胰岛,胰腺外分泌部分,胃,小肠,大肠促胰液素 S 细胞 小肠上部   目前已发现十余种,见表,已确认 4 种  激素名称 主要生理作用 引起释放的主要因素促胃液素(胃泌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使胃窦和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促进胃肠运动;·促进消化道黏膜生长·迷走神经兴奋·蛋白质消化产物;·胃扩张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进胰液及胆汁(H2O/HCO3-)分泌;·抑制胃酸分泌、胃肠运动;·收缩幽门括约肌,延缓胃排空;·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盐酸;·脂肪酸    促胃液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刺激胃酸的分泌  B.促进胃运动  C.刺激胰酶分泌  D.促进唾液分泌  E.促进胆汁分泌『正确答案』D    当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实现反馈抑制胃液分泌的激素是  A.肠抑胃素  B.促胰液素  C.缩胆囊素   D.抑胃肽  E.生长抑素『正确答案』B激素名称主要生理作用 引起释放的主要因素缩胆囊素(I 细胞)·刺激胰液分泌·促使胆囊收缩、松弛壶腹括约肌;·加强小肠和大肠运动;·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蛋白质消化产物;脂肪酸抑胃肽(K 细胞)·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排空·刺激胰岛素分泌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  胃内消化  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一、胃液  (一)性质 纯净胃液是无色、酸性(pH 0.9~1.5)液体,正常成人日分泌量为 1.5~2.5L。  (二)成分  △盐酸  △胃蛋白酶  △黏液  △HCO3-  △内因子  1.盐酸  * 来源:壁细胞分泌  * 生理作用:  ①杀菌。  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为之提供适宜环境。  ③使蛋白质变性。  ④小肠吸收 Fe2+和 Ca2+。  ⑤促使胰泌素和缩胆囊素释放→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  抑制胃液分泌         3.黏液  ①溶解型(糖蛋白):使食物润滑  ②不溶解型(糖蛋白凝胶)  形成机械屏障——可降低 H+在黏液层中扩散速度  含 HCO3-——中和 H+,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形成内因子-VB12复合物,促进 VB12吸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神经精神症状  二、胃的运动、胃排空及其控制  (一)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  ■意义:容纳贮存食物。  2.胃的蠕动  ■空腹时不出现,食物入胃后约 5 分钟即开始。每分钟 3 次。  ■意义在于:搅拌研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促进胃排空。   3.紧张性收缩  ■使胃肠保持正常形态和位置,防止胃下垂,是胃肠进行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4.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意义:可将上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积聚的黏液推送到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做好准备。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特点:  》间断排空  》流体食物>固体食物  》糖类>蛋白质>脂肪  》一餐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约需 4~6h。   胃内因素 十二指肠内因素生理作用加强胃的运动,促进胃排空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排空生理机制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促胃液素促进胃的运动肠-胃反射促胰液素、抑胃肽等抑制胃运动刺激因素食糜对胃的扩张和刺激食糜(酸、脂肪、高渗溶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对肠壁的机械性扩张和刺激  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原  C.使蛋白质变性  D.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E.促进 VB12的吸收『正确答案』D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一)无色、碱性液体,pH 7.8~8.4,1~2L/d,等渗液。  (二)成分  1.碳酸氢盐——中和胃 HCl  2.胰淀粉酶——分解淀粉  3.胰蛋白酶原  4.糜蛋白酶原  5.胰脂肪酶    二、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  (一)性质  黏稠、味苦、黄色,PH=7.4(胆囊胆汁 PH=6.8)  (二)胆汁成分——不含消化酶  1.胆盐(50%)→唯一与消化相关的物质  2.磷脂(30%)→乳化脂肪。  3.胆固醇↑或胆盐↓→形成胆石。  4.胆色素:Hb 分解产物→经胆道排泄。  (三)胆汁的作用  1.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中和胃酸  4.促进胆汁自身分泌——利胆作用。  三、小肠运动  (一)形式  1.分节运动(小肠特有)  2.蠕动和蠕动冲  3.移行性复合运动  4.紧张性运动   意义:使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    (二)回盲括约肌  作用: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   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入大肠,延长停留时间。    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  A.HCl  B.肠激酶  C.胰蛋白酶本身  D.糜蛋白酶  E.羧基肽酶『正确答案』B  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的成分是  A.胆固醇  B.卵磷脂  C.胆色素  D.胆盐  E.脂肪酸『正确答案』D  吸收  一、吸收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二、各种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途径  (一)水分及几种离子:不经消化直接吸收  (二)糖:继发主动吸收  (三)蛋白质:继发主动吸收  (四)脂肪:经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  (五)维生素:大部分维生素在小肠上段被吸收  ※ VB12、胆盐——主要在回肠吸收  A.胃  B.小肠  C.大肠  D.回肠   E.直肠  正常情况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吸收胆盐、维生素 B12的主要部位是『正确答案』B、D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