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六)及解答

发布时间:2025-01-13 09:01:15浏览次数:35
2010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六)及解答136、(2010 年四川省成都市)27.(本题满分 10 分)已知:如图, 内接于 , 为直径,弦 于 , 是 的中点,连结 并延长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连结 ,分别交 、于点 、 . (1)求证: 是 的外心; (2)若 ,求 的长; (3)求证: .【解答】27. (1)证明:∵C 是 的中点,∴ ,∴∠CAD= ABC∠∵AB 是⊙O 的直径,∴∠ACB=90°。∴∠CAD+ AQC=90°∠又 CE AB⊥ ,∴∠ABC+ PCQ=90°∠ ,∴∠AQC= PCQ∠ ,∴在△PCQ 中,PC=PQ,∵CE⊥直径 AB,∴ ,∴ ,∴∠CAD= ACE∠ 。∴在△APC 中,有 PA=PC,∴PA=PC=PQ,∴P 是△ACQ 的外心。(2)解:∵CE⊥直径 AB 于 F,∴在 Rt BCF△ 中,由 tan ABC=∠ ,CF=8,得 。∴由勾股定理,得 ,∵AB 是⊙O 的直径,∴在 Rt ACB△ 中,由 tan ABC=∠ , ,得 。易知 Rt ACB Rt QCA△ ∽ △ ,∴ ,∴ 。(3)证明:∵AB 是⊙O 的直径,∴∠ACB=90°∴∠DAB+ ABD=90°∠又 CF AB⊥ ,∴∠ABG+ G=90°∠ ,∴∠DAB= G∠ ;∴Rt AFP Rt GFB△ ∽ △ ,∴ ,即第 1 页 共 33 页 ∴BDDH=CEEG ∴ABBD=BDDH………………………………………8 分 ∴(ABBD)2=(BDDH)2,∵S1S2=(ABBD)2,S2S3=(BDDH)2 ∴S1S2=S2S3即S22=S1⋅S2……………………………9 分143、(2010 年四川省凉山市)27.(本题满分 11 分)已知:抛物线y=ax2+bx+c (a≠0),顶点 C(1,-4),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A(-1,0).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以 AB 为直径作圆,与抛物线交于点 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 E,依次连接 A、D、B、E,点 Q 为 AB 上一个动点(Q 与 A、B 两点不重合),过点 Q 作 QF AE⊥ 于 F,QG DB⊥于 G,请判断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此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点 H 是线段 EQ 上一点,过点 H 作MN EQ⊥ ,MN 分别与边 AE、BE 相交于 M、N(M 与 A、E 不重合,N 与 E、B 不重合),请判断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答】27、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 x−1)2−4 ………………1 分 将 A(-1,0)带入y=a( x−1)2−4 得a=1 ……………………………………………2 分∴y=( x−1)2−4即y=x2−2 x−3……………………………………3 分 (2) 是定值 1…………………………………4 分 ∵AB 是直径第 10 页 共 33 页(第 27 题)QFBE+QGAD ∴∠AEB=90° ∵QF AE⊥∴QF BE∥ ∴ 同理可得 ………………………………5 分 ∴ ∴ 为固定值 1.…………………………6 分 (3) 成立……………………………………7 分∵直线 EC 为抛物线对称轴 , ∴EC 垂直平分 AB ∴AE=EB , ∴∠FAQ=45° ∴AF=FQ……………………………………………8 分∵QF BE∥∴∴ ………………………………………9 分∵MN EQ ⊥ ,∴∠QEF= MNE∠ ,又∵∠QFE= MEN=90°∠ ∴△QEF MNE≌△∴ ……………………………………10 分 ∴ ……………………………………11 分144、(2010 年四川省泸州市 B 卷)7.(本题满分 l0 分) 如图 9,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 为 BC 边上的一点,且 AE 与 DE 分别平分∠BAD 和∠ADC。 (1)求证:AE⊥DE; (2)设以 AD 为直径的半圆交 AB 于 F,连接 DF 交 AE 于 G,已知 CD=5,AE=8,求 值。ABCDEFG9图【解答】7.(本题满分 l0 分) (1)证明略 (2)DE=6,△AFG∽△AED,∴ 145、(2010 年四川省泸州市 B 卷)8.(本题满分 l2 分) 已二次函数 及一次函数 . (l)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以及它与 轴的交点坐标;第 11 页 共 33 页ABCDEFG9图QFBE=AQABQGAD=QBABQFBE+QGAD=AQAB+QBAB=AQ+QBAB=ABAB=1QFBE+QGADQAQB=EMENQAQB=AFEFQAQB=QFEFQFEF=MENEQFME=EFNEQAQB=EMEN (2)将该二次函数图象在 轴下方的部分沿 轴翻折到 轴上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请你在图 10 中画出这个新图象,并求出新图象与直线 有三个不同公共点时 的值: (3)当 时,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不同公共点,求 的取值范围.【解答】8.(本题满分 l2 分)解:(1)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 (2)① 当直线位于 时,此时 过点 , ∴ ,即 。②当直线位于 时,此时 与函数 的图象有一个公共点。∴方程 有一根,∴ ,即当 时, 满足 ,由①②知, 或 。(3)∵∵当 时,函数 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应同时满足下列三方面的条件:①方程 的判别式△= ,第 12 页 共 33 页Oxy FECBAB'C'②抛物线 的对称轴满足 ,③当 时,函数值 ,当 时,函数值即 ,解得 。∴当 时,函数图象 ( )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不同公共点.146、(2010 年四川省眉山市)25.(9 分)如图,Rt△AB C  是由 Rt△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连结 CC  交斜边于点 E,CC  的延长线交 BB  于点 F.(1)证明:△ACE∽△FBE;(2)设∠ABC= ,∠CAC  = ,试探索 、 满足什么关系时,△ACE 与△FBE 是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答】25.(1)证明:∵Rt△AB C  是由 Rt△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 ∴AC=AC ,AB=AB ,∠CAB=∠C AB  ………………(1 分) ∴∠CAC =∠BAB  ∴∠ACC =∠ABB  ……………………………………(3 分)又∠AEC=∠FEB∴△ACE∽△FBE ……………………………………(4 分) (2)解:当 时,△ACE≌△FBE. …………………(5 分) 在△ACC中,∵AC=AC , ∴ ………(6 分) 在 Rt△ABC 中, ∠ACC+∠BCE=90°,即 , ∴∠BCE= . ∵∠ABC= , ∴∠ABC=∠BCE ……………………(8 分) ∴CE=BE 由(1)知:△ACE∽△FBE, ∴△ACE≌△FBE.………………………(9 分)第 13 页 共 33 页FECBAB'C' ENMDCBAOyx147、(2010 年四川省眉山市)26.(12 分)如图,Rt△ABO 的两直角边 OA、OB 分别在 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 的 正 半 轴 上 , O 为 坐 标 原 点 , A 、 B 两 点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 , 0 ) 、 ( 0 , 4 ) , 抛 物 线经过 B 点,且顶点在直线 上.(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2)若△DCE 是由△ABO 沿 x 轴向右平移得到的,当四边形 ABCD 是菱形时,试判断点 C 和点 D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若 M 点是 CD 所在直线下方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M 作 MN 平行于 y 轴交 CD 于点 N.设点 M 的横坐标为 t,MN 的长度为 l.求 l 与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 l 取最大值时,点 M 的坐标.【解答】26.解:(1)由题意,可设所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1 分) ∴ ∴ ……………………………………………………………(3 分) ∴所求函数关系式为: …………(4 分) (2)在 Rt△ABO 中,OA=3,OB=4,∴∵四边形 ABCD 是菱形∴BC=CD=DA=AB=5 ……………………………………(5 分)∴C、D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2,0). …………(6 分)当 时,当 时,∴点 C 和点 D 在所求抛物线上. …………………………(7 分)(3)设直线 CD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则解得: .∴ ………(9 分)∵MN∥y 轴,M 点的横坐标为 t,∴N 点的横坐标也为 t.第 14 页 共 33 页ENMDCBAOyx 则 , ,……………………(10 分)∴∵ , ∴当 时, ,此时点 M 的坐标为( , ). ………………………………(12 分)148、(2010 年四川省绵阳市)24.如图,△ABC 内接于⊙O,且∠B = 60.过点 C 作圆的切线 l 与直径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E,AF⊥l,垂足为 F,CG⊥AD,垂足为 G.(1)求证:△ACF≌△ACG;(2)若 AF = 4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24.(1)如图,连结 CD,OC,则∠ADC =∠B = 60.∵ AC⊥CD,CG⊥AD,∴ ∠ACG =∠ADC = 60.由于 ∠ODC = 60,OC = OD,∴ △OCD 为正三角形,得 ∠DCO = 60.由 OC⊥l,得 ∠ECD = 30,∴ ∠ECG = 30 + 30 = 60.进而 ∠ACF = 180-2×60 = 60,∴ △ACF≌△ACG.(2)在 Rt△ACF 中,∠ACF = 60,AF = 43,得 CF = 4.在 Rt△OCG 中,∠COG = 60,CG = CF = 4,得 OC =38.在 Rt△CEO 中,OE =316.于是 S阴影 = S△CEO-S扇形COD =36060212OCCGOE=9)33(32.149、(2010 年四川省绵阳市)25.如图,抛物线 y = ax2 + bx + 4 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A(-4,0)、B(2,0),与 y 轴交于点 C,顶点为 D.E(1,2)为线段 BC 的中点,BC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F、G.(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 D 的坐标;第 15 页 共 33 页FBOyxAGDEClCEGOAFDBlCEGOAFDB (2)在直线 EF 上求一点 H,使△CDH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最小周长;(3)若点 K 在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当 K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EFK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解答】25.(1)由题意,得 ,0424,04416baba 解得21a,b =-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212 xxy,顶点 D 的坐标为(-1,29).(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M.因为 EF 垂直平分 BC,即 C 关于直线 EG 的对称点为 B,连结 BD 交于 EF 于一点,则这一点为所求点 H,使 DH + CH 最小,即最小为DH + CH = DH + HB = BD =132322 DMBM. 而 25)429(122CD.∴ △CDH 的周长最小值为 CD + DR + CH =21335 .设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 y = k1x + b,则 ,29,021111bkbk 解得 231k,b1 = 3.所以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 y =23x + 3.由于 BC = 25,CE = BC∕2 =5,Rt△CEG∽△COB,得 CE : CO = CG : CB,所以 CG = 2.5,GO = 1.5.G(0,1.5).同理可求得直线 EF 的解析式为 y =21x +23.联立直线 BD 与 EF 的方程,解得使△CDH 的周长最小的点 H(43,815).(3)设 K(t,4212 tt),xF<t<xE.过 K 作 x 轴的垂线交 EF 于 N.则 KN = yK-yN =4212 tt-(21t +23)=2523212 tt.所以 S△EFK = S△KFN + S△KNE =21KN(t + 3)+21KN(1-t)= 2KN = -t2-3t + 5 =-(t +23)2 +429.第 16 页 共 33 页 即当 t =-23时,△EFK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429,此时 K(-23,835).150 、 ( 2010 年 四 川 省 南 充 市 ) 21 、 ( 8 分 ) 如 图 , △ ABC 内 接 于⊙O,AD⊥BC,OE⊥BC, OE= BC.(1)求∠BAC 的度数.(2)将△ACD 沿 AC 折叠为△ACF,将△ABD 沿 AB 折叠为△ABG,延长 FC 和 GB 相交于点 H.求证:四边形 AFHG 是正方形.(3)若 BD=6,CD=4,求 AD 的长.   【解答】21.(1)解:连结 OB 和 OC.∵ OE⊥BC,∴ BE=CE.∵ OE= BC, ∴  ∠ BOC =90°,∴ ∠BAC=45° .  ……(2分)(2)证明:∵ AD⊥BC,∴ ∠ADB=∠ADC=90°.由折叠可知,AG=AF=AD,∠AGH=∠AFH=90°,          ∠BAG = ∠ BAD, ∠ CAF = ∠ CAD ,    … … ( 3分)∴ ∠BAG+∠CAF=∠BAD+∠CAD=∠BAC=45°.∴ ∠GAF=∠BAG+∠CAF+∠BAC=90°.∴ 四边形 AFHG 是正方形.          ……(5 分)(3)解:由(2)得,∠BHC=90°,GH=HF=AD,GB=BD=6,CF=CD=4.设 AD 的长为 x,则 BH=GH-GB=x-6,CH=HF-CF=x-4.  ……(7 分)在 Rt△BCH 中,BH2+CH2=BC2,∴ (x-6)2+(x-4)2=102.解得,x1=12,x2=-2(不合题意,舍去).∴ AD=12.                         ……(8 分)151 、 ( 2010 年 四 川 省 南 充 市 ) 22 、 ( 8 分 ) 已 知 抛 物 线上 有 不 同 的 两 点 E 和 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抛物线 与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第 17 页 共 33 页 点 A 和 B,M 为 AB 的中点,∠PMQ 在 AB 的同侧以 M 为中心旋转,且∠PMQ=45°,MP 交 y 轴于点C,MQ 交 x 轴于点 D.设 AD 的长为 m(m>0),BC 的长为 n,求 n 和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 m,n 为何值时,∠PMQ 的边过点 F.【解答】22、解:(1)抛物线 的对称轴为 . ……..(1 分)∵ 抛物线上不同两个点 E 和 F 的纵坐标相同,∴ 点 E 和点 F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则  ,且 k≠-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 分)(2)抛物线 与 x 轴的交点为 A(4,0),与 y 轴的交点为 B(0,4),∴ AB= ,AM=BM= .                ……..(3 分)在∠PMQ 绕点 M 在 AB 同侧旋转过程中,∠MBC=∠DAM=∠PMQ=45°,在△BCM 中,∠BMC+∠BCM+∠MBC=180°,即∠BMC+∠BCM=135°,在直线 AB 上,∠BMC+∠PMQ+∠AMD=180°,即∠BMC+∠AMD=135°.∴ ∠BCM=∠AMD.故 △BCM∽△AMD.                     ……..(4 分)∴  ,即  , .故 n 和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m>0).          ……..(5 分)(3)∵ F 在 上,    ∴  ,  化简得, ,∴ k1=1,k2=3.      即 F1(-2,0)或 F2(-4,-8).             ……..(6 分)  ① MF 过 M(2,2)和 F1(-2,0),设 MF 为 , 第 18 页 共 33 页   则    解得,  ∴ 直线 MF 的解析式为 .  直线 MF 与 x 轴交点为(-2,0),与 y 轴交点为(0,1).  若 MP 过点 F(-2,0),则 n=4-1=3,m= ;  若 MQ 过点 F(-2,0),则 m=4-(-2)=6,n= .   ……..(7 分)  ② MF 过 M(2,2)和 F1(-4,-8),设 MF 为 ,   则   解得,  ∴ 直线 MF 的解析式为 .  直线 MF 与 x 轴交点为( ,0),与 y 轴交点为(0, ).  若 MP 过点 F(-4,-8),则 n=4-( )= ,m= ;  若 MQ 过点 F(-4,-8),则 m=4- = ,n= .  ……..(8 分) 故当     或 时,∠PMQ 的边过点 F.152、(2010 年四川省自贡市)27.(11 分)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30°,AB 是⊙O 的直径,过点 C 作⊙O 的切线,交 AB 延长线于 D,CD=3√3cm,(1)求⊙O 的直径。(2)若动点 M 以 3cm/s 的速度从点 A 出发沿 AB 方向运动。同时点N 以 1.5cm/s 的 速 度 从 B 点 出 发 沿 BC 方 向 运 动 。 设 运 动 的 时 间 为t(0≤t≤2),连结 MN,当 t 为何值时△BMN 为 Rt△?并求此时该三角形的面积?【解答】27.(1)解:∵AB 是⊙O 的直径.第 19 页 共 33 页 易知 Rt ACF Rt CBF△ ∽ △ ,∴ (或由摄影定理得)∴ ,由(1),知 PC=PQ,∴FP+PQ=FP+PC=FC∴ 。137 、 ( 2010 年 四 川 省 成 都 市 ) 28 . ( 本 题 满 分 12 分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抛 物 线与 轴交于 两点(点 在点 的左侧),与 轴交于点 ,点 的坐标为 ,若将经过 两点的直线 沿 轴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后恰好经过原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1)求直线 及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 P 是线段 上一点,设 、 的面积分别为 、 ,且 ,求点 P 的坐标;(3)设 的半径为 l,圆心 在抛物线上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 与坐标轴相切的情况?若存在,求出圆心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探究:若设⊙Q 的半径为 ,圆心 在抛物线上运动,则当 取何值时,⊙Q 与两坐轴同时相切?【解答】28. (1)解:(1)∵ 沿 轴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后恰好经过原点, ∴ , 。 将 代入 ,得 。解得 。 ∴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解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第 2 页 共 33 页xyOABCDEP ∴∠ACB=90° ………………………(0.5')又∠A=30°∴∠ABC=60° …………………………(1')连接 OC,因 CD 切⊙O 于 C,则∠OCD=90° ……………………(2')在△OBC 中∵OB=OC,∠ABC=60°∴∠OCB=60°∴∠BCD=30° ……………………………………………………(2.5')又∠OBC=∠BCD+∠D∴∠D=30° …………………………………………………………(3')∴AC=CD=3√3……………………………………………………(3.5')在 Rt ABC△ 中,cosA=ACAB∴AB=ACcos A=3√3√32=6(cm)……………………………………(5')(2)△BMN 中,①当∠BNM=90°时,cos MBC∠ =BNBM即 cos60°=1. 5 t6 -3 tt∴ =1 ………………………(6')此时 BM=3 BN=1.5 MN=√32- 1. 52=32√3 …………(7')∴S△BMN=12BN·MN=98√3 (cm2) ………………………(8')②当∠NMB=90°时,cos MBC∠ =BMBN即 cos60°=6 -3 t1. 5 t t∴ =1.6 ………………………………………(9')此时 BM=65BN=125 MN=√BN2- BM2=65√3 ………(10')∴S△BMN=12BM·MN=12×15×6√35=1825√3(cm2) ………………(11')153、(2010 年四川省自贡市)28.(12 分)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 为坐标原点,A 点的坐标为(1,0),B 点在 x 轴上且在点 A 的右侧,AB=OA,过点 A 和 B 作 x 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 y=x2的图象于点 C 和 D,直线 OC 交 BD 于 M,直线 CD 交 y 轴于点 H。记C、D 的横坐标分别为 xC,xD,点 H 的纵坐标 yH。(1)证明:① SCMD△S∶ 梯形ABMC=2 3∶② xC·xD=-yH第 20 页 共 33 页 (2)若将上述 A 点坐标(1,0)改为 A 点坐标(t,0),t>0,其他条件不变,结论 SCMD△:S梯形ABMC=2 3∶ 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 A 的坐标(t,0)(t>0),又将条件 y=x2改为 y=ax2(a>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 XC、XD和 y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关系式,并证明。【解答】28.解:(1)由已知可得点 B 的坐标为(2,0)点 C 的坐标为(1,1),点 D 的坐标为(2,4),且直线 OC 的函数解析式为 y=x。∴点 M 的坐标为(2,2),易得 SCMD△=1,S梯形ABMC=32………………(1.5')∴SCMD△S∶梯形ABMC=2 3∶ ,即结论①成立。设直线 CD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则 {k +b=1 ¿ ¿¿¿ 即 {k=3 ¿¿¿¿∴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3x-2。由上述可得点 H 的坐标为(0,-2),即 yH=-2 ………………………(2.5')∴xC·xD=-yH.即结论②成立 ………………………………………………(3')(2)结论 SCMD△:S梯形ABMC=2:3 仍成立. ……………………………………………(4')理由如下:∵点 A 的坐标为(t,0),(t>0).则点 B 的坐标为(2t,0)从而点 C 的坐标为(t,t2),点 D 的坐标为(2t,4t2).设直线 OC 的解析式为 y=kx,则 t2=kt 得 k=t∴直线 OC 的解析式为 y=tx ……………………………………(5')又设 M 的坐标为(2t,y)∵点 M 在直线 OC 上,∴当 x=2t 时,y=2t2∴点 M 的坐标为(2t,2t2) ……………………………………(6')∴SCMD△:S梯形ABMC=12·2t2·t∶12(t2+2t2)·t=t3∶(32t3)=23 …………………………………………(7')(3)xC,xD和 yH有关数量关系 xC·xD=-1ayH. …………………………………(8')由题意,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ax2(a>0),且点 A 的坐标为(t,0)时,点 C 的坐标为(t,at2),点 D 的坐标为(2t,4at2) …………………………(9')设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kx+b则{kt+b=at2¿¿¿¿得{k =3 at ¿ ¿¿¿∴CD 的解析式为 y=3atx-2at2………………………………………………(11')则 H 的坐标为(0,-2at2)即 yH=-2at2…………………………………(11.5')∵xC·xD=t·2t=2t2 ………………………………………… …………………(12')第 21 页 共 33 页 EyA∴xC·xD=-1ayH.154、(2010 年四川省宜宾市)23.(本题满分 8 分)小明利用课余时间回收废品,将卖得的钱去购买 5 本大小不同的两种笔记本,要求共花钱不超过 28 元,且购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不低于 340 页,两种笔记本的价格和页数如下表.为了节约资金,小明应选择哪一种购买方案?请说明理由.【解答】23.解:设购买大笔记本为 x 本,则购买小笔记本为(5–x)本,…………………………1 分依题意,得 ……………………………………………3 分解得,1≤ x ≤3.…………………………………………………………………… 4 分x 为整数,∴x 的取值为 1,2,3;当 x =1 时,购买笔记本的总金额为 6×1+5×4=26(元);当 x =2 时,购买笔记本的总金额为 6×2+5×3=27(元);当 x =3 时,购买笔记本的总金额为 6×3+5×2=28(元) …………………… 7 分∴应购买大笔记本 l 本,小笔记本 4 本,花钱最少.……………………………8 分155、(2010 年四川省宜宾市)24.(本题满分 l2分)将直角边长为 6 的等腰 Rt△AOC 放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为坐标原点,点 C、A 分别在 x、y 轴的正半轴上,一条抛物线经过点 A、C 及点 B(–3,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 P 是线段 BC 上一动点,过点 P 作 AB 的平行线交 AC 于点 E,连接 AP,当△APE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 P 的坐标;(3)在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G,使△AGC 的面积与(2)中△APE 的最大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 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24.解:(1)如图,∵抛物线 y=ax2+bx+c(a ≠ 0)的图象经过点 A(0,6),∴c=6.…………………………………………1 分∵抛物线的图象又经过点(–3,0)和(6,0),∴ ………………………………2 分解之,得 …………………………3 分 故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x2+x+6…………4 分第 22 页 共 33 页yxCBOA24 题图大笔记本 小笔记本价格(元/本)6 5页数(页/本)100 60 EyAGHEPyxCBOA (2)设点 P 的坐标为(m,0),则 PC=6–m,S△ABC = BC·AO = ×9×6=27.……5 分∵PE∥AB,∴△CEP∽△CAB.…………………………………6 分 ∴ = ()2,即 = ( ) 2 ∴S△CEP = (6–m)2.…………………………………………………7 分 ∵S△APC = PC·AO = (6–m)6=3 (6–m)∴S△APE = S△APC–S△CEP =3 (6–m) – (6–m)2 = – (m– )2+.当 m = 时,S△APE有最大面积为;此时,点 P 的坐标为(,0).………8 分(3)如图,过 G 作 GH⊥BC 于点 H,设点 G 的坐标为 G(a,b),………………9 分连接 AG、GC, ∵S梯形AOHG = a (b+6), S△CHG = (6– a)b ∴S四边形AOCG = a (b+6) + (6– a)b=3(a+b).……………………10 分 ∵S△AGC = S四边形AOCG –S△AOC ∴ =3(a+b)–18.……………11 分∵点 G(a,b)在抛物线 y= – x2+x+6 的图象上, ∴b= – a2+a+6. ∴ = 3(a – a2+a+6)–18 化简,得 4a2–24a+27=0 解之,得 a1= ,a2= 故点 G 的坐标为(,)或(,). ……………………………………12 分156、(2010 年辽宁省沈阳市)七、(本题 12 分)24. 如图 1,在△ABC 中,点 P 为 BC 边中点,直线 a 绕顶点 A 旋转,若 B、P 在直线 a 的异侧, BM直线 a 于点 M,CN直线 a 于点 N,连接 PM、PN; (1) 延长 MP 交 CN 于点 E(如图 2)。 求证:△BPM△CPE; 求证:PM = PN; (2) 若直线 a 绕点 A 旋转到图 3 的位置时,点 B、P 在直线 a 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 PM=PN 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 若直线 a 绕点 A 旋转到与 BC 边平行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判断四边形 MBCN 的形状及此时 PM=PN 还成立吗?不必说明理由。【解答】24. (1) [证明]  如图 2,∵BM直线 a 于点 M,CN直线 a 于点 N, ∴BMN=CNM=90,∴BM//CN,∴MBP=ECP, 又∵P 为 BC 边中点,∴BP=CP,又∵BPM=CPE,∴△BPM△CPE,  ∵△BPM△CPE,∴PM=PE,∴PM=12ME,∴在 Rt△MNE 中,PN=12ME, ∴PM=PN; (2) 成立,如图 3, [证明] 延长 MP 与 N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E,∵BM直线 a 于点 M,CN直线 a 于点 N, ∴BMN=CNM=90,∴BMNCNM=180,∴BM//CN,∴MBP=ECP,第 23 页 共 33 页圖 3圖 2圖 1aMNPCBAPaNMCBANMPCBAa 又∵P 为 BC 中点,∴BP=CP,又∵BPM=CPE,∴△BPM△CPE,∴PM=PE, ∴PM=12ME,则在 Rt△MNE 中,PN=12ME,∴PM=PN。 (3) 四边形 MBCN 是矩形,PM=PN 成立。157、(2010 年辽宁省沈阳市)八、(本题 14 分)25. 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拋物线 y=ax2c 与 x 轴正半轴交于点 F(16,0)、与 y 轴正半 轴交于点 E(0,16),边长为 16 的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D 与原点 O 重合,顶点 A 与点 E 重 合,顶点 C 与点 F 重合; (1) 求拋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 如图 2,若正方形 ABCD 在平面内运动,并且边 BC 所在的直线始终与 x 轴垂直,抛物线始终与边AB 交于点 P 且同时与边 CD 交于点 Q(运动时,点 P 不与 A、B 两点重合, 点 Q 不与 C、D 两点重合)。设点 A 的坐标为(m,n) (m>0)。  当 PO=PF 时,分别求出点 P 和点 Q 的坐标;  在的基础上,当正方形 ABCD 左右平移时,请直接写出 m 的取值范围;  当 n=7 时,是否存在 m 的值使点 P 为 AB 边中点。若存在,请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25. [解] (1) 由拋物线 y=ax2c 经过点 E(0,16)、F(16,0)得:{0=162a+c16=c,解得 a= 116,c=16, ∴y= 116x216; (2)  过点 P 做 PGx 轴于点 G,∵PO=PF,∴OG=FG,∵F(16,0),∴OF=16, ∴OG=12OF=1216=8,即 P 点的横坐标为 8,∵P 点在拋物线上, ∴y= 1168216=12,即 P 点的纵坐标为 12,∴P(8,12), ∵P 点的纵坐标为 12,正方形 ABCD 边长是 16,∴Q 点的纵坐标为4, ∵Q 点在拋物线上,∴4= 116x216,∴x1=8√5,x2= 8√5, ∵m>0,∴x2= 8√5(舍去),∴x=8√5,∴Q(8√5,4);  8√516<m<8;  不存在; 理由:当 n=7 时,则 P 点的纵坐标为 7,∵P 点在拋物线上,∴7=  116x216, ∴x1=12,x2= 12,∵m>0,∴x2= 12(舍去),∴x=12,∴P 点坐标为(12,7), ∵P 为 AB 中点,∴AP=12AB=8,∴点 A 的坐标是(4,7),∴m=4, 又∵正方形 ABCD 边长是 16,∴点 B 的坐标是(20,7), 点 C 的坐标是(20,9),∴点 Q 的纵坐标为9,∵Q 点在拋物线上,第 24 页 共 33 页備用圖圖 2圖 1EFxyOE(A)F(C)xyO(D)ByPQOBFEDCAx ∴ 9= 116x216,∴x1=20,x2= 20,∵m>0,∴x2= 20(舍去),x=20, ∴Q 点坐标(20,9),∴点 Q 与点 C 重合,这与已知点 Q 不与点 C 重合矛盾, ∴当 n=7 时,不存在这样的 m 值使 P 为 AB 边的中点。158、(2010 年辽宁省丹东市)七、(12 分)25.如图,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 △DMN也随之整体移动) . (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解答】25.(1)判断:EN与MF相等 (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 ········3 分(说明:答对一个给 2 分)(2)成立.·······························4 分证明:法一:连结DE,DF. ···························5 分∵△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又∠MDF+∠FDN=60°, ∠NDE+∠FDN=60°, ∴∠MDF=∠NDE. ····························7 分在△DMF和△DNE中,DF=DE,DM=DN, ∠MDF=∠NDE,∴△DMF≌△DNE. ···························8 分∴MF=NE.  ···························9 分第 25 页 共 33 页NMFEDCBANMFEDCBA···FEDCB·A第 25 题图图③图②图①EDMFBACNEDMFBACN EFNABCDM法二:延长EN,则EN过点F. ························5 分∵△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EF=DF=BF. ∵∠BDM+∠MDF=60°, ∠FDN+∠MDF=60°,∴∠BDM=∠FDN.·····························7 分又∵DM=DN, ∠ABM=∠DFN=60°,∴△DBM≌△DFN.····························8 分∴BM=FN.∵BF=EF, ∴MF=EN.··························9 分法三:连结DF,NF. ······························5 分∵△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F=12AC=12AB=DB. 又∠BDM+∠MDF=60°, ∠NDF+∠MDF=60°, ∴∠BDM=∠FDN. ····························7 分在△DBM和△DFN中,DF=DB,DM=DN, ∠BDM=∠NDF,∴△DBM≌△DFN. ∴∠B=∠DFN=60°.···························8 分又∵△DEF是△ABC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DFE=60°.∴可得点N在EF上,∴MF=EN. ………… 9 分(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 …………11 分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12 分159、(2010 年辽宁省丹东市)八、(14 分)26 . 如 图 ,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有 一 直 角 梯 形OMNH,点H的坐标为 ( - 8 ,0),点N的坐标为(-6,-4).(1)画出直角梯形OMNH绕点O旋转 180°的图形OABC,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点M的对应点为A, 点N的对应点为B, 点H的对应点为C);(2)求出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 3 ) 截 取CE=OF=AG=m, 且E,F,G分 别 在 线 段第 26 页 共 33 页xyOMN(-6,-4)H(-8,0) CO,OA,AB上,求四边形BEFG的面积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面积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3)的情况下,四边形BEFG是否存在邻边相等的情况,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m的值,并指出相等的邻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26.(1) 利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出梯形OABC.……… 1 分∵A,B,C三点与M,N,H分别关于点O中心对称,∴A(0,4),B(6,4),C(8,0) ……… 3 分(写错一个点的坐标扣 1 分)( 2 ) 设 过A,B,C三 点 的 抛 物 线 关 系 式 为,∵抛物线过点A(0,4), ∴ .则抛物线关系式为 .……… 4 分将B(6,4), C(8,0)两点坐标代入关系式,得………5 分 解得 ………6 分所求抛物线关系式为: .···············7 分(3)∵OA=4,OC=8,∴AF=4-m,OE=8-m. ················8 分 ∴ =12OA(AB+OC)AF·AG OE·OF CE·OA =12×4×( 6+8)−12m(4−m)−12m(8−m)−12×4 m =m2−8 m+28 ( 0<m<4) ………10 分∵ . ∴当 时,S的取最小值.又∵0<m<4,∴不存在m值,使S的取得最小值. ……12分(4)当 时,GB=GF,当 时,BE=BG.……14分160、(2010 年辽宁省抚顺市)七、解答题(本题 12 分)25. 如 图 所 示 , ( 1 ) 正 方 形 ABCD 及 等 腰 Rt△AEF 有 公共 顶 点A,∠EAF=900, 连接 BE、DF.将 Rt△AEF 绕点 A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BE、DF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结合图 (1)给予证明;(2)将(1)中的正方形 ABCD 变为矩形 ABCD,等腰 Rt△AEF 变为Rt△AEF,且 AD=kAB,AF=kAE,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第 27 页 共 33 页第 26 题图yx(-6,-4)-8→↑BDFECAHNMO 生变化?结合图(2)说明理由;(3)将(2)中的矩形 ABCD 变为平行四边形 ABCD,将 Rt△AEF 变为△AEF,且∠BAD=∠EAF=α,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结合图(3),如果不变,直接写出结论;如果变化,直接用 k 表示出线段 BE、DF 的数量关系,用α表示出直线 BE、DF 形成的锐角β. 【解答】七、25.(1)证明:延长 DF 分别交 AB、BE 于点 P、G.---------------------------------------1 分在正方形 ABCD 和等腰直角△AEF 中AD=AB,AF=AE,∠BAD=∠EAF =90°∴∠FAD=∠EAB∴△FAD≌△EAB -----------------------------------------------------------------------------------2 分∴∠FDA=∠EBA DF=BE --------------------------------------------------------------------------3 分∵∠DPA=∠BPG, ∠ADP+∠DPA=90°∴∠EBP+∠BPG=90° ∴∠DGB=90°∴DF⊥BE --------------------------------------------------------------------------------------------5 分(2)改变. DF=kBE,β=180°-α.---------------------------------------------------------------7 分证法(一):延长 DF 交 EB 的延长线于点 H∵AD=kAB,AF=kAE∴ADAB=k,AFAE =k ∴ADAB=AFAE∵∠BAD=∠EAF =α∴∠FAD=∠EAB∴△FAD∽△EAB--------------------------------------------------------------------------------9 分∴DFBE=AFAE=k ∴DF=kBE---------------------------------------------------------------------------------------10 分由△FAD∽△EAB 得∠AFD=∠AEB ∵∠AFD+∠AFH=180°∴∠AEB+∠AFH=180°∵四边形 AEHF 的内角和为 360°,∴∠EAF+∠EHF=180°∵∠EAF=α,∠EHF=β第 28 页 共 33 页 ∴α+β=180°∴β=180°-α--------------------------12 分证法(二):DF=kBE 的证法与证法(一)相同延长 DF 分别交 EB、AB 的延长线于点 H、G.由△FAD∽△EAB 得∠ADF=∠ABE∵∠ABE=∠GBH∴∠ADF=∠GBH∵β=∠BHF =∠GBH+∠G∴β=∠ADF+∠G.在△ADG 中,∠BAD+∠ADF+∠G=180°,∠BAD=α∴α+β=180°∴β=180°-α----------------------------------------------------------12 分证法(三):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B∥CD 可得到∠ABC+∠C=180°∵∠EBA+∠ABC+∠CBH=180°∴∠C=∠EBA+∠CBH在ΔBHP、ΔCDP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可得∠C+∠CDP=∠CBH+∠BHP∴∠EBA+∠CBH+∠CDP=∠CBH+∠BHP∴∠EBA+∠CDP=∠BHP由△FAD∽△EAB 得∠ADP=∠EBA∴∠ADP+∠CDP=∠BHP 即∠ADC=∠BHP∵∠BAD+∠ADC=180°,∠BAD=α,∠BHP=β∴α+β=180° ∴β=180°-α-----------------------------12 分161、(2010 年辽宁省抚顺市)八、解答题(本题 14 分)26. 如 图 所 示 ,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抛 物 线 y=ax2+bx+c 经 过A(0,4)、B(-2,0)、C(6,0).过点 A 作 AD∥x 轴交抛物线于点 D,过点 D 作DE⊥x 轴,垂足为点 E.点 M 是四边形 OADE 的对角线的交点,点 F 在 y轴负半轴上,且 F(0,-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四边形 OADE 的形状;(2)当点 P、Q 从 C、F 两点同时出发,均以每秒 1 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CB 、FA 方向运动,点 P 运动到 O 时 P、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在运动过程中,以 P、Q、O、M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 S,求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N,使以 B、C、F、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 N 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第 26 题备用图)【解答】八、26.解:(1)∵抛物线经过 A(0,4)、B(-2,0)、C(6,0)∴得到 c=44a-2b+c=036a+6b+c=0------------------------------------------------------------------------------2 分解得 a=-13 , b=43 , c=4第 29 页 共 33 页{ (2)如图,过点 B 作 BD AC⊥ 于点 D。 ∵ ,∴ ∴ 。过点 P 作 PE x⊥ 轴于点 E,∵PE CO∥ ,∴△APE ACO∽△ ,∴ , ∴∴ ,解得 x= ,∴点 P 的坐标为(3)(Ⅰ)假设⊙Q 在运动过程中,存在 与坐标轴相切的情况。 设点 Q 的坐标为 。① 当⊙Q 与 y 轴相切时,有 ,即 。当 时,得 ,∴当 时,得 ,∴② 当⊙Q 与 x 轴相切时,有 ,即当 时,得 ,即 ,解得 ,∴当 时 , 得 , 即 , 解 得 , ∴ ,。综 上 所 述 , 存 在 符 合 条 件 的 ⊙ Q , 其 圆 心 Q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 , ,, 。(Ⅱ)设点 Q 的坐标为 。当⊙Q 与两坐标轴同时相切时,有 。由 ,得 ,即 ,∵△=第 3 页 共 33 页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13x2+43x+4---------------------------------------------------------3 分(或 y=-13(x+2)(x-6)或 y=-13(x-2)2+163. )四边形 OADE 为正方形. ---------------------------------4 分(2)根据题意可知 OE=OA=4 OC=6 OB=OF=2∴CE=2∴CO=FA=6∵运动的时间为 t∴CP=FQ=t过 M 作 MN⊥OE 于 N,则 MN=2 当 0≤t<2 时,OP=6-t, OQ=2-t ----------------------------5 分∴S=SΔOPQ+SΔOPM=12(6-t)×2+12(6-t)(2- t)=12(6-t)(4- t)∴S = 12t2-5t+12. --------------------------------------------------------------------------------7 分当 t=2 时,Q 与 O 重合,点 M、O、P、Q 不能构成四边形.(不写也可)当 2<t<6 时,连接 MO,ME 则 MO=ME 且∠QOM=∠PEM=45°---------------------------------8 分∵FQ=CP=t,FO=CE=2∴OQ=EP∴△QOM≌△PEM∴四边形 OPMQ 的面积 S=SΔ MOE=12×4×2=4------------------10 分综上所述,当 0≤t<2 时,S=12t2-5t+12;当 2<t<6 时,S=4(3)存在 N1(1,5),N2(5,73),N3(2+√22,-2),N4(2-√22,-2) -----------------------14 分162、(2010 年辽宁省铁岭市)七、解答题(本题 12 分)25.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的顶点 A 在∠MON 的边 OM 上移 动 , 移 动 过 程 中 始 终 保 持 AB⊥ON 于 点 B,AC⊥OM 于 点A.∠MON 的角平分线 OP 分别交 AB、AC 于 D、E 两点.(1)点 A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AD 和 AE 有怎样的数量关 系 ,并说明理由.(2)点 A 在移动的过程中,若射线 ON 上始终存在一点 F 与 点A 关于 OP 所在的直线对称,判断并说明以 A、D、F、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怎样特殊的四边形? (3)若∠MON=45°,猜想线段 AC、AD、OC 之间有怎样的数 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第 30 页 共 33 页DEBCOAPMN 【解答】七、解答题(本题 12 分)25.(1) AE=AD ………2 分(2)菱形 ………3 分 (法一):连接 DF、EF ∵点 F 与点 A 关于直线 OP 对称,E、D 在 OP 上,∴AE=FE,AD=FD . ………5 分由(1)得 AE=AD∴AE=FE=AD=FD∴四边形 ADFE 是菱形 ………7 分(法二):连接 AF 交 DE 于点 G,连接 DF,EF.点 F 与点 A 关于直线 OP 对称可知:AF⊥DE, AE=FE, ………3 分∴AG=FG,又∵AE=AD∴DG=EG∴四边形 ADFE 是平行四边形 ………6 分∵AF⊥DE ∴平行四边形 ADFE 是菱形 ………7 分(3)OC= AC+AD ………8 分(法一):证明:连接 EF. ∵点 F 与点 A 关于直线 OP 对称, ∴AO=OF∵AC⊥OM, ∠MON=45° ∴∠OAC=90°∴∠ACO=∠MON=45° ∴OF = AO = AC ………10 分由(2)知四边形 ADFE 是菱形∴EF∥AB AD=EF∵AB⊥ON∴∠ABC=90°∴∠EFC=∠ABC =90°∵∠ACO=45°∴∠ACO=∠CEF∴FC = EF =AD 又∵OC=OF+FC∴OC = AC+AD ………12 分(法 2)证明:连接 EF.∵AC⊥OM, ∠MON=45°∴∠OAC=90°∴∠ACO =∠MON =45°∴AO=AC由(2)知四边形 ADFE 是菱形∴EF∥AB AD=EF∵AB⊥ON∴∠ABC=90°第 31 页 共 33 页FDEBCOAPMNGFFDEBCOAPMN ∴∠EFC=∠ABC=90°∵∠ACO=45°∴∠FEC = ∠ACO =45° ………9 分∴FC=FE=AD ∵∠AOE=∠FOE∵OE=OE, ∠OAC=∠OFE=90°∵△OAE≌△OFE ………11 分∴OA=OF∴OF=AC,又∵OF+FC=OC,∴AC+AD=OC ………12 分(法 3)证明:延长 EA 到 G 点,使 AG=AE ∵∠OAE=90° ∴OA⊥GE∴OG=OE ∴∠AOG=∠EOA ∵∠AOC=45°,OP 平分∠AOC ∴∠AOE=22.5° ∴∠AOG=22.5°∠G=67.5° ∴∠COG=∠G=67.5°∴CG=OC ………10 分 由(1)得 AD=AE∵AD=AE=AG∴AC+AD=OC ………12 分163、(2010 年辽宁省铁岭市)八、解答题(本题 14 分)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B、C 的坐标分别为(-1,0),(5,0),(0,2).(1)求过 A、B、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若点 P 从A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B 点移动,连接 PC 并延长到点E,使 CE=PC,将线段 PE 绕点 P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 PF,连接 FB.若点 P 运动的时间为t秒,(0≤t≤6)设△PBF 的面积为 S.①求 S 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t是多少时,△PBF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点 P 在移动的过程中,△PBF 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直接写出点 F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答】第 32 页 共 33 页224432112ACBPEFyx224643211234ACOBxy备用图224643211234ACOBxy备用图DEBCOAPMNG 八、解答题(本题 14 分)26.解:(1)(法一)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bx+c(a≠0),把 A(-1,0),B(5,0)C(0,2)三点代入解析式得 a-b+c=0 a= 25a+5b+c=0 解得 b= ∴ ……3 分 c=2 c=2 (法二)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把(0,2)代入解析式得 即 ……3 分(2)过点 F 作 FD⊥x 轴于 D当点 P 在原点左侧时,BP=5-t,OP=-t 在 Rt△POC 中,∠PCO+∠CPO=90°∵∠FPD+∠CPO=90°∴∠PCO=∠FPD∵∠POC=∠FDP∴△CPO∽△PFD ……………5 分∴FDPO=PFPC∵PF=PE=2PC∴FD=2PO=-2t ……………6 分∴ S△PBF= =t2-5t (-1≤t<0) …………8 分当点 P 在原点右侧时,OP=t BP=5-t∵△CPO∽△PFD ………9 分∴FD=2t ∴ S△PBF= =-t2+5t (0<t<5) ………11 分(3)能 ………12 分 t=1 或 t= 时,△PFB 是直角三角形 ………14 分第 33 页 共 33 页224432112ACBPEF0Dyx22465432112DACBPEFOyx−25y=−25x2+85x+2852=−5 a∴ a=−25y=a( x−5 )( x+1 )∴ y=−25( x+1)( x−5 )y=−25x2+85x+212BP×DF12BP×DF−1+√52 ∴此方程无解。由 ,得 ,即 ,解得∴当⊙Q 的半径 时,⊙Q 与两坐标轴同时相切。138、(2010 年四川省达州市)22.(6 分)已知:如图 12,在锐角∠MAN 的边 AN 上取一点 B,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 O 交 AM 于 C,交∠MAN 的角平分线于 E,过点 E 作 ED AM⊥ ,垂足为 D,反向延长 ED 交 AN于 F.(1)猜想 E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 cos MAN=∠ ,AE=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22.证明:(1)DE 与⊙O 相切. …………………………1 分理由如下:连结 OE.∵AE 平分∠MAN,∴∠1= 2.∠∵OA=OE,∴∠2= 3.∠∴∠1= 3,∠∴OE AD.∥∴∠OEF= ADF=90°,∠ …………………………2 分即 OE DE⊥ ,垂足为 E.又∵点 E 在半圆 O 上,∴ED 与⊙O 相切. …………………………3 分(2)∵cos MAN=∠ ,第 4 页 共 33 页图 12 ∴∠MAN=60°,∴∠2= MAN=∠ ×60°=30°,∠AFD=90°- MAN=90°-60°=30°.∠∴∠2= AFD∠ ,∴EF=AE= . …………………………4 分在 Rt OEF△ 中,tan OFE=∠ ,∴tan30°= ,∴OE=1. …………………………5 分∵∠4= MAN=60°∠ ,∴S 阴== .…………………………6 分139、(2010 年四川省达州市)23.(9 分)如图 13,对称轴为 的抛物线 与 轴相交于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 的坐标;(2)连结 AB,把 AB 所在的直线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 l.点 P 是 l 上一动点.设以点 A、B、O、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为 S,点 P 的横坐标为 ,当 0<S≤18时,求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 取最大值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使△OP 为直角三角形且 OP 为直角边.若存在,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23.解:(1)∵点 B 与 O(0,0)关于 x=3 对称,∴点 B 坐标为(6,0).将点 B 坐标代入 得:第 5 页 共 33 页图 13 36 +12=0, ∴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 分当 =3 时, ,∴顶点 A 坐标为(3,3). …………………………3 分(说明:可用对称轴为 ,求 值,用顶点式求顶点 A 坐标.)(2)设直线 AB 解析式为 y=kx+b.∵A(3,3),B(6,0),∴ 解得 , ∴ .∵直线 ∥AB 且过点 O, ∴直线 解析式为 .∵点 是 上一动点且横坐标为 , ∴点 坐标为( ).…………………………4 分当 在第四象限时(t>0),=12×6×3+ ×6× =9+3 .∵0<S≤18, 0∴ <9+3 ≤18, -3∴ < ≤3.又 >0, 0∴ < ≤3.5 分当 在第二象限时( <0),作 PM⊥ 轴于 M,设对称轴与 轴交点为 N. 则=-3 +9.∵0<S≤18,第 6 页 共 33 页 ∴0<-3 +9≤18,∴-3≤ <3.又 <0,∴-3≤ <0.6 分∴t 的取值范围是-3≤ <0 或 0< ≤3.(3)存在,点 坐标为(3,3)或(6,0)或(-3,-9).9 分(说明:点 Q 坐标答对一个给 1 分)140、(2010 年四川省乐山市)25. (本题满分 12 分)在△ABC 中,D 为 BC 的中点,O 为 AD 的中点,直 线 l 过 点 O. 过 A 、 B 、 C 三 点 分 别 做 直 线 l 的 垂 线 , 垂 足 分 别 是 G 、 E 、 F , 设AG=h1,BE=h2,CF=h3.(1)如图(12.1),当直线 l⊥AD 时(此时点 G 与点 O 重合).求证:h2+h3= 2h1;(2)将直线 l 绕点 O 旋转,使得 l 与 AD 不垂直.①如图(12.2),当点 B、C 在直线 l 的同侧时,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②如图(12.3),当点 B、C 在直线 l 的异侧时,猜想 h1、h2、h3满足什么关系.(只需写出关系,不要求说明理由)【答案】25.(1)证明:∵BE⊥l,GF⊥l,∴四边形 BCFE 是梯形.又∵GD⊥l,D 是 BC 的中点,∴DG 是梯形的中位线,∴BE+CF=2DG.又 O 为 AD 的中点,∴AG=DG,∴BE+CF=2AG.即 h2+h3= 2h1.(2)成立.证明:过点 D 作 DH⊥l,垂足为 H,∴∠AGO=∠DHO=Rt∠,∠AOG=∠DOH,OA=OD,∴△AGO≌△DHO,∴DH=AG.又∵D 为 BC 的中点,由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得 2 DH=BE+CF,即 2 AG =BE+CF,第 7 页 共 33 页l ∴h2+h3= 2h1成立.(3)h1、h2、h3满足关系:h2-h3= 2 h1.(说明:(3)问中,只要是正确的等量关系都得分)141、(2010 年四川省乐山市)26.(本题满分 13 分)如图(13.1),抛物线 y=x2+bx+c 与 x 轴交于 A,B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0,2),连接 AC,若 tan OAC∠ =2.(1)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 l 上是否存在点 P,使∠APC=90°,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3.2)所示,连接 BC,M 是线段 BC 上(不与 B、C 重合)的一个动点,过点 M 作直线 l′∥l,交抛物线于点 N,连接 CN、BN,设点 M 的横坐标为 t.当 t 为何值时,△BC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答案】解:(1)∵抛物线 y=x2+bx+c 过点 C(0,2). x=2∴又∵tan OAC=∠ =2, OA=1,∴ 即 A(1,0).又∵点 A 在抛物线 y=x2+bx+2 上. 0=1∴2+b×1+2,b=-3∴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x2-3x+2(2)存在过点 C 作对称轴 l 的垂线,垂足为 D,如图所示,∴x=- . AE=OE-OA=∴ -1= , APC=90°,∵∠∴tan PAE= tan CPD∠ ∠ ∴ ,即 ,解 得 PE=或 PE= ,∴点 P 的坐标为( , )或( , )。(备注:可以用勾股定理或相似解答)(3)如图,易得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y=-x+2,∵点 M 是直线 l′和线段 BC 的交点,∴M 点的坐标为(t,-t+2)第 8 页 共 33 页 (0<t<2)∴MN=-t+2-(t2-3t+2)=- t2+2t∴S BCM= S MNC+S MNB=△ △ △ MN▪t+ MN▪(2-t)= MN▪(t+2-t)=MN=- t2+2t(0<t<2),∴S BCN=- t△2+2t=-(t-1)2+1∴当 t=1 时,S BCN△ 的最大值为 1。备注:如果没有考虑的取值范围,可以不扣分)142、(2010 年四川省凉山市)26.(本题满分 9 分)如图,B 为线段 AD 上一点,△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C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 F,△ABC的外接圆⊙O 交CF于点M. (1)求证:BE 是⊙O 的切线; (2)求证:AC2=CM⋅CF; (3)若过点 D 作 DG//BE 交 EF 于 G,过 G 作 GH//DE 交DF 于 H , 则 易 知△ DHG是 等 边 三 角 形 . 设△ABC、△BDE、△DHG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试探究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26、(1)证明:连结OB, ∵△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C=∠EBD=60° ……………………………1 分 ∴∠CBE=60°,∠OBC=30° ∴∠OBE=90° ……………………………………2 分∴BE是⊙O 的切线 ………………………………3 分(2)证明:连结MB,则∠CMB=180°-∠A=120°…………4 分 ∵∠CBF=60°+60°=120°∴∠CMB=∠CBF∵∠BCM=∠FCB∴△CMB≌△CBF …………………………………5 分∴CMCB=CBCF即CB2=CM⋅CF∵AC=CB,∴AC2=CM⋅CF …………………………………6 分 (3)解:作DG//BE,GH//DE ………………………………7 分 ∵AC∥BE∥DG ∴ABBD=CEEG∵BC∥DE∥HG第 9 页 共 33 页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