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5]《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0 10:09:25浏览次数:50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0145】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15 分/题,选择其中五个题目作答)1.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形式有哪些?答:1、一般分类方法:根据这一分类方法,可以把公共政策从宏观上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主要指的是指导和规范政策活动本身的理念和方法。在元政策的指导下,所有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才可以得到制定和实施。但是,元政策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的政策。其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有谁来制定政策?他们怎样制定政策?等等。基本政策是针对具体政策而言的,是指导具体政策应该坚持和采取的立场、态度和原则如基本路线和方针等。基本政策往往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具体政策则是针对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公共问题而言的行动方案,如人口政策、教育、环境政策等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这类具体政策,这类政策往往涉及到具体的组织或个人,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措施。2、其他分类方法根据目标的多少,可把政策分为: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可把政策分为程序性政策和非程序性政策;可根据前后政策的一致性或变化性程度,可把政策分为激进性政策和保守型政策;可根据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把政策分为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可根据政策的产生的结果形态,把政策分为实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通常我们见到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等等,是以政策涉及的具体领域为主进行的划分。2.公共政策的作用是什么?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就是引导方向的意思。2、管制功能:管制就是对社会大众行为的规范: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主要是对社会上的各种利益进行调节,对社会运行的宏- 1 -
观方面进行控制,以免产生社会运行不良问题。4、分配功能:这是公共政策对公共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利益分配是公共政策的实质所在,如戴维·伊斯顿所说:“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其中所涉及的“价值”应从广义去理解,它是指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不仅包括实物、资金和知识还包括权力、声誉和服务。所以,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到谁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以及得到多少的问题。公平性是衡量公共政策分配功能的核心标准。3.目标群体抗拒政策的起因有哪些?答:(1)合法性危机(2)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 (3)社会心理负担过大(4)政策自身存在缺陷4.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有哪些?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5) 表达方式的失当5.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包括什么?答: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即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的内容有: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 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6.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答:(1)心理上的抵触 (2)机构的持续性 (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 (4)反终结的联盟 (5)法律程序上的障碍 (6)高昂的终结成本二、论述题(共 2 题,25 分/题,选择其中一个题目作答)1.举例说明精英主义政策分析模型。答:1、主要观点: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对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这样概括的(如下图所示):- 2 -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 ,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2、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出于维护社会制度的需要,精英阶层怀有浓重的保守主义情结,所以,公共政策的变化必然是渐进性的,而不是革命性的。精英理论并不认为公共政策一定要违背公众福利,只是说为公众谋取福利的责任应由精英人物承担,而不是公众自己去承担。其次,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精英与公众的沟通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精英理论认为,公众对精英们的决策行为充其量只会有间接的、微小的影响。- 3 -
第三,精英理论认为,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也就是说,它们对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共识,对社会制度的延续看法一致。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存在就依赖于精英集团的这种共识,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政策方案只有与此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精英集团的成员之问不存在意见分歧,他们彼此也会为一些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没有一个社会的精英之间不存在竞争,冲突的产生是一种必然。但是,精英理论认为,这类争论往往是围绕具体和枝节的问题,范围也比较狭小,不涉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且,精英之间观点一致的方面远远多于不一致的方面。精英理论最关心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领导人物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带有专制色彩的政治系统中,精英理论在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时,其作用可能会远远超出其他一些政治系统。2.阐述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答:一、必要的政策资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适量的资源是政策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二、顺从的目标群体政策目标群体就是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成功,并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厢情愿的事情,它与目标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目标群体是否能够认可和接受政策,是决定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下面从三个方面讨论政策执行与目标群体的关系。三、正确的执行策略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政策作为指导和规范人们正确行动的依据和准则,它本身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原则性。2、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制度就是游戏规则,规定一定的共同活动中,活动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可以减少活动过程中的摩擦和矛盾、防止和化解冲突、有效地进行协调,可以增加人与之间的信任,可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在政策执行中,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政策的成功执行。3、利用各种执行手段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定的执行手段,执行手段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执行工作的成败。4、重视成本效益分析政策成本一般包括: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成本、实施成本、摩擦成本、服从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及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等。四、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4 -
作为政策执行的基础资源,执行者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1、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政策执行对执行人员的个体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包括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2、执行队伍的互补政策执行队伍是由个体组成的,但这个队伍绝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这需要个体间的互补。五、有效的沟通执行中的沟通主要是指执行机构之问、执行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问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换。-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