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09 10:06:31浏览次数:30
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水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城市环境与水的关系以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环境发展的应对策略。一、城市与水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其资源潜力和社会需要。”“城市资源能否满足大量人口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进化的前提。”而在所有资源中,水资源是直接影响城市系统进化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将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水是城市诞生的摇篮,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左右城市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作为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素介入其中,是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赖以生存、运行、发展的“血液”和系统内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的主要媒介之一,起着关系城市生存、影响城市风貌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通常意义的海滨城市、湖滨城市、江边城市等,都体现了城市与水域的密切关系;许多城市的轮廓、风格、景色或多或少都与水域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关。另一方面,对城市而言,水不仅是城市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条件,更是城市优美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特别是现代化城市,不管规模大小,如果缺水就很难维持,不论城市居民生活、工厂生产,还是一些公用设施、消防、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都离不开水,而且还要求提供不受污染的水。在当今时代,一个生态系统良好的城市,除了造型别致的建筑、宽敞整洁的马路外,更离不开水和花草树木的装扮与维持。在这里水体本身就是城市中优美的环境景观和休闲场所。此外,良好的水环境对城市的旅游开发、吸引外资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改革 开放的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环境影响城市投资环境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城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中国水资源总量 2.8 万亿 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很多地区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对于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城市地区,水资源紧缺情况更加突出,目前我国 600 多个建制市中,有 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 100 多个城市水源严重短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城市地区每天缺水量约 2000 万 m3。“同时,因水资源短缺不但每年影响工业产值 2500 亿元,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社会和环境效益损失更是不可低估,由于缺水,城市河流干涸、湿地消失,导致城市日益‘灰头土脸’,环境不断恶化,鲜有生机与灵气。”(二)水体污染状况不容忽视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湖等水体中,由于水资源短缺,水体稀释能力低,地表水污染通过入渗殃及地下水,加之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导致水环境更趋恶化。从全国情况看,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据有关部门对全国 700 余条河流约 10 万 km 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现在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 80 年代初的 1 倍以上,年排废污水达 600 亿 t,这些废污水 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目前已有 46.5%的河长受到污染(相当于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已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与此 同时,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现象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149 个,“漏斗”面积 15.8 万 km2,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 67.8 亿 m3。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海一些地区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生海水入侵陆地含水层,侵蚀宝贵的淡水资源。三、实现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就必须立足地域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全面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水与城市的和谐发展。(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抓好供水环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人口正逐步向城市集中,建设中的城市、扩大的城区和不断膨胀的城市经济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瓶颈”。因此,必须着眼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长期而稳定城市供水摆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一方面,要对境内的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既要保证现有需求,又要为城市长远发展作好战略储备。另一方面,要将供水能力的发展和极限作为制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规模扩张速度,确保“供”与“需”的平衡,实现城市与水环境的共同持续发展。(二)量水而行,减少浪费,抓好节水环节节约用水是关系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应以节水为本,全方位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潜力。首先,应制定量水而行的发展战略。当前,许多城市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并大量挤占了环境用水的需要,造成水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今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必须转到以供定需、量水而行的发展轨道上来。对于缺水严重的城市,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发展高耗水产业,逐步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同时,应合理控制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的膨胀,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其次,应大力建设节水城市。工业节水的关键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产品的单位消耗。对现有高耗水、低效益的工业项目和设备,应逐步进行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流程,减少耗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城镇生活用水,应千方百计避免浪费水的现象,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三)改善生态,保持水土,抓好水源保护环节城市水环境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持之以恒地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增加可利用量。一要突出水源地的生态保护。要切实按照水环境功能分区的要求,落实水源地保护的政策措施、技术措施、监管措施,防止污染项目进区和人为生态破坏,提高水源地的水资源自我补给能力,保护水源地水质。二要突出城区的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工业、商业、旅游业、居住地的布局和发展结构,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集中治理,最大程度防止污染物的扩散,降低对水源的影响。要提高城区绿地率,减少地面刚性覆盖率,加快透水性地砖等环保建材的推广应用,加快雨、污分流系统、雨水调蓄工程和渗水井的建设等,充分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源。同时,应加快建设拦河坝、地下水库等拦蓄补源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地下水补给,避免超负荷污染导致水环境功能下降甚至资源变污染源,满足城市长远的生活、生产、景观等用水需要。三要突出大环境的生态保护。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机遇,加大植绿造绿和封山育林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参考文献 [1] 梁山,赵金龙,葛文光.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18.282,286.[2] 靳怀春.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水环境问题[J].中国水利,2018(7):35.[3] 张伟波.对城市水利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5(7):34.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