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5 10:06:43浏览次数:40
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对策探析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伦理观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众多管理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有学者甚至断言“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会成为管理科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这预示了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一、管理伦理的提出纵观管理的发展史,作为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始终是管理研究的重点对象。为了发挥人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人们通过不同的人性假设,希望找到管理人的手段和办法,以带来管理效益的提高。在人性假设的发展史中,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对管理行为产生影响之久远为人们所公认。该假设认为人是理性自利的,自利是人行为的根本动机。循此假设,在管理活动中 ,管理者忽略人的思想、情感、道德、价值、尊严等一系列社会存在的意义,仅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强调物质刺激的有效性。他们理解的管理就是在任务的指挥棒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形成的指挥与服从、组织与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的被动关系形态,管理是少数管理者的事,而与大多数被管理者毫无关系。这种把人看做是物化的工具,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管理的方式,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对立的阵营,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不能和谐相处,造成企业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因此,这种只重视管理的自然属性、忽视管理的社会属性的管理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和工人的不满。于是,管理学家们又相继提出了“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决策人”“、文化人”等假设,探讨以伦理原则来调节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以平等、友爱的准则行事,相互之间讲究信任、尊重、理解、宽容、互助,以此来摆脱现实管理 中的伦理困境,伦理的管理功能得以初步显现。当康德的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被引入管理学领域,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空前强化,管理伦理的自制、自律性规范体系对企业内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亦即伦理价值也被更多人所接受,以人为本的基本伦理观念成为企业管理指南。二、管理伦理的对策(一)管理决策伦理决策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也是计划工作的重要环节,以至于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及至目前的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对决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决策也早已从经验决策上升到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不仅反映决策的技术化特征,更应反映决策的民主化特征,这种民主化决策蕴含了管理的公正、平等、公共理性等伦理内容。从决策过程来看,现代管理活动强调管理并不是管理者的单向行为,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受管理者、组织等行为影响的多方互动的行为。决策遵循民主原则,确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决策地位上的道德平等关系,让受自己行为影响的相关者参与到决策中来,尊重被管理者的意见和权利,调动被管理者的参与意识,可以使人的个体价值得以弘扬,增强被管理者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调动被管理者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结果的执行。从决策结果来看,决策涉及到组织内外部各种关系的协调,既包括管理主体系统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又包括对管理主体系统内部人、财 、物、事之间关系的合理配置与适当调整,同时包括正确处理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可见,决策绝不应该仅仅考虑个人、部门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广大被管理者的利益。因此,管理决 策就要按照公正性的伦理要求,摒弃个人化的决策方式,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发挥集体智慧,按照广大被管理者共同认可的文化传统、道德信念、伦理原则来配置社会资源,处理管理问题,把一定的道德标准作为选择决策方案的依据。在这样的公共伦理和道德要求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可以使决策活动更加呈现出一种公共理性,减少决策后果受管理者个人理性支配所造成的失误,体现了管理决策的伦理价值意蕴。(二)管理制度伦理制度是规范组织运行的规则体系,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是组织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一个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都必须在组织系统内部确定权责分配关系,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各项工作流程。这些看起来是技术性的制度,但却会同组织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密切关联,会同组织成员的个人需要、个性发展发生矛盾。因此,它的制定及实施要符合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要求,才能使企业成员的作用和地位之间、过错与惩罚之间 、贡献与索取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彼此适应,从而使企业管理井然有序。正如一些学者所说,一个真正的制度包含着自己的道德性,即外在道德或实体自然法,一旦组织所施行的制度没能蕴涵道德性质,就会导致一个根本不宜称为制度的东西。一个合伦理的制度会让“坏”人变好,一个不合伦理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管理制度的伦理包括制度设计伦理和制度运行伦理。(三)管理领导伦理领导是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它包括指挥、激励、沟通等手段,其实质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是管理活动的又一项重要职能。从领导的实质来看,管理 者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性影响力;二是个人性影响力。组织性影响力是由于组织的授权,管理者可以通过命令、指示和处罚方式来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被管理者的行为和心理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它对人的激励作用是较小的、暂时的。个人性影响力由管理者的品格、德性、情感等伦理因素构成,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主动自愿,个人性影响力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深刻的、长远的。运用个人性影响力实施领导要比运用组织性影响力实施领导重要得多,它更符合领导的内在伦理要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它表明管理者自身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如果管理者能够“修己以治人”,发挥道德表率的示范作用,就能够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和追随。大量管理的领导实践也同样证明,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越高,在员工中的威信就越高,就越具有精神感召力,作出的决策就易于执行,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就易于实现。由此可见,管理者的道德建设应是领导伦理的重要内容。从领导的手段来看,管理者更应重视激励和沟通作用的发挥,其中沟通是激励的前提和渠道。沟通是包括倾听和反馈的双向沟通,是信息交换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只是传达信息,这个过程还伴有激励的意图,激励是沟通的目的和动力。因此,管理者的伦理领导责任就是要在对每个管理对象的个性、激励动机、自我价值实现能力、不同沟通渠道的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把激励和完成组织的工作目标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组织的激励资源,帮助员工在实现他们自身需求、自身价值的同时,达成组织目标、组织价值。(四)管理控制伦理 控制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是管理中与计划联系密切的职能。在实施控制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只有使制定标准环节、绩效评价环节、纠正偏差环节合乎伦理要求,才能保证控制活动的成效。在制定标准环节,管理者要充分重视被管理者的利益、情感和需要,要在广泛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用可量化的方式,经过管控双方共同协商,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该标准应是大多数被管理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而且该标准应具有同一性。参考文献:〔1〕杨武栓.管理哲学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裴桂 清 .从管理与伦 理 的 历史契合看管理伦 理决策人本化的发展 趋势 [J].商业研究,2011(24).〔3〕彭定光.制度运行伦理: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