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行政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7 10:05:29浏览次数:15转型期我国行政文化研究一、转型期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社会文化基础上,在行政活动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多层次、复合的文化。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和行政活动将产生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形成之后,作用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观念以及行政行为,从而对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产生影响。行政文化建设将有利于行政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服务性政府的构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转型期行政文化缺失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度期,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行政本身在环境的影响下也表现出新旧更替过程中混杂的特点。正式的规章制度已经建立,但是行政行为仍受到行政习惯、传统、人际关系、宗族等方面的影响,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限制政府权力方面的作用仍显不足,行政文化在不规范的政府行为的作用下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缺失:(一)法治程度不高所引发的行政文化法治性缺失哈耶克指出:“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现实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的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和根据对比的了解计划他自己的个人事务。”法治的根本要义不在于抽象司法原则,法治不是针对公民的,而是针对政府而言的,人们根据法律预测政府的行为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是法律对政府的权力做出某种
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权力伤害个人权益。转型期,我国各级的“法治”存在不正确的理解 ,法律不应该成为推动政府行政的手段,不应该成为为了政府政策的实施而制定各种法律、规章、条例 。现行的法制观致使行政行为本末倒置,导致行政行为异化现象严重。在我国的行政实践中,行政的推动力量往往来自于惯例、传统、人际关系的影响,成文的规章制度的推动力不足,政府行为法治化不足,导致行政文化的法治性缺失。(二)官本位思想作用下行政文化的民主性缺失我国自古是传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具有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精英政治理论认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国家的权力总是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从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精英政治是任何社会的普遍形态,就目前而言,政府集中使用权力和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我国改革的推动力是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发现变革的必要性,并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力量推动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的,政府肩负着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社会关系的协调、社会舆论的引导以及社会道德的培育和宣扬。行政文化在精英政治行为的影响下,表现为官本位的特征,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推动社会转型,政府官员就很天然的获得了精英的地位。官本位的行政文化主张以专业化的官僚主导政治事务,反对大众参与,这种行政文化主导下的行政行为导致了行政文化的民主化性的缺失。在转型社会,官员与民众构成了一对矛盾体,一方面掌握社会资源的政府官员推动变革打造了精英阶层,精英阶层形成后,利用公共权力维护自身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经济地位的提升,民主程度的提高,参与政治事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民主的行政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诉求,行政文化的民主性缺失也越发彰显。(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产生行政文化的服务性缺失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政府职能的划分日益科学,职能作用的发挥日益完善,但是由于转型期,政府自身任务的复杂性,政府仍然存在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我国政府一方面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负担整个社会和国家现代化领导者的历史使命。国家不仅要扮演“守夜人”负担国防、外交、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更要承担起国家在转型期设计、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各种市场主体活动规则、培育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事务,转型期,政府身份的多重性,职能的复杂性导致了行政行为的干预性较强,与此同时,由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不完善,政府职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致使行政文化表现出服务性的缺失。在转型期,国家可以在不必要的时候扩大国家权力,不必担心会招致社会和公民对国家危害个人权利的职责。在某些领域政府表现出“缺位”和“越位” ,政府行政行为的适应能力不足,行为无依据,此种行政行为在行政文化领域表现为“强制性”特征,行政文化的“ 服务性” 缺失。三、行政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提升行政文化意识,打造法治行政文化在转型期必须要明确法治的含义,强化政府行为的控制力度,明确公共权力的界限,防止政府行为伤害公民权利。文化是制度的内核与母体,而制度是文化结构的外在体现,行政文化科学化发展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建强保障。在行政文化建设中,必须建立一些列保障民主权利的法律、法规,使民主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形成上下监督和内外监督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格局,形成依法办事的行政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行政伦理认知 ,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二)营造和谐的行政文化氛围,打造民主行政文化社会转型期,公民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传统行政文化表现出行政系统的封闭性和民主基础的缺乏,在这种形势下,应坚持公共行政的公开和民主取向。民主行政的实现需要公众对行政管理过程的积极参与,把官僚制与公民参与结合起来。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国家来说,应该在强化理性官僚制“法律至上”和专业化管理的同时,扩展大众参与途径、完善大众参与程序。(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服务型行政文化优秀传统行政文化能够持续地引导行政组织和人员的行政行为和价值观,促进行政实践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有重要位置,建设服务型的行政文化,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扬优良传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和发展成为现代行政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君为民立”的民本思想,在行政实践中注入时代特色,将其转向“以人为本”,“服务本位”的价值观,打造服务型行政文化。参考文献:〔1〕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 2-3 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417.〔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范会萍.谈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6).〔4〕刘文杰.对中国行政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