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0《书法教学法》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5 21:11:51浏览次数:240660《书法教学法》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书法教学法》是一门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书法教育的历史,学习书法艺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实施,以及同学们应大量进行实战练习,灵活运用所讲到的方法和技巧这三个方面。(1)该课程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可携带相关资料,试卷主要有四种题型,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题型说明题型一: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题型二:设计导语题(20 分)题型三:论述题一(20 分)题型四:论述题二(20 分)二、章节重点内容1、书法教学的意义首先,书法教学是使书法这一传统而又极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第二,书法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书法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第四,书法教学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美育的手段之一。第五、智育功能。2、书法艺术教育(1)书法艺术教育的概念及其特性 书法艺术教育是以书法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审美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 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② 借助书法的意象。③ 观照与操作的统一。(2)古今书法艺术教育的不同比较古今的书法艺术教育,各有千秋,但总体看来,今天更自觉、更科学、更符合艺术教育的要求。古代书法教育基本是经验性的,现代书法教育呈现理论性; 古代书法教育重技法训练,现代书法教育加强了审美意识; 古代书法教育是被动的人才培养,现代书法教育是主动的人才培养。古代虽然客观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但并不能说明其教育体系的科学完备。从长远的观点看,现代书法教育,也必将培育出书法大家来。(3)目前的书法教学及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A.书法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B.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书法教学还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形成自身的完善的系统。也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教学体制。C.还没有编出完整的有层次而成系统的教材及教学大纲。D.还没有形成自成体系的科学的教学法。E.还没有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高质量的书法教师队伍。
F.对我国古代的、现代的许多教学经验和理论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整理、研究。3、书法教育发展史(1)秦汉时期的书法教育A、汉代书法相职位的设立汉初则以道家的“清静无为”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尽量减少对百姓日常生活、生产事务的干预,停止不必要的土木工程和军事活动,在渐次重视知识分子、废除“挟书律”的同时允许开办私学,这在汉代建立政权伊始尚未建立正式学校教育制度之时,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因而私学蓬勃发展起来。迄至武帝之时,董仲舒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汉武帝于元朔五年(前 124 年)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从此博士从一种朝廷中以备顾问之官转变为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博士弟子即是太学生,由此太学正式设立,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后各代王朝都依例设立。太学在汉代属于中央官学,在东汉的中央官学中还曾设有鸿都门学和官邸学等特殊性质的学校。地方官学则各有其名,“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说文解字》载:“尉律,学童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体现出汉有童子十七岁以上试字九千乃得为吏的考试制度,书法的优劣已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另外,汉代皇室贵族也很重视“善史书”,据记载“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寸节度,穷极幼渺。”“(安帝)年十岁,好学史书,和帝常称之,数见禁中。”由此可以了解汉代皇室教育、吏制考试等都与学校书法教育紧密相连。B、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 年),因校址位于国都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鸿都门学的建立缘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汉末宦官势力膨胀,官僚士大夫与太学生对宦官展开斗争,宦官便投灵帝所好,建议兴办与太学对垒的学府,以笼络在政治和爱好上与灵帝相投的知识分子与之较量;二是出于灵帝对文学艺术的个人喜好而建立。因而从鸿都门学的建立来看,它主要依于当时政治因素的客观影响而建立,但是却在事实上大大推动了汉代书法教育的进步。文献记载:“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书法是鸿都门学的主要教学内容。首先,鸿都门学招入并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家,其中包括师宜官、梁鹄等当代名家,《四体书势·隶势序》记载“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梁鹄的书法也为灵帝所赏识,相传,梁鹄曾为曹操所捉,却因其书法好而被奉为上宾,曹操甚至还曾把梁鹄的书法作品随身携带,“魏武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书。”其次,鸿都门学的书法教学内容并非仅限鸟虫篆,而是诸体皆备。如上所列师宜官与梁鹄等人,不仅擅长隶书,亦善草书,而且榜书与小字皆能。由此可知鸿都门学的书法教学内容是字体纷呈流派多元的。另外,鸿都门学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书法教育家及其弟子的身份提到较高的地位,据《后汉书》记载鸿都门学生毕业后“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鸿都门学诸生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学诸生。鸿都门学打破了旧学校的传统不仅在汉代建立了崭新的教育体制,而且也为中国及世界教育史开辟了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新例,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文学艺术大学,更是我国书法教育由不自觉时期转变为自觉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2)魏晋时期的书法教育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成就从以下几点显示出来:其一,成批的优秀书法家出现;其二,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达到最高度的热爱;其三,书法理论著作大量出现。整个魏晋时期书法成为了上流人士、贵族阶层、士大夫的代表性艺术。从秦汉至魏晋时代,书画分立的格局已然明晰。西晋“立书博士,置子弟教习”,更是标志着国家专门的书法艺术教育机构的正式确立。设置黄门画工、尚方画工,以及鸿都课试书篆等官方活动,官方美术教育的职能趋于制度化。不仅国家设立官方的书法教学机构,当朝帝王和重臣对于书法的喜爱亦在当时形成了一股重书爱书的风气,顺应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以及书法艺术教育的要求。汉魏时期,帝王多好书法。如汉灵帝,喜好虫鸟文,因此,在全国举召工于虫鸟文的能人以致“鸿都文学,鸟篆盈门”。而鸿都门的学生,多能居于高位,或为刺史、太守,或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三国的曹操,则把自己喜爱的书法家的字悬挂与军帐中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喜爱,促进了官方书法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官方设立专门的书法教学机构,促进了世族阶层书法家学的发展,进而构成了魏晋官、私书法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一教育体系促使了魏晋时期,一批书法世家的形成。(3)隋唐时期的书法教育 从隋代开始,官方高等教育殿堂终于为书法教育设立了应有的位置。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隋朝建立了高等专科教育书学、算学、律学,这是汉代之后专科学校教育的一个新发展。但隋代只是书学专科学校的初创,未能确立发展。直至唐贞观六年,唐太宗下令“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在稳定繁荣的太平盛世,在教育蓬勃发展时期,由锐精经术、酷爱书法的君主太宗李世民最终完成了书学的建立。 书学是唐代高等学府中的专科,据史书记载,唐中央一级学校(教学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隶属国子监的有六所,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统称为“六学”。《新唐书~百官志三》卷四十八:“书法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即庶人子为生者……”书学有学制规定,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掌握标准经文的标准字体。然后熟悉造字原理、字的本意、引申义等有关文字学方面的内容,最后一年进一步扩大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整个教学计划的设置于安排完全围绕典校经文,探索经文的中心目的。 六学之外,唐代还设有弘文馆,隶属门下省。弘文馆有朝廷智囊机构性质,弘文馆承担收藏研究,整理修复古籍(包括墨迹真本)的任务,藏书极富,需要书手甚多,对书法的要求也极高,该馆易实施高等教育,不过却是典型的贵族学校。据史书记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都曾在弘文馆为官任教。其书法教育具有权威性,对社会上习书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史书称:“十数年间,海内风从及。”(4)宋元时期的书法教育对宋代书法教育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就当时的人文背景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宋代科举取士中降低、甚至取消了对书法的要求;二是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 (尤其是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而书法作为文人综合素质的表征,又为社会所普遍重视,文坛领袖与书坛领袖首次合二为一。宋代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就是在上述因素的相互叠压、相互渗透中表现出重意轻法、趋时离古的倾向。崇尚意境、意趣和书写个性的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在新的人文语境中成为宋代书学的主流。 对书法教育的类型进行研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北宋的书法教育类型作了系统整理。从教育阶段上看,书法教育可以分为蒙学书法教育和成人书法教育。横向地看,则又可分为家族教育、师徒教育与师友书艺交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皇室书法教育等几大类型。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家族教育和师友教育的比例并未减弱,但学校教育
自恢复后已成为宋代书法教育的权威机构。技术文化背景的变化又大大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也为书法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范本,同时也使书法艺术理论更为普世。 对书法教材进行研究。书法教材主要包括学书范本与书法理论方面的参考书籍。研究对象包括官私刻贴和书法理论的编辑与整理两部分。 对书法教育家进行研究。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王著、周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和蔡京是最值得研究的八位书家。其中"苏黄米蔡"被后人称作"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是"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从各个方面皆表现出与众不同之处;黄庭坚受禅学影响很深,在用笔等方面又是传统的代言人;米芾终生专以艺术为业,可谓宋代职业书画家代表;蔡襄则是宋代书法家中承前启后的人物。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为适应临字时点画疏密、各有停分、界画匀布的要求,改横竖三宫为横竖九宫,成九九八十一宫,这样更便于精确临摹。到了清朝,书法家蒋骥在其所著《读书法论》中,又根据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和形体的不同,删繁就简,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 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 二、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 三、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 四、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5)明清时期的书法教育官学与“台阁体”的确立明太祖朱元璋早在立国之初,便将发展教育事业置于重要地位,确立了“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选举志》的文教政策。因此,在明朝立国之前,即元至正二十五年( 1365) 就将应天府学改为国学,创建了中央最高学府,又于明洪武十四年( 1381) 改建国子学于鸡鸣山下,次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永乐元年( 1403) 另设北京国子监,永乐十八年( 1420) 明正式迁都北京,将原京师国子监改为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则为京师国子监。明朝便有南北二个国子监。明代国子监以及地方府、州、县学皆有书法课业的设置。史载“( 监生) 每日习书二百余字,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由此,逐渐形成了明代官学中的书法教育制度。除学校以外,明代具有书法教育功能的官方机构还有内阁中书科和翰林院。至明中叶,书法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涌现出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一批杰出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清代的官方书法教育机构主要有国子监太学、各地乡、县学校及书院、宗室左、右翼学、咸安官学、景山官学、八旗官学等。顺治元年( 1644) ,清政府定都北京之初立即重修北京国子监作为太学,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专设习书之课,规定学生必须日课 600 字,临习晋、唐名帖,并要求“端楷有体”。一些以培养科举考试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书院,也承袭有明以来的“台阁体”而推行清代的“馆阁体”教育。在清代书法基础教育都以实用为务的指向下,教学内容则以王羲之、虞世南、董其昌等“馨逸”、“鲜秀”风格为尚,以楷书与行书为主。而教学目的则是“端楷有体”、“宜场屋、利科名”。民间书法教育主要包括家学庭训、私塾课徒及书院教学三种模式展开。海宁陈氏家族收藏甚富,董其昌曾在陈家教书多年,并留下了许多墨宝。到了清代,陈奕禧与陈邦彦皆享书名蒋衡曾遍临晋唐以来法帖名作 300 余种,并闭门 12 年,以楷书录《十三经》全文,乾隆年间,诏命刻石并御制序文,至今仍藏于清国子监( 北京石刻艺术馆) 内。蒋衡之子蒋骥与
其孙蒋和克承家风。蒋和曾著《书学正宗》《学书杂论》,并将蒋氏三代书画著述编纂成《蒋氏游艺秘录》2 卷。此外,王鸿绪与外甥张照、梁诗正与子梁同书、董邦达与子董诰、黄树榖与子黄易、邓一枝与子邓石如、刘统勋与子刘墉、伊秉绶与子伊念曾以及何绍基为代表的“何氏四杰”。(6)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7)现代书法教育4、书法教育的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等等。以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为例为大家做期末总结,其他方法同理。(1)提问法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有总体设计。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鲜明,是学生所能理解的。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要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做准备。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①鼓励学生提出重要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发问,使学生养成自动探求知识的习惯,慎思明辨的态度。②允许学生质疑。教师对于学生所发问题的回答,学生若不甚明了,或不甚满意,而提出质疑时,教师应当以安详而温和的态度,予以详细的说明,而不要表示不耐烦的态度。③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下列方式分别处理之: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若是很简单的当时就予以解答;若是很复杂而又很重要的,可以留作下一课的教学中心问题;若是学生不易了解,而又不重要的,可以说明理由不予解答。(2)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 ① 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② 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序列,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③ 讲授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快慢适度。④ 讲授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3)演示法对教师的要求 ① 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或听清楚演示的对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批较鲜明的事物表象。② 在演示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演示的对象,注意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和事物本质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认识对象。③演示要尽可能使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仅让学生看到,而且让学生听到、摸到,就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的效果。④ 在演示时要和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尽快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⑤ 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要使演示教学为掌握理论、形成概念服务。过早过多的演示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⑥ 演示之前,要做好教具准备,要检查试验,研究教具的使用效益,防止在教学演示时发生故障。5、教案设计:一般包括导语、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评价等环
节。6、教案的使用:第一,尽可能按教案的内容施教,充分发挥教案的作用。上课时,要按教案进行教学,必须完成教案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事物都有相对的固定性,教案就是反映相对固定了的教学内容的。只要编写教案时想得周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偶然因素,教案就是可行的。第二,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改动教案。教案只应是指针,不应是拐棍;既要以它为依据,又不要受它束缚。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不能全凭教师来决定,有时在教学中或者由于考虑不周,或者出现事先意料不到的偶然因素,就允许作必要的补充,或者放弃准备好的部分。第三,教案应该保留。课后要作回顾,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每次使用时,都要修改、提高,使之更臻完善。7、在智能结构方面,书法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首先是书法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是书法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其次,书法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与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等有密切联系,还与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紧相关联,甚至自然科学如几何学等也有一定联系,为了适应书法艺术的教学,教师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有适当的钻研和积累。再次,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8、书法教学的原则:一、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二、直接讲解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的原则。三、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四、因材施教的原则。三、练习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书法艺术教育?它有哪些特性? 2.书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3.运用讲授法对教师有哪些要求?二、设计导语题1、请为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笔法教学设计一个导语。三、论述题1、谈谈书法教学中运用实际操作法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注意些什么?2、简述隋唐时期的书法教育。四、练习题答题指导(开卷考试仅提供部分客观题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书法艺术教育?它有哪些特性? 书法艺术教育是以书法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审美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②借助书法的意象③观照与操作的统一2.书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一、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二、直接讲解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的原则。三、循序渐进,严格要求。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3.运用讲授法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① 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序列,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③讲授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快慢适度。④讲授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二、设计导语题1、请为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笔法教学设计一个导语。 答题指导:语言简洁、生动,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过渡自然流畅,没有病句。三、论述题1、谈谈书法教学中运用实际操作法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注意些什么?答题思路:可以从实操练习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简述隋唐时期的书法教育 答题思路:请结合相关书法史实进行作答。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