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4]《汽车运用工程》西南大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9 09:09:55浏览次数:3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课程名称【编号】:汽车运用工程【0954】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问答题(每小题 20 分,任选 5 小题作答,共 100 分)1、轮胎合理使用的目的?涉及哪些方面?答:在汽车运输过程中,轮胎消耗约占汽车运输成本的 10%一 15%。因此,合理使用轮胎、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对降低运输成本有重要作用;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于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行驶阻力,减少油耗也有重要意义。轮胎合理使用的目的在于防止不正常的磨损和损坏,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以利于行车安全降低燃油消耗。1、保持气压正常 2、防止轮胎超载 3、轮辋配套 4、搭配合理 5、轮胎换位2、汽车走合期的如何准确使用?答:新车或大修竣工汽车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走合期。1、保证走合里程:不小于 1000km走合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走合 50~70km,因为零件加工表面较粗糙,几何形状和装配位置都存在一定偏差,配合间隙也较小。第二阶段为走合 100~200km,在这个阶段零件摩擦表面比较光滑了,摩擦的机械损失和产生的热量减少了。第三阶段,零件工作表面磨合过程逐渐结束,并形成了一层防止配合表面金属直接接触的氧化膜 ,进入了氧化磨耗过程。2、走合期的使用(1)走合期减载。汽车装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机件寿命,装载量越大,发动机和底盘各部分受力也愈大,引起润滑条件变坏,影响磨合质量,所以,在走合期内必须适当地减载。(2)走合期限速。减载高速与重载低速,对汽车的负荷影响是一样的,装载量一定,车速若高 ,发动机和传动机件的负荷也愈大,因此在走合期内起步和行驶不允许发动机转速过高。(3)选择优质燃料、润滑油。为了防止汽车在走合期中产生爆燃,加速机械磨损,所以应选用优质燃料。(4)正确驾驶。启动发动机时不要猛踏加速踏板,严格控制加速踏板行程,以免发动机高速运转。(5)选择道路:走好路。(6)加强维护:检查、紧固、润滑。4、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有哪些措施?汽车安全驾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答:一、改善交通环境和汽车使用安全性方面1、兴建有完善安全设施的高等级公路,改建、扩建现有道路并增设各种安全设施。2、改进车辆结构性能,防止因车辆设计或制造缺陷而导致事故。一旦事故发生时,车辆应具有减轻乘员伤害程度的结构措施。3、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发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维修。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应满足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二、在管理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制定完善的交通法规,强调法制,按全国统一的法规和条例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2、完善交通管理体制,统一筹划,协调管理工作。3、加强车辆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开展并强化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4、加强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实现交通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三、汽车安全行驶汽车安全行驶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适应运行条件和交通环境的变化,有效地发挥车辆的速度性能而不发生交通事故,圆满地完成运输任务。汽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是安全驾驶。汽车驾驶是一项涉及人、车、路、环境等因素的系统控制问题。在现代化的交通系统中,驾驶员要在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合理地使用车辆,必须具备安全行车知识,例如:交通规则、交通心理、车辆行驶原理和安全性能、汽车维护与检测诊断常识、事故原因及预防等,以保证驾驶员能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正确理解和遵守各项交通法规,选择合理的驾驶方法以避免交通事故;同时能够根据汽车的运行情况,及时对车辆进行维护作业,以保障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安全运行。1、汽车安全驾驶汽车驾驶过程由起步、选择车速、保持安全间距、会车、超车、转向、掉头、倒车、滑行、制动 、停车等环节组成。从外界条件来看,还有一些特殊环境下的驾驶,如夜间行车、雨雾雪天行车、坏路及无路条件下的行车等。在驾驶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如下:(1)起步:起步前应进行如下检查:汽车前后和车下是否有人或障碍物;货物装载和紧固情况或乘客状态;观察周围环境和交通状况。起步准备:起动发动机并察听运转情况;观察各仪表指示状况特别是水温、机油压力指示值;发动机温度达 40℃以上时,关好车门,系好安全带。起步过程: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有无来车;鸣笛;放松驻车制动;适当选择变速器档位,对装手动变速器的车辆,空车可用二档,重车用一档,对装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一般选用 D 档起步;缓抬离合器踏板;适当加油门缓缓起步。(2)选择车速:车速快慢与行车安全有密切关系。提高车速,可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但车速过快,汽车制动距离大大增长,且易于丧失操纵性。因此,提高车速的基本前提是必须确保行车安全。(4)会车:汽车运行中,与对面汽车相互交会的机会很多。发现对面来车需要会车时,首先应- 1 - 做到先让、先慢或先停,根据道路交通情况,同时准确判断来车的速度、距离及装载情况,选择适当的侧向安全间距,运用适当车速并选择较宽阔、坚实的路段靠右侧行进而会车。 (5)超车:由于在道路上行驶的各个车辆的车型、车况、运输任务、驾驶员的经验和性格不同 ,因而所使用的行车速度不同,运行中的超车也会经常发生。一般情况下,超车应在视线清楚、道路宽度能保证有足够侧向安全距离,并在对方 150m 以内无来车的路段进行。超车前,先鸣号并开左转向灯向前后车辆发出超车信号,待前车示意允许超车并向道路右侧避让时,从左侧保持足够侧向安全距离迅速超越;超越后,关闭左转向灯,同时开右转向灯,在不影响被超车辆行驶的情况下驶入原行驶车道。超车最紧要的是:超车前,驾驶员根据本车车速和加速性能及被超车辆的车速,正确判断超车所需时间和超车距离,尤其要看清将超车路段内的交通情况,并正确掌握侧向安全距离。(6)掉头和倒车:车辆掉头、倒车时必须谨慎驾驶,尽量在道路宽阔、交通情况不复杂的地段进行。掉头、倒车时,应观察好周围情况,选定进、退路线和氟标;对后方情况看不清时,应有人在车下指挥;倒车时,车速要慢,同时必须控制前轮位置,应掌握“慢行车、快转向、多进少退”的方法。(7)安全滑行:滑行指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具有预见性的、提前减速操作方法。正确、合理的滑行用自然减速代替使用制动器,达到减少制动消耗、降低磨损和节省燃油的目的。但若运用不合理,就会使磨损与油耗增大,甚至造成事故。楷行应在发动机不熄火和制动有效的条件下进行。在泥泞、积雪、结冰、陡坡,窄路、急转弯、傍山险路等道路上,以及在视线不良、装载危险品及超高、超长、超宽物资时,严禁滑行,以防发生意外事故。(8)注意天气2、车辆的日常维护汽车经一定里程的行驶后,各零部件松旷、磨损,汽车技术状况变坏。除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明显下降外,汽车的安全性也会有明显降低。实践证明:汽车技术状况下降的程度与驾驶员日常维护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对确保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消耗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汽车技术状况良好及行车安全,驾驶员必须做到“三检”,即出车前检查、行车途中检查和收车后的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及时补充燃油和润滑油的消耗。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执行的保持车辆正常工作状况的经常性工作,其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测。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应着重于安全方面的内容。5、汽车在山区行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行驶时,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从而使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同时,在山区复杂路面上,制动系统负荷也增大。1、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海拔高度每增加 1000m,大气压力下降约11.5%,空气密度约减小 9%,2、发动机燃油消耗增大高原山区行驶的汽车,发动机循环充气量明显下降,若供油系统未经调整或校正,则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燃比变小,混合气变浓,发动机油耗增加。3、润滑油易变质由于高原行车发动机功率下降,且高原山区道路复杂,行驶阻力大,因此发动机满负荷工作的时间比例增大,发动机易过热。4、制动性能变差山区行车时,汽车制动器使用频繁;下长坡时,常需进行长时间连续制动。制动负荷的增大使制动器工作温度明显上升,常达到 300℃以上。温度过高时,制动摩擦片的摩擦系数明显下降,将使汽车的制动效能变差。5、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其它问题海拔高度对排气污染物的形成也有影响。海拔高度影响发动机的空燃比。空燃比的变化又导致排气成分浓度的改变,从而影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海拔高度与发动机排气中的 CO、HC 和 NOx 的关系。高原行车时,由于发动机功率下降,且高原山区道路复杂,行驶阻力大,因此发动机满负荷工作的时间比例增大,发动机易过热。发动机工作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变小,氧化速度加快;同时,过浓混合气不能完全燃烧,液体燃油窜入曲轴箱后,会稀释润滑油而加快润滑油变质。润滑油品质变差使发动机润滑不良,磨损加剧。6、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哪些?答:1、制动防抱死系统(ABS)2、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3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4、电子稳定程序(ESP)5、防追尾碰撞系统 6、车道偏离警示系统 7、行人检测系统8、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系统(TPMS)9、智能巡航系统 10、视野改善技术(智能车灯、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系统、夜视系统、EyeCar 技术)11、酒后驾驶封闭系统 12、防打瞌睡系统-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