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22年《安全评价 》( 第3次 )

发布时间:2023-05-31 14:05:45浏览次数:36
第 3 次作业一、问答题(本大题共 50 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1. 叙述布尔代数主要运算法则。2. ICI 蒙德法评价程序。3. ICI 蒙德比较道化学评价法在哪几方面做重要的改进和补充?4.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5.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6. 划分评价单元时要坚持以下哪些基本原则?7. 简述专家评议法步骤。8. 简要说明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9. 如何编制事件树。10. 安全评价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1. 预先危险分析法常用在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其危险因素的工艺项目的 ______ 或工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中,或用于在危险物质和项目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的 ______ ,对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等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2. ××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 414 耐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 280 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 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 7 平方公里,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 63 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问题:(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3)试提出防范措施。3. 某钢厂需增加 1 台 VD/VOD 装置,运用专家评议法进行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分析、评价和预测,请写出专家评议过程步骤。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0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1. 论述安全评价与“三同时”的关系。2. 预先危险分析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评价的方法,论述此方法的分析步骤、目的。答案:一、问答题(50 分,共 10 题,每小题 5 分)1. 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ICI 蒙德法首先将评价系统划分成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期危险度评价,第二阶段是最终危险度评价。解题方案: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1、改进内容(1)引进毒性的概念,将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扩展到包括物质毒性在内的“火灾、爆炸、毒性指标”的初期评价,使表示装置潜在危险性的初期评价更切合实际。(2)发展某些补偿系数(补偿系数小于 1),进行装置现实危险性水平再评价,即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加以补偿后进行最终评价,从而使评价较为恰当,也使预测定量化更具有实用意义。2、扩充内容(l)可对较广范围的工程及设备进行研究。(2)包括了对具有爆炸性的化学物质的使用管理。(3)通过对事故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对危险度有相当影响的几种特殊工艺类型的危险性。(4)采用了毒性的观点。(5)为设计良好的装置管理系统、安全仪表控制系统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对各种处于安全水平之下的装置,可进行单元设备现实的危险度评价。解题方案:评分标准:4. 参考答案: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制度;(2)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3)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4)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5)实施监督与日常检查。解题方案:评分标准:5. 参考答案: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危险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辨识、定性和定量评价、安全管理现状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评价结论、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解题方案:评分标准:6. 参考答案:划分评价单元时要坚持的原则:(1)各评价单元的生产过程相对独立;(2)各评价单元在空间上相对独立;(3)各评价单元的范围相对固定;(4)各评价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解题方案:评分标准:7. 参考答案: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安全评价、预测有以下四个步骤:(1)明确分析评价、预测的具体问题。(2)组成专家评议分析、预测小组。(3)举行专家会议,对所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预测。(4)分析、归纳出专家会议的结果。解题方案:评分标准:8. 参考答案: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熟悉分析系统;确定顶上事件;确定分析的边界;详细调查事故的原因;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确定分析的深度;编制事故树;事故树定性分析;事故树定量分析。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9. 参考答案:事件树展开的是事故序列,由初始事件开始,再对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如何响应进行分析,其结果是确定出由初始事件引起的事故。(1)编制事件树的第一步,是写出初始事件和要分析的安全措施,初始事件列在左边,安全措施写在顶格内。(2)第二步是评价安全措施。通常只考虑两种可能,即安全措施成功或者失败。假设初始事件已经发生,分析人员须确定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成功或失败的判定标准接着到断如果安全措施实施了,对事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如果对事故有影响,则事件树要分成两支,分别代表安全措施成功和安全措施失败,一般把成功的一支放在上面,失败的一支放在下面。如果该安全措施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什么影响,则不需分支,可进行下一项安全措施。事件树展开的每一个分支都会发生新的事故,都必须对每一项安全措施依次进行评价。当评价某一事故支路的安全措施时,必须假定本支路前面的安全措施已经成功或失败。解题方案:评分标准:10. 参考答案:安全评价目的具体内容包括:(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二、案例分析题(30 分,共 3 题,每小题 10 分)1. 参考答案:初步设计;初期开发阶段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要点提示:(1)事故原因直接原因:① 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② 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时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① 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② 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③ 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解题方案: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1)明确问题。分析评价,预测的具体问题是该钢厂增加的 1 台 VD/VOD 装置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成立专家组。专家组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 VOD 设备专家、生产工艺专家、劳动安全专家、VOD 操作人员、安全评价专家及逻辑专家共 6人组成。(3)专家评议。举行专家会议,对 VOD 装置进行分析、类比和预测。(4)分析、归纳出专家会议的结果。解题方案:评分标准:三、论述题(20 分,共 2 题,每小题 10 分)1. 参考答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预先危险分析的步骤:(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6)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预先危险分析的目的:(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3)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4)判别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解题方案:评分标准: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