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0468]《西方经济学(下)》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4 15:09:17浏览次数:6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旅游管理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课程名称【编号】:西方经济学(下册)【0468】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 卷 上,做在试卷上不予记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国内生产总值(GDP)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经济周期答: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有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3、失业率答: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4、经济增长答: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产出的增加。一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者它们的人均数值。5、财政政策答: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信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财政部向( D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A.居民  B.企业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3、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4、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B )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害怕政局动荡 C.职工减少工资  D.物价普遍上涨5、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C )。A.LM 曲线陡峭,IS 曲线也陡峭  B.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平缓C.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缓  D.LM 曲线平缓而 IS 曲线陡峭6、贸易顺差是( B  )。- 1 - A.商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B.商品出口额大于商品进口额C.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  D.国际收入小于国际支出7、如果英镑的汇率是 2 美元,那么美元的汇率是( C  )。A.2 英镑  B.1 英镑  C.0.5 英镑  D.无法确定8、边际储蓄倾向若为 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0.25  B.0.75  C.1.0  D.1.259、假定货币需求为 L=ky-hr,货币供给增加 10 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会使LM( C  )。A.右移 10 亿美元 B.右移 k 乘以 10 亿美元C.右移 10 亿美元除以 k D.右移 k 除以 10 亿美元10、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衡量(核算)GDP 的三种方法。答:衡量或核算 GDP 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增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GDP 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活动成果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2、简述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底线,它意味着投资的成本(资本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与收益的相等。而投资边际效率则指实际实施投资过程中,随投资的增加而导致资本品价格上涨,在投资期限不变情况下,如果初期的资产价格和最终预期收益不变,则贴现率必须下降。于是,就产生了低于最初资本边际效率的投资边际效率。3、简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答: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四、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论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答:线性消费函数 C=α+bY 和线性储蓄函数 S=-α+(1-b)Y 二者的关系。 - 2 -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消费和储蓄之和等于收入。(2)APC 和 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MPC;APS 和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MPS。(3)APC 和 APS 之和恒等于 1,MPC 和 MPS 之和也恒等于 1。 根据以上性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只要有一个被确定,另一个就会随之被确定。当消费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消费函数。2、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答: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斯学派认为,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总产出已经达到最大化,这时货币供给量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会形成过度需求,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具体又可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进口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其认为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具体表现为需求结构的变动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 (4)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