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

发布时间:2025-07-08 09:07:45浏览次数:34
湖北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第—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4.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7.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4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回忆起曾填写的《念奴娇》词。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对下列哪位人物的崇敬之情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兰考县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号召全党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他被誉为( )  A.解放军好战士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铁人”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B 点到 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  C.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2.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开展土地革命 B.开展文化大革命  C.镇压反革命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磕磕碰碰,一路坎坷,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我们的共和国可谓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历程艰辛。但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一切风雨很快消散,终于迎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通过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3. 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  14.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5.《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小麦亩产 12 万斤”“水稻亩产 3 万斤”“一棵白菜 500 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1957——1966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  17.十年“文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斗争的事件有 ( )  ①“一月风暴” ②“二月逆流” ③九一三事件 ④“四五”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中取得的是 (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汽车制造厂  C、大庆油田 D、南京长江大桥  19.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毅  20.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 (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2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大炼钢铁  22.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的时间应该是 20 世纪 ( )  A、20 世纪末 B、三四十年代末  C、50 年代末 D、70 年代末  2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  D、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24.下图是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上的文字是: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幅宣传画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C.农业科技巨大进步 D.“大跃进”时期的浮夸行为  25.2014 年 3 月 17 日,习总书记在兰 考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全党要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某位“党的好干部”的精神。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2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土地改革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改革开放的教训  27.纽约《世界日报》曾这样报道“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毛泽东的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与“一五”计划有关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一桥飞架南 北,天堑变通途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28.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下列对“一五”建设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并重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29.泰来机器面粉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在建国后曾一度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厂改名这件事应发生在 20 世纪  A.40 年代 B.5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30.1956 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历史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二、填空题  31.“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  ① 1950 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 制度。  ② 1951 年 解放。  ③ 1953 年 7 月取得了 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 民政权。  ④ 1953 年开始执行 ,到 1957 年超额完成。  ⑤ 1954 年颁布第一部 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⑥ 1956 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如有“铁人”称号的石油工人 ;水稻专家袁隆平因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33.20 世纪 50 年代国家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通过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34.中国共产党不断地与 时俱进,领导中国人民在机遇与挑战中劈波斩浪。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 。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 的战略决策。  (4)1992 年邓小平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三、问答题  35.(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 20 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个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清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2 分)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 分)  (3)第三步:三大改造,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哪两个方面? (4 分)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2 分)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 分)  36.【读懂年代尺,理清历史事】读年代尺,回答问题:(10 分)  (1)请在下面写出①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当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2 分)   ①历史事件名称:  (2)在“A”阶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既经历过欢欣鼓舞的成就和骄傲,也遭遇过刻骨铭心的失误与挫折……请你列举发生在“A”阶段的“成就”和“挫折”各两个。(4 分)  (3)“B”阶段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2 分)  (4)结合这段历史,请你给图中“A”阶段“B” 阶段各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2 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到 1956 年底,我国国家基础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同纲领》的作用。1949 年 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为《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从此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标题应为三大改造,答案选 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中的民谣过分夸大了玉米的产量,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提到的兰考县,焦裕禄曾经在这里任过县委书记,带领当地人民抗击自然灾害。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焦裕禄的相关知识,焦裕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体现了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 1957—1960年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会出现大幅度下降,是因为受“左”倾错误影响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我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从 1953 年起至 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实行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故答案为 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八大”、“ 主要任务”,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制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矛盾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故答案为 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是在 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生产出了第一批汽车,有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故答案为 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C、D三部法律都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颁布的。C 是我国第四部宪法。故答案为 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跃进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小麦亩产数量、水稻亩产数量以及一棵白菜重量都明显超出实际的亩产或重量,这是浮夸, 1958 年的大跃进主要特征就是浮夸风。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故答案为 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回 答时要分析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召开为建设社会主义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核武器方面的巨大成就,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等杰出人物;但同时,也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挫折,故选 D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要求的是“抗争”,分析选项,一月风暴是 1967 年掀起的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全党狂暴行动;九一三事件是 1971 年林彪叛逃失败事件。故选 B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后各项成就的时间。武汉长江大桥和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大庆油田是六十年代初期的成就。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 1968 年,文革为 1966 年到 1976 年,故选D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1966 年到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故选 C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0.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四个选型,都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优秀代表。其中王进喜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感动了周围所有的人,工人们称他是“铁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故选 A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1.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针对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1958 年八大二次会议召开,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故选 C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所学,1953 年到 1957 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鞥。故选 B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叶作风帆荚作船”,这是一种明显的浮夸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这幅宣传画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行为,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被称之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所以答案是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A 句描述的是红军长征;C 句描述的是渡江战役;D 句描述的是抗日战争;B 句描述的是一五计划,所以答案是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 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 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是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提供材料中的关键词:“公私合营”,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三大改造期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时间是 20 世纪 50 年代,所以答案是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之所以说 1956 年的三大改造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经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所以答案是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1.① 封建土地 ②西藏和平 ③抗美援朝战争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 ⑤社会主义类型 ⑥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其中 1950 年——1952 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 年 7 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3 年——1957 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 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6 年的三大改造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32.王进喜 杂交水稻之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王进喜被称之为“铁人”,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答案是王进喜和杂交水稻之父。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33.农业生产合作社 赎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知识,从 1853 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独特政策是和平赎买的政策,故答案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赎买。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4.(1)良好开端(2)多快好省(3)改革开放(4)南方谈话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成果与良好开端,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978 年 12 月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纠正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  35.(1)孙中山。  (2)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3)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者。1894 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8 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  (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新”的特点。新中国的“新”主要是和旧中国对比而言的。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另外,新中国的成立,还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因此,新中国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3)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也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和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和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生产合作社。从 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题答案: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开始标志和形成的理论。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 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 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 年,中共十四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 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本题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6.(1)新中国成立(1 分),巩固新生政权(1 分)  (2)成就:巩固新生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也可;三大改造的完成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任选两个(2 分)  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任选两个(2 分)  (3)改革开放(2 分)  (4)A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 分) B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 分)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它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本小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百废待兴,面临重重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军事上继续继续追歼残敌残匪,解放全中国。1951 年和平解放西藏;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 了和平的局面,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政治上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亿万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翻身得解放,土地改革为中国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这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人民政权,中国人民的觉悟空前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 年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各个领域都超额完成了经济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我们也出现了不少错误,如大跃进运动,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给我们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抵制下,我们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最突出的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本小题考查的是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 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的时期是与 1956 社会主义建成后到 1976 年文革结束近二十的探索建设时期相对而言。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显著特征。  (4)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通过有计划的建设,顺利地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没有经营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进行了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