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2《外国文学史》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9 21:11:08浏览次数:44
0292《外国文学史》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西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和当代外国文学组成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一般是指欧美文学史,包括西方、文学、历史这三方面的概念。我们所讲的西方文学史在空间上的范围是欧洲、美洲和拉丁美洲,在时间上的范围是从古希腊到 20 世纪初。《外国文学史》注重对人类文学作全景式的描述,注重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注重思潮流派的演进和替换,在授课时它往往以时代、社会背景,文学的思潮、国别、民族特征,作家生平创作的概貌为讲解重点,而把作品作为证明作家创作特性的实例来处理。(1)该课程的考试题由五种题型组成,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闭卷考试。(2)题型说明题型一: 单项选择 (共 10 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题型二: 多项选择 (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题型三: 名词解释 (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题型四: 简答题 (共 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题型五: 论述题 (共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二、复习重点知识1 亚当、夏娃生活的原始状态、身体的美和相互之间的爱恋;先于人类出现的天子形象也非常丰满。**法国古典主义法国古典主义是在 17 世纪初到 1660 年左右,逐步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号召艺术家们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这和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当时在法国出现的“古典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强调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典文献中表现的文学规则。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理论在指导文学创作。在戏剧创作上,表现为对“三一律”的严格遵循。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掌握莫里哀的作品其严格按照古典主义的原则创作的剧本主要有:《太太学堂》、《愤世者》、《女学者》(也译为《博学的女人》)、《达尔丢夫》等,遵守“三一律”,都是五幕,基本上是诗体的。**掌握《达尔丢夫》(《伪君子》)中的主要人物达尔丢夫及奥尔恭。《达尔丢夫》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是法国戏剧史上演出最多的剧本,至今仍是保留剧目,在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主人公达尔丢夫是该剧讽刺和嘲笑的第一个对象。他是一个伪君子的形象,假冒神职人员在一个新贵族家混吃混喝,最后还要篡夺别人的家产。莫里哀通过这样一个伪君子形象对那些借用宗教的名义行骗的人进行大胆的嘲笑和讽刺。剧本把达尔丢夫始终当作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来写,所以观众能够直接理解对达尔丢夫全部恶德的嘲笑和讽刺。在处理这个形象时,莫里哀用了一种很见创作功底和戏剧技巧的方法:戏剧一开始,达尔丢夫并没有上场,直到第三幕才出现。这是《达尔丢夫》的特点之一,有别于其他戏剧。虽然达尔丢夫是中间才上场,但在一开场,达尔丢夫的名字就被屡屡提及,他是争论的焦点。从戏剧手法上看,这是一种“在场不上场”的方法。 第三幕达尔丢夫一上场,就有一个暴露他虚伪本质的行动:当达尔丢夫看到仆人桃丽丝穿着坦胸的裙子时,便拿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上。却被心直口快的桃丽丝一语道破他的伪善,认为正因为他心术不正,才会往歪处想。 除了虚伪,《达尔丢夫》还表现了达尔丢夫作为骗子的转败为胜的能力和高明的骗术。当第三幕第六场和第七场中他第一次被奥尔恭的儿子揭发时,他不是断然否认,而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把它归咎于上帝对他的考验。而被宗教冲昏头的奥尔恭居然听信了他的话而取消了儿子的继承权。当一切都败露时,达尔丢夫就撕下了伪善的外表,露出了凶狠的真面目。  达尔丢夫开始是一个靠伪善混饭吃的叫花子;从骨子里他是一个用伪善作保护的好色之徒 ;10 从转败为胜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以伪善为武器的狡辩士。从整体来看,达尔丢夫是一个无耻的流氓、告密者和恶棍。《达尔丢夫》嘲笑和讽刺的另一个对象是家长奥尔恭。他是当时法国社会出现的新贵族,又称为“新贵人”。“新贵人”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没有贵族头衔,但喜欢模仿贵族生活。奥尔恭在剧本中一出现就非常可笑、愚蠢。当问题出现时,他又表现得无能为力。奥尔恭同时还是一个专制的封建家长形象。**约拿旦·斯威夫特(1667-1745)在文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荒岛文学模式“荒岛模式”是由 18 世纪英国作家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开创的独特文学模式。小说将叙述安排到非常陌生、荒凉的处境中,给作家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创世纪”过程的机会,通过对荒岛故事的讲述方法,安排在荒凉中生存的逻辑,有助于作家表现人物性格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六章: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了解 18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第七章:十八世纪的德国文学**狂飙运动(Sturm und Drang) 18 世纪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赞扬自然和个人主义,力图推翻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除了赫尔德这个思想上的领袖外,歌德和席勒才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狂飙突进运动最具特色的成果是戏剧文学。运动本身就是以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得名。**《少年维特之烦恼》11 《维特》在当时有很深的影响,是作者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是作者自己失恋感情的外泄,同时也是他的朋友的故事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对年轻人的制约,主人公维特出身卑微,才华得不到施展,加上恋爱的失败,最后自杀。失恋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志向得不到实现,才华得不到赏识,他始终处在被排斥的地位。维特的自杀是等级制度的不公平造成的。因此小说一出引起了社会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议论。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的,让人们激动的是他信中对封建的批判,德国文学从此走向世界。得来一片叫好。第八章:十九世纪西方文学的三个大的浪潮**了解雪莱的诗作。如《致云雀》,《西风颂》,《暴政假面游行》,《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等。**重点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能够分别举出一位英国现实主义和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1.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图画,而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情感,反对突出作家的自我,主张要象镜子那样如实的反映现实。社会理想和道德的激情往往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生活的历史的真实的描绘自然的流露出来的。这种描绘的历史具体性和客观性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由于资产阶级的乐观幻想开始破灭,现实主义作家专注于冷静的观察,研究社会现实力求把社会的黑暗现象如实的揭露出来。他们认为这已经表现了作家的立场和观点,因此他们特别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甚至要求文学具有客观真理的精确性。如斯丹达尔“关于某一种情欲或生活情景最大量的细小的真实事实”,巴尔扎克也强调“只有细节才会形成小说的优点”,福楼拜主张伟大的作家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12 中露面,就象上帝不会在自然中露面一样。2.注重在细致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化。强调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18 世纪以来欧洲美学思想上在人物的塑造的典型化上越来越强调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反对古典主义的类型说。如:黑格尔要求典型的人物应该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不但把人物性格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而且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辨证发展的结果。别林斯基把艺术典型化放在首要的地位,肯定典型是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结合(共性与个性),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和社会历史环境的本质特点。这些都影响了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主张在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真实的刻画人物性格,主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导言中说“不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中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准确。”《人间喜剧》充分体现了这种典型性的原则,不但真实描绘了法国各阶层生活和风貌,而且通过塑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形色色的典型形象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欧洲的其他现实主义的大师如:果戈里,屠戈涅夫,托尔斯泰等也都非常下工夫的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由于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忽略了人物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力,一种典型环境只能产生一种典型性格。此外哪些环境是本质的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出现了很多关于典型形象的争论很多。3.扩大了文学的题材范围,现实主义要求全面的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现象 ,13 具有了强烈的揭露性和批判性。反对浪漫主义逃避现实(关注自我不关心社会)偏重于用历史题材来寄托主观理想的方法。主张文学应抛弃专写伟大人物,曲折离奇情节的俗套。现实主义作家有意识的描写社会下层人物和现实日常生活的习俗。如:狄更斯在他的小说里如实的描绘了英国社会的悲惨现象。果戈里的“自然派”在当时是贬义,认为他的作品中没有美把俄国写的很丑。他的作品写了大量的小人物,《外套》是用同情的笔调写小人物的痛苦。他的作品对 19 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死魂灵》中的几个地主形象也是用自然派的笔法写的。他的这种写法受到进步批评家的歌颂,如别林斯基说自然派才是俄国进步的文学,自然派的作家描写小人物,揭示社会黑暗是作家第一的权力。要求文学能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恩格斯也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这种倾向做出了肯定,他说:近十年来,在小说的性质方面发生了彻底的革命,先前在这类著作中充当主人公的是国王和王子,现在却是穷人和受歧视的阶级了,而构成小说内容的则是这些人的生活和命运,欢乐和痛苦。4.创造了广泛概括社会生活的社会小说,扩大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容量,使它成为综合反映整个时代各阶层社会风尚和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的广阔社会历史画面。如历史家的气魄5.在文学手法上继承了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方法,及浪漫主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分析的手法。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浪漫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现实主义中也有所体现。分析的手法,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浪漫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现实主义中也有所体现。**了解斯丹达尔的代表作《红与黑》《红与黑》是斯丹达尔根据一个真实事件写成的,它的情节来自于一个真实报导:当时的报纸上登载了一个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暧昧关系,后来把女主人杀死的刑事案件。斯丹达尔为于14 连设计的生活年代、出身背景和最终的目的地,是要描写一个出生在凝滞时代的下层的小人物从一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发展的历程。斯丹达尔是一种过来人的眼光关注于连的发展和变化,并给于连的遭遇赋予深刻、生动的内容。其中有爱情的遭遇、个人的奋斗、对社会的种种抗争等,所以于连虽然是一个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形象,却并不令人讨厌。**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的“双城”是指巴黎和伦敦。** “小人物”“小人物”是 19 世纪俄国文学的重要形象。普希金的《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短篇。小说描写一个生活在俄国下层的“小人物”驿站长的悲剧,真实地展现了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果戈里《外套》中描写的亚卡几 ·亚卡几·耶鲁齐亚卡几·亚卡几·耶鲁齐也是文学史中典型的“小人物”形象。第九章:英国的十九世纪文学**湖畔派“湖畔派”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 1817 年一个叫 F·杰弗里的人批评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是对他们的讽刺,意指他们是住在优美的山光水色里,悠闲而无事搞一搞题材和主题都毫无激情的琐碎诗篇的人。其实,之所以用湖畔派是因为华兹华斯出生在英国的湖区,这个词也被激进派诗人拜伦用来讽刺他们。到了 30 年代后,雪莱、拜伦相继去世,“湖畔诗人”成为诗坛领袖,这个词就变成了褒义。“湖畔诗人”创作风格大致是一致的,但个人有个人的创作态度: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创作风格一致,华兹华斯的小诗和长诗风格清新也很有内容,,他的十四行诗给人以雄奇的感觉,另外的“湖畔诗人”还有骚塞。**掌握《巴黎圣母院》艺术特色《巴黎圣母院》艺术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第一,情节充满了浪漫的戏剧性。小说主线是四个主人公的感情纠葛,跌宕起伏,惊险万状,一波将停,一波又起,而且,常常是奇峰突起,并且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第二,作家热衷于安排一些惊险刺激的场面。小说中刑场场面有四次,跟踪、抢劫、谋杀场面也频繁出现,几个主人公的死也是奇特惨烈。15 第三,小说大量使用对比手法。这是浪漫主义常用的方法。作品中场面形成对比:宗教与俗世、正常生活和狂欢胡闹、日常社会与乞丐王国等等;人物形成对比:孚罗洛与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等等;人物的内外形成对比(见上);历史和现实也时时形成对比:15 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原貌和当下现状对比。第四,《巴黎圣母院》语言丰富绚丽。雨果喜欢用一些很有煽动性的富有激情的词语,行文高昂,笔触热烈。**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人间喜剧》确实是文学史上一部辉煌的大型作品,它有很多方法把各部作品连接起来。《人间喜剧》不同于以往任何作家的所有作品总集,《人间喜剧》中作品首先都是独立成篇的,但是巴尔扎克天才地发明了把这些零散的小说构建成一座大厦的方法。首先,巴尔扎克找到了整个大厦的基石。他以意大利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神曲》(《神圣的喜剧》为对照,把《人间喜剧》的大厦建立在“人间”活生生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但丁在《神曲》中写了人死之后的未来的、“彼岸”的世界:地狱、炼狱和天堂。而巴尔扎克要写现实生活中真实故事,这就为《人间喜剧》划出了一个空间疆界。同时,巴尔扎克又在时间上卷定了自己的文学大厦的地盘:他说“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的作品”,他将《人间喜剧》的时间确定在当代。然后,他继续为自己的大厦奠定了基石。“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已。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事件,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的事件,结合若干相同的性格而组成典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也许能够写出一部史学家忘记写的历史,即风俗史。”那就是,他要“如实”地、“客观”地“择要”地描写这部当代现实生活的历史,他为自己的伟大作品确定了创作的总原则。在这样的地盘和基石上,巴尔扎克发明了两种“建筑”手段来建设这座文学大厦,一是分类法。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风俗研究是主体,又下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分类是整个作品结构清晰、严整、完整,庞大的作品才不零乱,这正是但丁《神曲》的结构法。而巴尔扎克最有发明意义的是“人物再现法”。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个人物性格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全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形象。另外,有这些不断“再现”的人物,作品之间才有一种“粘合剂”,每一个“再现”人物形象,在性格品行上既有相对的确定性,又有发展性,每一个“再现”人物既符合他自身的性格品行的统一性,又符合所在具体作品的情景要求。16 据研究统计《人间喜剧》中共写了 2400 多个人物,其中大约有 400 多个人物是“再现”的,一些重要的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现过二三十次。第十章: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掌握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主要作品。代表作是《基度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马肯皇后》**掌握雨果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诗集方面的代表性作品。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阿也那尼》引发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的剧烈冲突。雨果的《心声集》被称为是“具有绘画性的代表作”。第十一章: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 掌握“自然派”的概念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法国出现了自然主义。在创作中坚持了两条原则:第一,艺术要为艺术的原则。第二,作家在创作时一定要客观、冷静,不要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带到描写中去,要最准确、最客观地写出要表达的题材和对象。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是左拉,他的作品有《卢贡 ·马卡尔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的自然主义主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和理论:他主张作家要非常冷静,作家面对自己的描写对象就像医生、生理学家面对解剖台上的尸体一样,既不要对人物进行主观的评价,也不要对事件进行美学上的判断,完全是冷静、客观地进行描写。当时有一批作家加入自然主义的行列,重要的作家如莫泊桑等。**了解作家马尔林斯基是俄国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受西方浪漫主义小说影响,写了大量带有异国情调、东方色彩的传奇故事。马尔林斯基的创作很丰富,大多是反映军人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浪漫故事,这些作品很受俄国人民的欢迎,被称为“俄国的司科特”。17 **了解作家果戈理的作品乞乞科夫是《死魂灵》中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一个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对于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作家普希金及其作品。普希金(1799-1837)是 19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使俄国文学走向高峰,使俄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建立了崇高地位的作家。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包括(《乡村小姐》《驿站长》 《暴风雪》。**《罗亭》《罗亭》是 19 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是俄国 “多余人”小说的重要作品。主人公罗亭是俄国 40 年代先进贵族知识分子的代表,认识到俄国的落后和腐败,但又找不到出路。**掌握俄国文学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和“小人物”(1)“多余人”: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他们意识到当时俄国社会是空虚无聊的,不愿和贵族生活同流合污,不愿被贵族生活埋没,但他们虽然在精神上有清醒的认识,但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又没有实际行动。他们既和贵族生活格格不入,又找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途径,成为社会的“多余人”。“多余人”系列形象: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18   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和《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2)“小人物”: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了解作家果戈里及其作品。果戈里(1809-1852)是俄罗斯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中起了改变文风的作用。开创了俄国新的文学流派“自然派”。小说《外套》是写“小人物”的名篇,《死魂灵》反映了俄国专制农奴制庸俗腐朽、黑暗反动的现实,刻画的普柳什金形象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守财奴”典型。《钦差大臣》讽刺的是在俄国专制制度下形成的各个阶层、部门的腐败、贪污,全面地对俄国的专制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了解巴尔扎克最有发明意义的是“人物再现法”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个人物性格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全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 ( )A.普希金 B.格林 C.安徒生 D.伊索19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掌握古希腊文学的四个时期及每个时期的主要成就。(1)荷马时代(公元前 8 世纪以前) 奴隶制和奴隶制向城邦制度转变的时期,叫做荷马时期 ,是迈锡尼文鼎盛、发展到衰落的时期。这个时期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古希腊神话是非常丰富的,形成了完整的神话体系。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最古老、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产生于这个时期的《荷马史诗》。 (2)“城邦”体制时期(公元前 8-前 6 世纪) 从历史上看,这是古希腊城邦制时期,即以雅典、斯巴达等城邦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如:抒情女诗人萨福的小诗《暮色》。(3)“古典主义”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古希腊散文的概念与现在的不同,包括政治论文、历史散文、哲学散文和辩论文等,内容更广泛。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散文。(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4-前 2 世纪)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马其顿帝国的时期,即希腊化时期。文学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古希腊戏剧埃斯库罗斯一生有 70 部戏剧,其中有悲剧也有喜剧,但流传下来的只有 7 部,其余大量作品流失。主要作品:《波斯人》、《乞援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这是埃斯库罗斯最有名的作品,其中之一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被称为奥瑞斯特斯三部曲,写的是一家人由于复仇2 2、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的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3、冰岛文学的双璧是指: ( )A.《埃达》与《萨迦》 B.《罗兰之歌》与《熙德之歌》C.《埃达》与《罗兰之歌》 D.《罗兰之歌》与《埃涅阿斯记》4、《神曲》的原题是: ( )A.《地狱》 B.《炼狱》 C.《天堂》 D.《喜剧》5、被英国文学史专家称作“当代小说的源头”的是: ( )A.笛福 B. 费尔丁 C. 斯威夫特 D. 理查逊6、《荷马史诗》是指由荷马创作的两部史诗: ( )A.《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B.《新约》和《旧约》C.《俄狄浦斯王》和《埃涅阿斯记》 D.《尼巴龙根之歌》和《伊戈尔远征记》二、多项选择1、在果戈理的《死魂灵》中,“死魂灵”是指( )A.死去的农奴 B.没有灵魂的人  C.乞乞科夫 D.行尸走肉般的农奴主2、以下哪些叙述是真实的?( )A.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低奥尼索斯的祭奠。B.《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被称为奥瑞斯特斯三部曲,作者是索福克勒斯。C.《东方集》是雨果的一部诗集。20 D.巴尔扎克用《人间喜剧》来命名自己的作品,是受了但丁《神曲》的启发。3、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菲尔丁的小说包括( )A.《帕美拉》          B.《约瑟·安德鲁斯》 C.《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  D.《汤姆·琼斯》4、下列作家不属于“湖畔派”诗人的有: ( )A. 拜伦 B. 华兹华斯 C. 雪莱 D. 柯勒律治5、以下有关巴尔扎克及其创作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B. 巴尔扎克对《人间喜剧》的命名,受到了但丁《神曲》的启发C. 巴尔扎克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D.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的重大艺术发明三、名词解释题1、《圣经》2、法国古典主义3、启蒙主义4、三一律四、简答题1、简述古希腊文学的四个时期及每个时期的主要成就。2、简析《浮士德》与《神曲》的异同。21 3、简述古希腊喜剧和悲剧的主要创作及两者的不同。4、简述《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和线索。五、论述题1、试析《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点。2、试析弥尔顿《失乐园》的主要思想及艺术成就。四、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A 2、B 3、A 4、D 5、A 6、A二、多项选择1、ACD 2、ACD 3、BCD 4、AC 5、ABCD三、名词解释题1、《圣经》《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文本,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代表。 《圣经》分为《旧约》、《新约》两部分。《旧约》是古代西伯来人或者说犹太人(也就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文化典籍的合成,它包括古代的传说、古代的历史书、古代先知的记录、古代的历史故事,属于比较纯粹的东方文学。 《新约》产生的于希腊化之后,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结果,基本上是用希腊语写成的。《圣经》对西方文化和文学影响很大。2、法国古典主义法国古典主义是在 17 世纪初到 1660 年左右,逐步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号召艺术家们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这和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当时在法国出现的“古典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强调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典文献中表现的文学规则。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理论在指导文学创作。在戏剧创作上,表现为对“三一律”的严格遵循。3、启蒙主义22 启蒙主义思潮是 18 世纪发生的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场遍及整个欧洲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所谓“启蒙”,是指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理性等思想反抗封建主义的蒙昧,包括封建的专制、等级制等。启蒙主义思想大力提倡科学、文化、教育。启蒙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伏尔泰。4、三一律“三一律”是 17 世纪初通过文艺理论家和创作者之间的讨论,并逐渐在剧作创作中形成的。其内容是:要求剧情是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天的同一件事情。“三一律”在 17 世纪中期定型,被当作戏剧的规则推崇,并成为评判戏剧的标准之一。“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的重要创作原则。果戈里的戏剧《太太学堂》、《达尔丢夫》都是遵循“三一律”创作的戏剧。四、简答题1、简述古希腊文学的四个时期及每个时期的主要成就答题要点:(1)荷马时代(公元前 8 世纪以前) 这个时期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2)“城邦”体制时期(公元前 8-前 6 世纪)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3)“古典主义”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散文。(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4-前 2 世纪) 文学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各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说明。2、简析《浮士德》与《神曲》的异同答题要点:(1)《浮士德》与《神曲》都试图建立起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浮士德大部分时间是在人间,所以《浮士德》在结构上,视野上是但丁的方式,但在内容上是莎士比亚的。(2)《浮士德》是在非现实世界和悲观世界对立状态下来写现实世界,《浮士德》结构庞大,气度庄严,远远超过莎士比亚任何一单部作品。各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说明23 3、简述古希腊喜剧和悲剧的主要创作及两者的不同答题要点:(1)喜剧创作:列举出作家作品即可(2)悲剧创作:列举出作家作品即可(3)不同之处: 一是戏剧气氛不同。二是感染观众的手段不同。各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说明。4、简述《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和线索答题要点:(1)复仇线索(2)爱情线索(3)哈姆雷特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哈姆雷特》的第三条线索。各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说明。答题技巧:简答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于书本知识点的理解,以及重点章节及知识点相互关系的梳理与把握,还有一些较为重要的概念的拓展性理解。因此,要做好这种题型,就必须对书本大概章节、重点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层次、关系有一个较为明了的理解和掌握。做题的时候,要看题目情况,能够举例的要举例作为辅助性说明;给出的答案,应该思路明确、条理清晰。五、论述题1、试析《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点答题要点:24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也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1)戏剧结构特点。(2)歌队演出。(3)歌队的作用  第一,作为戏剧推进的因素,介绍剧情。第二,使悲剧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第三,使悲剧现场感更强,同时又使舞台有了很大的扩展,使它不受狭小空间的限制。 第四,歌队使古希腊戏剧具有抒情性。 第五,古希腊戏剧讲究理性,不仅剧情按理性的线索来安排,而且有许多关于命运等的哲学探讨。这些很多是在歌队唱词中进行。各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进行详细的说明2、试析弥尔顿《失乐园》的主要思想及艺术成就答题要点:(1)主要思想内容:《失乐园》的思想内容非常博大,涉及到整个宇宙、世界及人类的初始、历史问题。长诗要探讨的是上天对宇宙的安排,以及人类的原罪问题。(2)艺术特点:A、恢弘的气势。B、严整的结构。C、大胆、丰富的想象和精确的细节描写。D、塑造了一系列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各要点须展开进行详细的说明25 答题技巧:论述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于书本知识整体性的把握和理解,以及重点作家、重点作品和重要文学现象的梳理和把握,还有重要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的是考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书本知识,弄清章与章之间的脉络关系,对重要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和把握,就成了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具体答题的时候,要冷静思考,从整体着手,给出的答案要思路明确、逻辑通顺、重点分明、条理清晰。26 互相残杀的悲剧,表现了对人性深刻的描写。**索福克勒斯一生创作了 120 多个剧本,但只有 7 部流传下来。索福克勒斯创作成就很高,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戏剧作品在古希腊的文学史上被认为是艺术性最高的。主要作品:《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有明确的记载,他认为古希腊的戏剧,特别是悲剧,是起源于酒神的祭奠。**《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点(1)戏剧结构特点:不是按照古希腊神话命运观念来结构戏剧,而是按照现实因果关系来结构。如《俄狄浦斯王》解决特拜城的瘟疫这个问题使全剧有所发展。为了寻找瘟疫发生的原因,引出关键人物出场。俄狄浦斯仅仅抓住“一伙强盗”这个关键,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摆脱了杀人凶手的嫌疑,认为杀父娶母的不是他。就在这时他的老仆人说他可以回国了,没有犯杀父之罪,但是他又突然被告知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而是特拜城的弃婴。俄狄浦斯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要找到当年丢弃他的仆人,结果他的身份被证明了,他就说当年特拜城老王丢弃的婴儿。这些戏剧情节都是作者按照俄狄浦斯刨根问底的人物性格安排的。喜剧结尾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流放自己,这是比自杀更重的惩罚,他的后半生要整天忍受自己的罪恶的惩罚。这种安排可以视为是作者有意识的处理,从而表现俄狄浦斯对自己罪恶深重的惩罚。索福克勒斯这种处理神话题材的的方式得到后人的赞扬,这种赞扬和上述讲作者有意识的结构安排有关。这种安排在艺术上被亚里士多德归为两点:完整、统一。这种完整性是指有头(一定有能必然地引起其他事情发生)、身(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尾(按照必然的规律自然而然承接前面结果),而且每一部分存在都有依据。剧中索福克勒斯所安排的每一个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都是有原因的,都不是作者随意安排的。俄狄浦斯的罪是按照可行的步骤一步一步被剧本也是被剧情所发现,按着一个十分可信的线索被发现的。这样的剧情才能在十分真实的现实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向前发展推进。整个剧本结构完美、无懈可击。(2)歌队演出:古希腊戏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演员舞台表演,还有歌队演出。这种歌队演出保留了酒神祭典的特点。同时,作为固定方式演出也有他的突出特点和作用。歌队唱的歌于剧情有关,但大多数不是直接和剧情有关,在不同作家作品中有不同作用。3 (3)歌队作用:①作为戏剧的因素,介绍剧情。把整个故事讲一讲,介绍舞台人物的身世,前世是什么人,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更多的作用不是介绍情节,因为从索福克勒斯后情节是在人物冲突中展开的,而不是通过歌队介绍的。②使悲剧具有强烈的悲剧性。悲剧如果没有一个基本格调的话,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古希腊戏剧的悲剧性不仅仅出现在结尾,而是弥漫在整个戏剧的表演中的,这种气氛的产生主要是由歌队所唱的歌营造的。比如《俄狄浦斯王》唱的第一首歌就是灾难之苦、瘟疫之苦,把瘟疫带来的苦难表现的非常丰富。③使悲剧的现场感更强,同时又使舞台有个很大的扩展,使它不受狭小空间的限制。因为歌队的表演是非常灵活的,古希腊的歌队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如神的角色,传达神的旨意;扮演人的角色,如《俄狄浦斯王》中歌队经常攀岩特拜城民众的角色,表现当时民众的反映和民众的声音。以此增强艺术的现场意识,使剧本成为此事发生的事情。此外歌队扩展了舞台的空间,突破了戏剧的长度,悲剧发生前的事情可以说,发生后的事情也可以说,从而让狭小的空间外的事情与舞台上的事情联系起来。④歌队使古希腊戏剧具有抒情性。古希腊戏剧中的人物离开剧情去抒情有时很难让人接受,戏剧中人物命运的感受都由歌队来表现,因此古希腊戏剧中歌队所唱的歌曲都是一些优美的抒情诗;另外它的抒情性还来自歌词本身。古希腊的戏剧家在组织这些歌词的时候非常讲究声音的悦耳、语言的准确、诗歌的韵律。有时是顺着戏剧情节发展不断强化戏剧的气氛,为悲剧造势,为悲剧人物进行铺垫,有时在悲剧发展的非常残酷、紧张的时候缓解紧张气氛。⑤古希腊戏剧讲究理性,不仅按照理性的线索来安排,而且有许多关于命运的哲学探讨,这些很多都是在歌队唱词中进行。戏剧为了保证人物的真实性,没有让人物过多的说一些哲理性的话语,而是通过歌队来阐发作家对生活、世界、宇宙等的看法。**掌握古希腊喜剧和悲剧的主要创作及两者的不同(1)喜剧创作:阿里斯托芬的主要作品《阿哈奈人》、《骑士》、《马蜂》、《和平》、《蛙》、《鸟》、《云》等。(2)悲剧创作: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等;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请愿的妇女》,《特洛伊妇女》,《海伦》等。(3)不同之处: 一是戏剧气氛,悲剧以英雄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主题,结局都很悲惨,故古希腊的悲剧戏剧气氛都很庄严、隆重、严肃;而古希腊的喜剧、尤其是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可笑人物为题材,故气氛轻松愉快。4 二是感染观众的手段不同,古希腊悲剧是通过崇高的主题使观众陶醉,而古希腊的喜剧是过嘲笑、嘲讽、幽默使观众得到警醒。第二章:中世纪西方文学**《圣经》《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文本,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代表。 《圣经》分为《旧约》、《新约》两部分。《旧约》是古代西伯来人或者说犹太人(也就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文化典籍的合成,它包括古代的传说、古代的历史书、古代先知的记录、古代的历史故事,属于比较纯粹的东方文学。 《新约》产生的于希腊化之后,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结果,基本上是用希腊语写成的。《圣经》对西方文化和文学影响很大。**了解但丁的《神曲》中,引导但丁游历天堂的贝阿特丽采象征正义和信仰。**掌握《浮士德》和《神曲》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之处:《浮士德》中表现出歌德的视野是相当广泛的,他把视野投放到天上、地下其艺术上与《神曲》有很大相似之处,写了很多平常人的视野达不到的地方,它们都试图建立完整的精神世界;不同:《浮士德》虽然试图建立起完整的精神世界,有天上、地下、人间等,但《浮士德》大部分时间是在人间,所以《浮士德》在结构,视野上是但丁的方式,但是内容上市莎士比亚的。它没有达到但丁把未来世界描写的真实程度,但却达到了莎士比亚对现实生活表现的丰富程度,而且达到了历史的非常广泛的程度。《浮士德》是在非现实世界和悲观世界对立状态下来写现实世界,不是诗人进入天堂或地狱世界,而是先建立起精神构架,在此构架中写浮士德在现实世界上的活动。因此《浮士德》显得很怪异,结构庞大,气度庄严,远远超过莎士比亚任何一单部作品。在这点上又很象弥尔顿的作品。**掌握《福音书》的概念《福音书》是《圣经》的《新约》中在文学和文化上影响最大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耶稣的生平,由四个不同作者创作而成。分别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这些福音书大致在公元 100 年完成,并且一直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传播,直到 2 世5 纪末才被确定为经典保留。《福音书》记载了耶稣的形象,从《福音书》看好像确有其人,它记录了作为人的耶稣的形象。**掌握骑士文学概念骑士阶层是中世纪的特有现象,骑士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产物,与欧洲长子继承制有一定关系。最早的骑士来自贵族中非长子的人物,后来领主的家臣也可以被封为骑士,骑士是贵族中最下等级。公元 11 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后,骑士的地位不断提高,形成了骑士精神,骑士精神主要表现在忠君、护教、行侠。随着这个阶层的产生,就产生了描写骑士生活和骑士精神或者展示骑士情感的文学,即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大致有普罗旺斯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类,普罗旺斯抒情诗主要是骑士作的抒情诗,骑士叙事诗主要讲骑士的冒险故事、英雄行为等。**了解中世纪的城市文学作品1.笑谭:城市文学中,笑谭(同“谈”)是一种重要的样式,是一些短小的笑话。2.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市民文学最重要的文学种类,在公元九到十世纪广为流传,到十二世纪有大量的故事流传。3.玫瑰传奇:玫瑰传奇是用诗体写成的长篇故事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骑士文学,作者是洛利斯,是在 1230 年前后写的;下部是市民文学,作者是莫恩。上部洛利斯没有写完,然后莫恩续写,但上下部完全不同,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两部作品。6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14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彼得拉克和薄伽丘。英国的代表人物是人文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先驱莫尔。法国文艺复兴的著名人物有拉伯雷和蒙田。西班牙的文化也出现了一个辉煌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珂德》。**《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和桑丘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是《堂吉诃德》中滑稽的主仆形象:堂吉诃德的滑稽表现在:他把自己当作骑士,骑士本应高大魁梧或有特殊本领,但堂吉诃德没有一点与之想象,相反作者给了他一些跟游侠相反的特征如身体消瘦、弱不禁风、破马、破旧生锈的盔甲、生锈的武器、圆圆的侍从。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一对主仆形象构成了对比、反差和互补。主人经常发疯,但仆人又无法控制他的主人。他们有各自的背景:堂吉诃德是一个有文化的乡绅,桑丘是一个农民。除了反差之外,他们也有一致性,就是他们都有出外游历的目标,但堂吉诃德是为了行侠仗义,而桑丘是为了获得一点实际的好处(堂吉诃德答应建立功绩后给他一个海岛)。堂吉诃德是积极入世的。桑丘在家好吃懒做,想出去有所作为。堂吉诃德眼中的世界是虚幻的假想的世界,但事实上他进入的是现实的世界,这样他的想象中的世界就与现实的世界发生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一些滑稽的行为。桑丘眼中的世界是现实的,但他很无知,他在有知识的人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无法说服他的主人相信他的话。堂吉诃德寻求一个美丽的世界,桑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7 从创作动机来看:作者的创作是为了嘲笑骑士,同时也是揭示对真理信仰的可悲的结果。**掌握《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包括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四部喜剧。四大喜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莎士比亚最早的历史剧是《亨利六世》三部曲,接着又写了《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等。**掌握莎士比亚的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安东尼·克莉奥佩屈拉》等作品。**掌握《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和线索(1)复仇线索:一条是哈姆雷特报杀父之仇,是主线;另一条是雷欧提斯报杀父之仇,从第三幕结尾一直到最后,和第一条线索是平行进展的。第三条复仇线索是瑞典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复仇行动。这三条复仇线索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类之间复仇观念和行为的思索。(2)爱情线索:和复仇线索相互纠缠。第一层爱情纠葛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哈姆雷特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一条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和哈姆雷特叔父之间的关系。第二层爱情纠葛是在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之间。这两层爱情关系纠缠在一起,使《哈姆雷特》显得非常丰富。(3)哈姆雷特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哈姆雷特》的第三条线索。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安排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冲突线索。这也是莎士比亚剧本的共同特点:不是单一线索,而是多重的线索纠缠在一起轰轰烈烈往前发展。第四章:十七世纪欧洲文学8 **掌握弥尔顿《失乐园》的主要思想及艺术成就《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创世纪》,写的是上帝创造世界、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到撒旦诱惑而失去乐园的故事。(1)主要思想内容:《失乐园》的思想内容非常博大、复杂,包含了非常广泛、高远的内容,涉及到整个宇宙、世界及人类的初始、历史问题。长诗要探讨的是上天对宇宙的安排,以及人类的原罪问题。(2)艺术特点:A、恢弘的气势。弥尔顿的《失乐园》有庞大的气势。比如关于宇宙空间大气象的描写;撒旦冲出地狱重重关口,在宇宙飞行的描写;对人间乐园的描写;魔鬼建造魔鬼圣殿的过程的描写。B、严整的结构。长诗从时间上看只有三天,第一天写失败的天使的觉醒和反攻,撒旦承担向人类复仇的任务,飞到地球;第二天写大天使拉斐尔对亚当和夏娃讲述天使军和反叛军大战,上帝创造人类的过程;第三天写人类始祖禁不住诱惑,被放逐的经历。结构上非常严密,按时间顺序,段落之间的承接也很严谨。第五章到第八章尽管是一种回溯,但是通过拉斐尔对亚当、夏娃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的,在时间上还是没有改变。C、大胆、丰富的想象和精确的细节描写。关于天、地、神的描写都很形象,在描写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事物时又注重细节的精确。如对大天使的飞行是按照天宫的布置来写的、天使军和叛乱军之间的大战(如叛乱者发明了火药、大炮)的描写,都具有精确的细节。D、塑造了一系列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性格最鲜明的是撒旦,还有亚当和夏娃,和《旧约》中的原型相比,更具体、丰富。如撒旦原来的形象、到了地球后又变幻了哪些形象(狮、虎、蛇);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