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发布时间:2025-01-06 09:01:51浏览次数:8 医患关系的心理方面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沟通过程,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具体化形式。 【医患关系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医患关系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患者健康为目的,属于医患关系核心; (2)医患关系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3)医患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评价应主要以其对患者的作用和影响为标准); (4)医患关系具有明显的时限性(确立、发展、动态演变、结束)。 二、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 (二)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利于问病史,遵医嘱等)。 (三)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营造良好医疗心理氛围的关键(双方心情舒畅)。 医患间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 一、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1.言语形式的交往 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 2.非语言形式的交往 动作和躯体两方面。 二、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1.技术关系 大夫用医学知识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等方面建立关系。 2.非技术关系 医患关系也如同社会关系中两人沟通一样,需要相互信任、相互悦纳甚为重要。 3.两者关系 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医患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医患沟通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一、医患沟通的基本理论 1.医患沟通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理解与尊重+同情与换位+主动与共同参与 2.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平等;共同参与;诚信和公平;保密;反馈 3.医患沟通基本内容:略 4.医患沟通的层次:知识层次、情感层次、文化层次(让复杂的医学术语浅显易懂,尊重患者文化观念和信仰等) 5.医患沟通的功能及意义:略 二、医患沟通的技术与方法 (一)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前提 1.以新医学模式的指导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能只见疾病不见患者,只注意局部忽略全身(关注各种心理问题,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2.对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视 3.职业和非职业关系的处理 职业关系有时限; 非职业关系(朋友、恋人等)后续发展。 4.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 移情:患者会无意识地把对其他人的情感(如依恋、爱慕、愤怒、憎恨、仇视等)转移到医生的身上; 反移情:(医患双方)请心理医生帮忙。
5.医患沟通技巧的使用 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临床医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如倾听、通情、提问、反馈等 语调与语速,语言要简练、清晰、通俗、易于理解,语速不易过快,语调以听得清、平稳、亲切 、 真诚为宜。 (二)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 1.言语沟通 (1)交谈的原则 尊重患者+有针对性+及时反馈(点头,表情之类); (2)交谈技巧 注意倾听+体会患者的感受+抓住主要问题+善用问句、引导话题+及时和恰当的反应(点头,微笑等)。 2.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 动态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目光接触、人际距离(医患 0.5 ~ 1.2m ,心理医生与患者 1.2 ~ 1.5m )、语调表情等。 静态包括衣着打扮、环境信息等。 三、医患沟通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1. 信息缺乏或不足 只看到“病”而没有看到“病人”; 2. 沟通障碍 信息往来未被对方理解,甚至误解; 3. 回忆不良 (病人 5min 就有约一半的信息丢失); 4. 同情心不够 (仁术:爱人、尊生、重义、轻利); 5. 依从性差(遵医行为)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病人的依从性。 附:依从性低的常见原因有两个方面 病人方面 医务人员方面原因①自认为病情已好转或症状轻② 价格太贵或对工作造成影响③ 医嘱过于复杂,病人难以理解④ 最常见的原因是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患者拒绝①医务人员冷漠、粗暴等态度引起病人不信任,这是病人不遵医的主要原因;② 医嘱要求不易执行,如服药的种类较多,时间不一,病人难以把握 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时,适宜的方式是 A.回避目光 B.多用自我表露 C.加快语速 D.多用术语 E.注意倾听『正确答案』E 下列关于医患关系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医者应保持情感的中立性 B.双方目的的一致性 C.人格尊严、权利上的平等性 D.医学知识和能力的对称性 E.医患矛盾存在的必然性『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