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发布时间:2025-02-22 08:02:25浏览次数:2 研究对象与任务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 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工作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工作条件,防治职业病,创造卫生、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生活质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重点掌握) 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对职业性损害的受害者进行早期检査、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快康复。 ◆工作条件 1.生产工艺过程是采用特定的方法从原材料制成各种成品的过程。(生产过程中) 2.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劳动组织、体位、操作方式以及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比例关系等。(劳动过程中) 3.工作环境是生产作业的环境条件。(工作环境中) 【例题·单选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主要研究哪项对健康的影响 A.劳动报酬 B.生产工艺过程 C.劳动过程 D.生产环境 E.工作条件『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旨在研究工作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工作条件,防治职业病,创造卫生、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生活质量。 【例题·单选题】职业卫生学的概念是 A.预防医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改善劳动条件 B.研究职业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的学科 D.研究劳动者的生理变化,提高作业能力的学科 E.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旨在研究工作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工作条件,防治职业病,创造卫生、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生活质量。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重点掌握) 是指在职业活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进而导致职业性病损的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 劳动过程中 工作环境中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1.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的原材料或辅料、工具或器具、工作程序变化。 ( 1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 ( 2 )物理因素:如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 3 )生物因素:如森林脑炎、布鲁氏病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 2 )心理过度紧张 (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 5 )劳动姿势不良或使用不合理工具 ( 6 )工作节奏过快 3. 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1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 2 )不合理生产过程或管理不当所致环境污染 ( 3 )厂房建筑或生产设备布局不合理 ◆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伤害 ◆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产生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性损害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属于广义上的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并经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规定的职业病。按照规定,法定职业病患者享有一些特殊的劳保待遇。 ◆工作有关疾病 是由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一类职业性疾患,但尚未被确定为法定职业病。 其特点是: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病因;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使已有疾病的病情加重;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和缓解。 ◆职业特征 是由于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的体表改变,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等,不属于法定职业病,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或适应性变化。 ◆职业伤害 简称工伤,是指工作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急性化学中毒。 【例题·单选题】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不包括 A.职业病 B.工伤 C.职业特征 D.急性职业中毒 E.职业性多发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职业特征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或适应性变化,不属于职业性损害。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工作有关疾病论述错误的是 A.又称职业性多发病 B.是由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职业性疾患 C.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直接因果关系 D.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造成该病的许多因素之一 E.职业性有害因素促使该病的显露和加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工作有关疾病众多病因中的其中一个,并不是直接因果关系的病因。 【例题·B1】 A.政府规定的职业病
B.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 C.法定职业病 D.职业史 E.工作有关疾病 1.医学上所指的职业病是泛指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 2.法定职业病是指 3.确定职业病的前提是 4.实际工作中所指的职业病是指『正确答案』B A D C『答案解析』医学上所指的职业病是泛指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政府规定的职业病。 确定职业病的前提是职业史。 实际工作中所指的职业病是指法定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和特点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原因,但导致接触者产生职业性病损,还需要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也和接触者个体的因素有关。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的条件 1. 接触机会 2. 接触方式 3. 接触时间,每天或工作期间累积接触总时间 4. 接触水平,化学物质一般用浓度表示,物理因素则用强度,接触水平为接触浓度(或强度)与 接触时间的乘积 5. 个体防护情况 ◆个体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具有个体危险因素的人群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敏感,称易感者,属于高危人群。 1. 遗传因素,如缺失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的人易发生苯胺中毒 2. 年龄和性别,未成年和老年人易受有害因素作用 3. 营养状况,长期营养缺乏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4. 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者易发生刺激性气体中毒 5. 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 6. 文化水平、心理和行为因素 ◆特点(★重点掌握) 1. 病因明确,就是职业性有害因素; 2. 职业病的病因大多是可识别和检测的; 3. 职业病发病具有明显的接触剂量-反应关系; 4. 往往为群体发病,接触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很少只有一个人发病,常有一定数量的人 发病; 5. 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好,康复较易。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 强调保护工人健康的预防措施。 ◆ 职业病诊断(★重点理解) 1.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 2.职业病诊断应当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 对不能确诊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可以经必要的医学检查或者住院观察后,再做出诊断。 (1)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责 依法独立行使诊断权,并对诊断结论承担责任。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
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对职业病诊断有意见分歧的,应当按多数人的意见诊断;对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 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 ( 2 )职业病诊断医师 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②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③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规范和职业病诊断标准; ④从事职业病诊疗相关工作 5 年以上; ⑤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及其管理; ⑥经培训、考核合格。 还应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方能从事职业病诊断。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在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①职业史、既往史; 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④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⑤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材料。 此外,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 (3)诊断证明 职业病诊断机构做出职业病诊断后,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卫生部统一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明确是否患有职业病,对患有职业病的,还应当载明所患职业病的名称、程度(期别)、处理意见和复査时间。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核盖章。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一式 3 份 ,劳动者、用人单位各执一份,诊断机构存档一份。 ◆职业病处理及原则 (1)职业病治疗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接触。 1)病因治疗 ①脱离致病因素的接触:尤其是急性职业病,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进一步侵害,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采取措施越早越好。 ②使用解毒剂:常用的解毒剂有金属解毒剂、有机磷农药解毒剂等。 ③抗微生物药物:炭疽用青霉素;布鲁氏菌病用四环素和链霉素; ④特殊治疗措施:减压病患者采用高压氧舱。 2)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是职业病的主要疗法。 ①急性职业病的对症治疗:针对昏迷、惊厥、肺水肿、哮喘、休克、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高热等症状进行治疗。 ②慢性职业病的对症治疗:慢性职业病常见的症状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症状、震颤麻痹综合征、周围神经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肝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接触性皮炎、雷诺现象等。针对这些症状给予治疗。 (2)职业病管理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需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患者在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在此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社会保障等,按照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报告 ◆法定职业病范围 我国 2013 年颁布法定职业病名单,目前共有法定职业病 10 类 132 种。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等; (2)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等; 2.职业性皮肤病 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3.职业性眼炎 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 5.职业性化学中毒 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等。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等。 8.职业性传染病 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菌病等。 9.职业肿瘤 包括石棉所致肺癌及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其他职业病 包括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作人员)、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 【例题·单选题】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 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 B.接触机会 C.接触方式 D.人体的健康状况 E.每次接触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 【例题·单选题】职业病的特点不包括 A.病因明确,大多是可识别和检测的 B.有明显的接触剂量-反应关系 C.群体发病 D.早发现早诊断一般预后较好 E.一般有特效治疗方法『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强调保护工人健康的预防措施。 【例题·单选题】关于职业病诊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B.具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
D.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符合 E.三名以上临床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践 ◆开展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消除或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或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这是消除职业性危害的根本措施;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 2.二级预防 当第一级预防未能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影响劳动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三早” 3.三级预防 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并进行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出现并发症,促进康复。积极治疗,促进康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主要实际工作 ·职业卫生调査 ·职业流行病学调査 ·人员培训 ·职业卫生监督 ·健康监护 ·职业病患者的诊治 ·应急救援 1.职业卫生调査 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了解有害因素的性质、品种、来源及职业人群的接触情况;另一方面对有害因素的强度及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进行评估。 职业卫生调查分为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査 3 种。 2.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劳动能力鉴定、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病损,以便及时处理。对劳动能力已经受到影响的人员,应做劳动能力鉴定,判定其劳动能力受损程度,并按劳保条例规定给予处理。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査 目的是研究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关联程度或因果关系。 4.职业卫生监督 包括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其目的是保证劳动条件处于良好状态,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5.人员培训 可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知识水平,加强职业健康意识,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水平。 6.职业病患者的诊治 对职业病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时治疗。 7.应急救援 对于工伤或急性职业中毒等患者,首先要进行紧急处理,尽可能减轻、减少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例题·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的必要手段 A.职业卫生调査 B.健康监护 C.职业流行病学调査 D.职业卫生监督 E.职业病患者的诊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职业卫生调査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的必要手段。 【例题·B1】 A.改变工艺,改变原材料和设备
B.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 C.使用优质原料、保证产品质量 D.对已患病者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积极治疗 E.毒代动力学研究 1.属于一级预防 2.属于二级预防 2.属于三级预防『正确答案』A B D『答案解析』一级预防:消除或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或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这是消除职业性危害的根本措施;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级预防:当第一级预防未能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影响劳动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三级预防: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并进行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出现并发症,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