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感冒
发布时间:2025-02-07 09:02:50浏览次数:36 大纲要点细目 要点1.病原学(1)类型(2)病原学特点2.流行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3.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4.防治策略与措施(1)策略(2)措施 病原学 》类型 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1,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HA 有 16 个亚型( H1~H16 ), NA 有 9 个亚型( N1~N9 )。 》病原学特点 1.抗原变异 流感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主要是由于 HA 和 NA 容易变异。 (1)变异种类:包括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 (2)变异机制:抗原漂移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抗原基因的突变及宿主对病毒选择作用的结果。属小幅变异,不产生新亚型,引起季节性流行。而抗原转换的机制主要是病毒株表面抗原发生一种或两种变异,形成新的亚型,从而导致流感大流行。 2.抵抗力 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通常 56℃ 30 分钟、100℃ 1 分钟即可将其灭活。在 0~4℃可存活数周, 在-70℃可存活数年,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不耐酸,最适 pH 为 7.0-8.0,在 pH 为 5.0 以下或9.0 以上,病毒感染力很快被破坏。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3.致病性 甲型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感染动物,特别是禽类以及猪、马、牛等。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丙型可感染人和猪,致病性较差。 流行过程 》传染源 1.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末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可排出病毒。 2.动物传染源 病死禽是多数人禽流感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获得感染。 》人群易感性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流感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生,一般总是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沿交通线路发展。 》时间分布 在温带地区,流感大多呈现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而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流感流行的季节性不是特别明显。 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呈现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流行与亚型病毒变异及人群免疫水平有关,流感的长
期变异主要表现在抗原的转变,其结果往往导致世界性大流行。 乙、丙型流感周期性不明显。 》人群分布 男女之间发病没有差异。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的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超额死亡率 指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是反映流感流行严重程度的指标。 防治策略与措施 》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 1.全社会参与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 2.加强监测和信息沟通 一旦人群中出现新型流感病毒的感染病例,或其他异常事件出现,可能造成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时,各国应及时向 WHO 进行通报,保证信息公开和及时。 3.疫苗准备 在大流行准备阶段应加强疫苗的生产能力和潜力评估,及时共享流感病毒株,保证大流行阶段能够及时根据 WHO 建议开展流行毒株疫苗的生产和接种工作。 4.开展疫情初期的围堵工作 在新型流感病毒具有人际传播能力之初,且传播尚未扩大范围之前,在限定的地理范围中,采取病例管理、密切接触者隔离、大规模预防性服药、区域封锁、停学和停工等社会隔离措施,以阻止或延缓大流行的发生,保障人群健康或者争取时间进行疫苗研发和进行大流行阶段的应对准备。 5.严重性评估 主要包括对健康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 》疫情监测 1.流感监测目的 掌握疫情动态、及早发现疫情;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评价疫苗效果;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疫情、人群、疫苗) 2.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 3.监测的注意事项 ①注意研究样本; ②临床病例的确诊。 》流感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部分预防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活疫苗、其他。 2.疫苗种类的选择 我国使用流感疫苗有全病毒、裂解、亚单位疫苗。12 岁及以下儿童严禁使用全 病毒疫苗。12 岁以上人群可使用全病毒、裂解或亚单位疫苗。 3.疫苗接种对象 一般不推荐作全民接种,而只荐有患重流感危险的人以及某些特殊的人群接种。重点人群: 65 岁及以上的人群 ;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人的有流感并发症高危险性人群。一般人群: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的非接种禁忌者。 4.接种疫苗的时间 流行高峰前 1-2 个月,北方 10-12 月。 5.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灭活疫苗反应、局部反应、全身反应。 6.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株和流行株的差异、抗原成分。 》药物预防 流感病毒变异且传播迅速,大流行期间流行株疫苗不能及时获得可使用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化学预防。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 H5N1 H9N2 M2 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产生快速耐药 》疫情暴发的控制 1.预防策略 (1)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2)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 (3)做好流感样病例和流感暴发的监测工作。
(4)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做好重点人群免疫。 2.预防措施 (1)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门诊连续三天发热病人增多、发现症状典型的流感病人、家庭内2 例以上病人增多。鼻咽洗液分离病毒是重要依据。 (2)对接触者的措施:禁止集会、增强通风、紧急接种灭活疫苗或化学预防、戴口罩等。 【例题】关于流感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 B.甲型流感根据神经氨酸酶(NA)可分为 16 个亚型 C.流感病毒耐热、耐酸 D.乙型流感主要感染禽类 E.甲型流感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以感染多种动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A 选项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B 选项神经氨酸酶(NA)可分为 9 个亚型;C 选项流感病毒不耐热、耐酸;D 选项乙型流感主要感染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