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3年9月《管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7 08:09:38浏览次数:51
1/ 13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管理心理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1.管理心理学产生于( B )。A.20 世纪 40 年代B.20 世纪 50 年代C.20 世纪 60 年代D.20 世纪 70 年代2.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 B )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 1878 B 1879 C 1880 D 18833.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C )。A.19 世纪中叶 B.19 世纪末 C.20 世纪初 D.20 世纪中叶4.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 D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5.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A )。A 梅奥 B 霍桑 C 泰勒 D 麦格雷戈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10/17. 根 据 群 体 的 发展 水 平 和 群体成 员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 可 将 群 体 分 为(ABD )。A 松散群体 B 联合群体 C 紧密群体 D 集体 E 正式群体18.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包括(ACDE )。A 物质利益的影响 B 正式组织目标 C 心理特征的影响D 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的影响 E 思想感情的影响19.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BDE )。A 明确的规章制度 B 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C 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D 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E 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20.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或效益为依据,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分为( BCDE )。A 混合型 B 消极型 C 破坏型 D 中间型 E 积极型三、判断题1.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是管理心理学应坚持的客观性原则( T )。2.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主观性原则等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原则(F )。3.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刻板印象( T)。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11/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体现了社会知觉效应中的晕轮效应(F)。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F )。6.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气质类型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 4 种体液类型( T )。7.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F )。8.按照心理竞争性特点,阿德勒将人的性格分成优越型和自卑型( T )。9.按照纽科姆的“A-B-X 理论”,A、B 因 X 而交往频率越低,不一致时就越紧张( F )。10.态度改变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一致性改变,二是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T )。11.“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中性概念与一个带有社会积极或消极含义概念重复匹配的结果”,这是态度形成理论中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T )。12.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T)。13.研究表明,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这一结论是人际吸引条件中个性品质因素影响的结果( F )。14.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熟悉因素的影响(F )。1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相似因素的影响( T)。16.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中国人几乎难以与一个巴西人成为朋友,这说的是人际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12/吸引条件中的接近性因素的影响( T )。17.勒温用“场论”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和他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T )。18.“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T )。19.首属群体概念是由社会学家米勒于 1923 年提出来,又称初级群体( F )。20.“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T )。四、问答题1.学习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质工作环境的变化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资的支付方式等都不是影响生产的第一因素。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与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非正式群体。具体启示五、论述题1、典型气质类型有哪些?其行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根据组织成员的气质差异做好管理工作。2、.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包括哪些?请以某一因素为例谈谈学习后的收获。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13/3、态度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学习后对于自己的意义。4.、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五种典型领导方式是什么?请谈谈你学习后的收获。5、.组织发展的内容有哪些?请选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6、决策行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请选择其中一个原则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7、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情境的改善需要注意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阐述。8、古语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予以解释。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2/ 136.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A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勒温7.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B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A 霍尔 B 勒温 C 琼斯 D 凯利8.( A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9.心理学研究发现,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于( A )、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A 接近原则 B 情境原则 C 交替原则 D 对比原则10.“人重言重,人微言轻”,这符合影响社会认知的( B )因素。A 认知者 B 认知对象 C 认知方法 D 认知情境11.“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空间距离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这符合影响社会认知的( D )因素。A 认知者 B 认知对象 C 认知方法 D 认知情境12.( D )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A 性格 B 气质 C 能力 D 个性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3/ 13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很大的( C )。A 情境性 B 固执性 C 稳定性 D 持久性14.在著名的体液说提出 500 年后,古罗马医生( B )正式提出了“气质”的概念。A 巴甫洛夫 B 盖伦 C 培因 D 斯普兰格15.苏联生物学家( A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A 巴甫洛夫 B#盖伦 C 培因 D 希波克拉底1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 C )对应着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A 强、平衡、灵活的活泼型B 强、平衡、不灵活的安静型C 强、不平衡的不可遏制型D 弱、不平衡的弱型17.“少年聪慧”与“大器晚成”说的是( C )。A 能力类型差异 B 能力水平差异 C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 能力性别差异18.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C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A 认知要素 B 评价要素 C 情感要素 D 行为倾向要素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4/ 1319.(A )指被宣传者向着宣传者所主张态度相反的方向变化或仍然保持原有的态度。A 逆反心理 B 反抗心理 C 对抗情绪 D 反抗情绪20.“P-O-X”模式与“A-B-X”模式的区别在于( B )。A 前者无需确认认知主体,后者需要确认认知主体B 前者需要确认认知主体,后者无需确认认知主体C 前者注重认知对象,后者注重认知主体D 前者注重认知主体,后者注重认知对象21.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D )的具体情况。A 空间距离 B 物理距离 C 时间距离 D 心理距离22.( B )是指具有一定人际关系的各方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行为。A 组织行为 B 人际行为 C 人际交往 D 群体行为23.“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A )。A 反向驱动 B 离向驱动 C 同向驱动 D 利益驱动2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指的是人际关系变化的( B )。A 反向驱动 B 离向驱动 C 同向驱动 D 利益驱动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5/ 1325.在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简单任务时,( B )的群体效率较高。A 异质结构 B 同质结构 C 正式群体 D 非正式群体26.( D )是指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只要他人在场就对个体行为产生助长影响的效应。A 从众倾向 B 社会标准化倾向 C 社会顾虑倾向 D 社会助长作用27.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C ),称为群体规范。A 群体纪律 B 心理倾向 C 行为准则 D 群体情感28.(A )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A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协作力 C 群体合作力 D 群体约束力29.成员的共同性是影响和制约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 D )是最关键的因素。A 群体的规模 B 群体的领导者 C 群体的地位 D 共同利益与目标30.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A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B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C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D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6/ 1331.按照决策性质的不同,可将决策分为( A )。A 确定型决策与非决定型决策B 战略性决策与战术性决策C 竞争型决策与非竞争型决策D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32.“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说的是决策应遵循的( B )。A 可行性原则 B 民主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33.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 C )的研究内容。A 通讯科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工程心理学 D 管理心理学34.(D )是指接受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受者是否正确理解了信息进行核实。A 编码 B 传输 C 解码 D 反馈35.只进行与工作相关信息的沟通属于( A )。A 正式沟通 B 非正式沟通 C 单向沟通 D 双向沟通36.正式沟通的局限性表现在(A )。A 速度慢,不易沟通感情 B 容易失真 C 混乱无秩序 D 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7/ 1337.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 C )。A 链状沟通 B.Y 型沟通  C 轮状沟通 D 环状沟通38.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A )。A 职业障碍 B 地位障碍 C 组织结构障碍 D 认识障碍39.“一词多义”现象,属于影响沟通的( A )障碍。A 文化 B 社会 C 心理 D 认识40.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 B )、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模拟性 D 选择性二、多选题1.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基础主要包括( ABCD )等。A 管理学 B 心理学 C 社会学 D 社会心理学 E 社会管理学2.管理心理学的特点是(ABDE )。A 人本性 B 综合性 C 目的性 D 权变性 E 应用性3.下列与工业心理学相关的人物是( AB )。A 斯科特 B 雨果·闵斯特伯格 C 斯金纳 D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E 布鲁姆4.( CDE )等均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系统。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8/ 13A 能力 B 性格 C 兴趣 D 信念 E 价值观5.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范围的是(ACDE )。A 他人知觉 B 他物知觉 C 人际关系知觉 D 社会角色知觉 E 自我知觉6.社会知觉效应主要包括( ACDE )。A 首因效应 B 木桶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E 投射效应7.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对象因素的有( ABDE )。A 相貌 B 知名度 C 心理需要 D 自我展示 E 魅力8.在能力的性别差异上,以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BC )。A 男性与女性的能力不存在差异B 男性优于女性##女性优于男性C 男性的空间视知觉能力和计算能力一般优于女性D 女性的言语能力通常优于男性9.在理解性格与气质关系上,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BD )。A 气质能左右性格形成、发展的速度和强度B 性格是在气质类型基础上后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C 气质类型能够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D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E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也无明显优劣之差异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9/ 1310.以下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的是( ADE )。A 理想 B 能力 C 性格 D 人生观 E 爱好11.偏见产生的社会原因包括( ABD )。A 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B 社会文化因素C 社会舆论因素 D 社会情境原因 E 挫折12.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ABCDE )等方面。A 社会环境影响 B 家庭影响 C 同伴影响 D 团体影响 E 模仿学习13.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包括宣传者的( ACD )。A 影响力 B 智力水平 C 隐藏动机 D 人格魅力 E 情境因素14.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ACE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15.从形态上看,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ABCD )等内容。A 亲密形态 B 互利形态 C 勉强形态 D 冲突形态 E 和谐形态16.人际关系的互利形态主要包括( ABE )等方面。A 物质-精神互利 B 精神互利 C 感情-物质互利 D 心理-精神互利 E 物质互利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