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2]《学前教育史》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08 15:07:33浏览次数:26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学前教育史 【0452】 A 卷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 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 卷 上,做在试题卷上不予记分。 一、判断说明理由(2 分×15)1、古代东方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2、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 )3、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主张幼儿教育中基督教人文主义化。(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福禄倍尔幼儿园。( )5、《人的教育》是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的重要教育著作。( )6、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生活教育理论。( )7、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 8、《民主主义与教育》是蒙台梭利的教育著作。( )9、《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元。( )10、洛克的《教育漫话》是继夸美纽斯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 )11、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 12、大约 19 世纪 80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 13、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 14、我国 1922 年制定的壬戌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 15、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 )二、简答题(10 分×3)1、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2、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述民国幼稚园改革的特点。三、论述分析题(20 分×2)1、试论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2、试论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答案如下一、判断题(1-5)√√√√√ (6-10)√×××√ (11-15)√√√√√二、简答题- 1 -
1、答:主要特征(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原因:(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2、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他总结概括了幼儿共同存在的八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和三个学习过程的特点。八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称赞,三个学习过程的特点,第一是感觉,第二是联念,第三是动作。他认为只有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才能教好。 课程教材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他认为孩子的知识来自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不易为孩子所理解,首先要教孩子真的,活的东西,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印象。大自然、大社会又是孩子天天接触的,应以此为活教材。 他主张的课程包括五方面(即五指活动),(1)儿童健康(包括伙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2)儿童社会(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谈话和社会政治常识),(3)儿童科学(包括植物栽培、动物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和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4)儿童艺术(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5)儿童语文(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3、答:特点:(1)反映了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情况,公立、私立、附属其他学校、单独设立,说明我国学前教育在幼稚园制度确立后有了很大发展。(2)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实验研究活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教育研究形成风气。(3)幼稚教育研究会出现,是我国学前教育在 1949 年前发展最好的时期。三、论述分析题1、答:(1)、学前教育目的:由于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体现。 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2)、学前教育原则:1、发展的原则;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3)、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a、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此时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他整个一生,应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3、单由家庭来教育儿童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并推广幼儿教育经验。(4)、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通过游戏及恩物,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通过各种作业,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5、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1)、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通过幼儿园教育促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2)、这套理论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2、答:(1) 是赫尔巴特教育过程三阶段之一。 (2) 教育过程中,管理应先行。儿童管理师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3) 目的:克服儿童“天生的野性”,为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创造良好外部秩序。使儿童养成服从秩序的习惯。管理师实现教育总目的的强有力手段。 4) 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5)、 重视- 2 -
管理在教育中地位,有积极意义。建立严明规章制度,安排丰富紧凑儿童生活,注意教育者对儿童的爱等,有一定合理因素。(6) 但是,他对儿童的管理立足于维持社会现存秩序,是保守的。把管理和道德机械分开,是错误的。把儿童仅仅看成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没有看到儿童主动性,是片面的。体罚,是落后和反科学的。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