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009]《畜牧业经营与管理》 生猪价格波动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23-10-08 09:10:41浏览次数:49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畜牧兽医 课程名称【编号】: 畜牧业经营与管理 【1009】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畜牧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围绕畜牧业生产方式、内部结构、经营管理畜牧业企业、畜产品市场 、以及畜牧业生产要素利用等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请同学们从以下提供的参考题目中选择 1个,或者选择与畜牧业、畜牧业企业或企业相关的某一问题,自拟 1 个题目,独立撰写一篇课程论文。每篇课程论文总分 100 分。课程论文具体要求:1)字数 1500~3000 字,格式为一般 WORD 文档格式,宋体 5 号,不能照抄网络文字或者现有文献;2)内容紧扣题目,观点明确,论证有理,逻辑性强;3)若纸质卷则要求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交打印稿者视为不及格。供学生选择 1 个题目的参考题目如下:1.家族式饲料兽药企业职业经理机制的建立策略2.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之思考3.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及其实践形式4.饲料兽药企业选择中间商的技巧5.生猪价格波动及其成因6.发挥区域优势发展我国畜牧业的对策7.畜牧业经营决策效果提升的措施8.***县(镇、街、村)加强畜牧业计划管理的对策9.生鲜畜禽产品物流管理的关键对策10.畜牧业企业经济核算效果提升的对策生猪价格波动及其成因摘要:中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猪肉是城乡居民肉食品消费的主要构成成分。生猪价格波动不仅影响着居民生活 ,也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生猪;波动;规模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变化将会对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的份额较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相关产业行业的带动作用明显。2011 年中国猪肉总产量为 5053 万 t,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 63.5%,约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 47%,为世界第一。作为民生产品,中国年人均消费猪肉 36.7kg,居肉类食品之首;作为农民收入的来源,生猪养殖约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8%~10%[1];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的指针,猪肉价格每上涨 10%,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约 0.3 个百分点。一、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1.供求关系。商品的供求规律揭示了一般产品市场的内在规律,即产品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由于农产品属于必需品,其价格弹性小且具有滞后性,所以其价格波动比一般产品更为复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需求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农产品生产由于受资源环境约束及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供给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的必然。另一方面,规模经营、工厂化生产的兴起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盲目性使得某种产品生产短期内迅速增加,国外农产品大规模的输入等,导致某些农产品在一些时候出现供过于求而价格下滑,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周期性振荡。2.通货膨胀。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将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普通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用于以农产品为主的基本生活品的支出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成为其它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力。一旦国家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市场需求减弱,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部分产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随之回落。(二)生猪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上述一般性影响因素外,生猪价格还受生猪生产自身特有因素的影响。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供给关系变化是影响我国猪肉市场的根本因素,生猪的生产周期、生猪养殖量、饲料成本、生产者行为等在内的对生猪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首先是生猪生产周期。生猪生产周期是指从能繁母猪育成到仔猪生产再到生猪育肥后投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过程,一般需要十八至二十四个月。当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有利可图时,养殖户没有足够的仔猪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要先扩大母猪的养殖量,生产出足够多的仔猪,才能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而养殖规模一旦形成之后,即便市场上生猪价格下跌也无法立即削减规模,直到育肥后投入市场。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形成亏损,能繁母猪存栏量被大量削减,而待生猪市场供应短缺时又无法立即扩大养殖规模,必须要先增加能繁母猪生产。这使得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振荡得以形成并比一般农产品的周期性更加明显且持续更长的时间。在我国,由于生猪生- 1 -
产的集中度很低,众多的散养户应对市场波动的意愿和能力较差,生猪生产周期的波动更为复杂而难于控制。其次是饲料成本。生猪产业的影响结果大部分表现在生猪的价格上,而生猪价格的高低与养猪利润在一定情况下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决定生猪价格高低的因素与其饲料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生猪产业的影响结果时往往必须考虑到养猪成本。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 70%左右。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是发展养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猪价和粮价之间存在“猪粮比价规律”,也就是生猪生产成本和生猪价格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生产成本升高(或降低)导致猪肉价格升高(或降低)。二、对策建议(一)稳步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成本是构成生猪价格的基本要素,是生猪价格定价的重要基础。发展规模化养殖是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发展中小规模养殖是我国生猪生产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但发展速度很快,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二)控制饲料成本上涨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饲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生猪价格的波动。玉米作为生猪工业饲料的主要成分,其价格决定着饲料成本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生猪价格的高低,因而稳定玉米市场价格对控制饲料成本上涨有关键的作用。(三)稳定生猪养殖规模近几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不断发展,生猪生产能力日益扩大,生猪市场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显,加上生猪生产长周期的特性,导致供求偏离均衡状态远而持续时间长,市场波动频繁。剧烈的市场振荡有助于淘汰过剩产能,促进生产资源向高效生产者集中,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供不应求时价格大幅上涨使城市低收入者生活成本上升难于承受,另一方面是供过于求时猪价大幅下跌使养殖户亏损严重,因而政府适度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直接的价格干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波动的问题。根本的手段是要稳定生猪产业的生产能力,就是要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对规模化繁殖场给予补贴,使其维持能繁母猪种群数量从而保持正常的仔猪生产能力,满足适时补栏的需要,从而避免下一周期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四)发展特色养殖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主要是价格。当猪肉成为一种生活必须品而且其满足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消费者对品质的敏感程度会高于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品质和功能亦即产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的竞争力会强于价格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特色产品生产是当前和未来生猪产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参考文献:[1] 张美珍,薛继亮,罗创国.基于分工演进视角下的规模不经济和中国猪肉价格波动[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6):23-27.[2] 王思舒,郑适,周松.我国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6):84-87.[3] 周曙东,戴迎春.供应链框架下生猪养殖户垂直写作形式选择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6):30-36[4] 王刚毅,卢凤君,刘晴,等.基于供求关系的生猪契约定价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11(7):77-81.[5] 谭莹.我国猪肉供给的驱动因素及补贴政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9):52-5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