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7《摄影技术基础》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7 13:11:23浏览次数:30
0197《摄影技术基础》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一)说明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二)题型及各题型所占分数和相应的答题技巧1.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6 题,总计 60 分)答题技巧:需要答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即讲义与课件中的知识点),如需要,可对相关内容展开阐述。2.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2 题,总计 40 分)答题技巧:除了结合题目给出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加以扩展阐述。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论之有理。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摄影成像原理 1.光谱光的波长是决定光的性质的重要因素,波长不同, 所表现的颜色也不同. 在可见光中按不同波长有次序地形成了红,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的排列, 这就叫光谱.2.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如空气) 中传播,中途遇到另一种介质 (如不发光的物体), 光线中的一部分光就改变传播方向,折向另一方向继续直线传播, 如再遇到别的物体,又会有一部分光再次改变方向.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这种反射的结果,就使人们在生活中不仅可以看到任何物体被光源直接照射的一面, 也可以看到物体被各类反射光所照射的背向光源的一面.3.光的折射定律(1)由稀介质到密介质时,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反之, 入射角小于折射角;(2)射线, 折射线, 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4.线性放大率透镜成像中, 像平面上的影像尺寸与物平面的物体尺寸之比,叫线性放大率, 或称直线放大率. 通常以 M 代表放大率, U 代表物距, V 代表像距 (即 M=V/U. 如放大率等于 1, 物高等于像高; 如放大率大于 1, 物高小于像高; 如放大率小于 1, 则物高大于像高).5.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区别由于透镜具有会聚的作用, 当物体每一发光点发出的光束, 穿越透镜便会聚成为无数的光点, 这些光点在光屏上连接成较清晰的实像.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区别是: 透镜成像是由会聚的无数光点集结成较清晰的像; 针孔成像是由无数光斑聚合成较模糊的像.透镜有比针孔大得多的孔径,也可以成像 影像较明亮;针孔只能以相当小的孔径才能成像, 而且影像很暗.透镜成像的清晰度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很大, 针孔成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并无严格要求6.宽容度与曝光的关系1) 宽容度等于景物亮度范围;在曝光上没有选择的余地.2) 宽容度大于景物亮度范围;在曝光上留有选择余地.3) 宽容度小于景物亮度范围;在曝光上很难控制.7.光的色散由于不同波长的色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这不同的折射率将产生不同的折射方向. 所 以, 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 分解为不同色彩的光带,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也就是说, 同一种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波有不同的折射率, 即光的色散.8.慧形像差在透镜以外的发光点, 由于光束与主轴不平行, 光线斜射穿过透镜后, 不能在焦平面上结成正常的像点, 构成了类似彗星形状的光斑. 这种轴外光束的像差称位慧形像差.9.球面像差当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穿越透镜时, 经过折射, 边缘部分与中心部分的光线, 不能会聚相交于一点, 所产生的像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 有前有后. 透镜的球面是产生这种像差的原因, 所以称为球面像差.10.如何理解颗粒性与解像力?形成影像银粒的粗细叫颗粒性. 底片上黑色影像是由无数的微小银粒构成的, 银粒的大小相差好几十倍, 银粒越细, 解像力越高, 放大时就十分清晰.第二章 摄影镜头 1.镜头的种类透镜的中心部分厚, 边缘部分薄, 属于凸透镜, 也叫正透镜, 有称会聚透镜. 凸透镜又分为对称双凸透镜, 单凸透镜, 凹凸透镜和不对称双凸透镜四种.透镜的中心部分薄, 边缘部分厚, 属于凹透镜, 也叫负透镜, 又称发散透镜. 凹透镜又分为对称双凹透镜, 平凹透镜, 凸凹透镜和不对称式凹透镜四种.2.照相机镜头的结构照相机的镜头包括透镜组、光圈和快门三个部分。镜头是照相机结成光学影响最关键的部分,安装在照相机的最前面,附有光圈和快门装置,用以控制镜头的通光量,使感光片能达到正确的曝光。光圈是由多片金属叶片组成的,转动镜头筒上的光圈系数刻度圈,即可由叶片构成所需要的光圈孔径。快门一般是由金属片或胶质绸布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控制镜头通光的时间,使感光片能得到正确曝光,并使静止的和运动中的被摄物均可获得清晰的影像。11.像散在主轴以外的物点所发出的光束, 穿越透镜后不能会聚成一个焦点, 而在焦点前后产生两条焦线, 两个焦线间的距离是焦线像差量,这种现象称为像散. 像散也称作纵横差.12.像场与像角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对向无限远时, 在底片位置上所构成的圆形的影像清晰范围,称为像场; 由镜头后节点对像场所张的角度, 叫作像角. 像角等于视角13.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供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一种专用镜头. 微距镜头所拍摄的小物体,与成像的比例小到 1:1, 大到 1:20. 也就是说, 它所拍摄的影像可以与原物大小相等, 也可比原物大20 倍.微距镜头分为标准微距镜头, 远摄微距镜头和变焦距微距镜头.第三章 照相机 1.标准镜头的特点标准镜头属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镜头。它的焦距长度等于或近似于所用底片画幅对角线,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似。由于这种镜头拍摄的景物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视觉标准和习惯所以人们把这种透视正常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3.光圈的功能和作用作用是: 能使镜头的通光亮得到准确的调节和控制, 使感光材料得到真确曝光; 在收缩 光圈的情况下,可减少镜头残存的某些像差; 可以利用光圈的收缩或放大来控制景深,光圈小景深长,光圈大景深短.功能是: 是以不同的孔径来调节镜头的光通量.第四章 景深的原理与应用1.景深的概念在拍摄时对物体调焦,在该物体的前后都会形成或大或小的清晰区,因此景深又称为区域对光。凡是位于这个区域内的景物,都可结成清晰的实像,而其他的景物则留下一片模糊的虚影。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焦点只有一个,只有调焦目标才能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在调焦目标的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景深),清晰区与形成景深的光斑的直径有密切的关系。第五章 黑白感光材料 1. 胶片的种类 (形态, 感色性, 感光度)1) 从形态上分 (1) 硬片 (2) 软片 以硝酸纤维素酯, 三醋酸纤维素酯或涤纶作片基2) 从感色性上分 色盲片 只感受蓝紫光, 片速低 感色性差, 宽容度小, 银粒细, 反差大.分色片 介于色盲片与全色片之间.全色片 全部光都能感受, 片速高, 宽容度大, 感色性好,但银粒粗, 反差平.红外线片 利用红外线拍摄的感光片.3) 从感光度分 低速片 ISO50 以下 中速片 ISO100—ISO200 高速片 ISO400 以上2.胶片的感色性感光胶片对不同波长的各色光线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范围,称作感色性。同一种全色感光片,在日光下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感光效能。在灯光下使用,因灯光中缺少蓝紫光,感光度则相对地要降低。3.明胶在胶片中的作用(1)能使银盐颗粒均匀地悬浮在胶液中, 避免银盐沉淀, 制作时能涂布均匀.(2)胶质中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 它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有使银盐增加感光度的能力.(3)精制的, 化学成分一致的, 性能良好的明胶能大大提高乳剂的稳定性.(4)明胶遇水则膨胀,便于在冲洗加工中使药液迅速渗入, 使乳剂内的银盐很快和药液起作用, 能大大缩短冲洗加工的时间.第六章 彩色感光材料1.原色和补色摄影学上讲的三原色是指色光而言。不同于绘画上讲的三原色,那是指颜料而言。三原色光线相混合可产生白光,三原色颜料相混合却变成黑色。至于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三色。它们之中的每一色都是由白光减去某一原色而来;它们之中的每一色与原色相加都是白色。2.色温的平衡与转换所谓色温,就是指辐射光的颜色温度。色温的计量单位是开尔文度。色温的高低只是表示光源中长波光线与短波光线的比例,如果光源中长波光线所的比例大,短波光线所占的比例小,色温就低,光线片红色;反之,色温就高,光线偏蓝色。 日光型片只适合在日光下使用, 其平衡色温为 5400K—5600K; 灯光型片只适合在灯光下使用, 其平衡色温为 3200K—3400K.用于转换色温的滤色镜有两类: 一类是降色温的, 琥珀色, 如雷登 85 系列; 另一类是升色温的, 蓝青色, 如雷登 80 系列. 雷登 85 系列, 主要适合灯光姓片在日光下拍摄使用;雷登 80 系列主要适合日光型片在灯光下使用.光源的色温必需和彩色感光材料的平衡色温保持一致, 否则, 彩色影像在再现物体颜色上就会失真.第七章 曝光控制 1.曝光的定义曝光定义的科学解释,就是在摄影实践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是选择曝光的概念。曝光的公式:曝光量(E)=照度(I)×曝光时间(T)2.倒易律凡是曝光量相等的胶片,显影后它们的负像密度是一致的。在曝光量公式中,照度和时间量值是可以互相置换的,在摄影曝光上叫倒易律。第九章 闪光摄影1.在闪光摄影中的照明方法(1) 直射闪光照明法(2) 散射闪光照明法(3) 反射闪光照明法(4) 侧面闪光照明法第十章 黑白胶片显影技术及冲洗 1.显影的原理黑白胶片的显影就是把用显影剂把银盐中的溴元素离去,而让金属银长久的保持下来,作一次长久的化学分解。它的简单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溴化银+显影剂→溴化物+银粒(黑色)2.反差反差涉及再负片上显示的是黑、灰、白影调的相互关系。想象胶片的影调犹如一层层台阶,再上一级是稍浅一点的灰,每上一级是更浅一点的灰,直到最上一级是纯“白”即透亮的胶片,完全没有银。有些胶片只能给出几个大级。这样一级和下级的差别就十分明显。这样的胶片叫做高反差片,另一些胶片可有很多小级,这样一级和下级之间的差别就非常细微,,这种胶片叫做低反差片,大多数胶片的反差性能是在两极端之间。三、重点习题(一)简答题1.光谱2.光的色散3.色彩中的原色和补色4.球面像差 5.微距镜头6.光圈的功能和作用(二)论述题1.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区别。2.简述色温的平衡与转换。四、重点习题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一)简答题1.【答题要点】光的波长是决定光的性质的重要因素,波长不同, 所表现的颜色也不同.在可见光中按不同波长有次序地形成了红,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的排列, 这就叫光谱.2.【答题要点】由于不同波长的色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这不同的折射率将产生不同的折射方向. 所以, 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 分解为不同色彩的光带,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也就是说, 同一种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波有不同的折射率, 即光的色散.3.【答题要点】摄影学上讲的三原色(红,绿,蓝)是指色光而言。不同于绘画上讲的三原色,那是指颜料而言。三原色光线相混合可产生白光,三原色颜料相混合却变成黑色。至于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三色。它们之中的每一色都是由白光减去某一原色而来;它们之中的每一色与原色相加都是白色。4.【答题要点】当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穿越透镜时, 经过折射, 边缘部分与中心部分的光线, 不能会聚相交于一点, 所产生的像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 有前有后. 透镜的球面是产生这种像差的原因, 所以称为球面像差.5.【答题要点】是供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一种专用镜头. 微距镜头所拍摄的小物体,与成像的比例小到 1:1, 大到 1:20. 也就是说, 它所拍摄的影像可以与原物大小相等, 也可比原物大 20 倍.微距镜头分为标准微距镜头, 远摄微距镜头和变焦距微距镜头.6.【答题要点】光圈的功能是以不同的孔径来调节镜头的光通量.(二)论述题1.【答题要点】:由于透镜具有会聚的作用, 当物体每一发光点发出的光束, 穿越透镜便会聚成为无数的光点, 这些光点在光屏上连接成较清晰的实像.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区别是: 透镜成像是由会聚的无数光点集结成较清晰的像; 针孔成像是由无数光斑聚合成较模糊的像. 透镜有比针孔大得多的孔径,也可以成像 影像较明亮;针孔只能以相当小的孔径才能成像, 而且影像很暗. 透镜成像的清晰度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很大, 针孔成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并无严格要求.2、【答题要点】:不同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是用色温来表示的. 所谓色温, 就是指辐射光的颜色温度. 色温的计量单位是开尔文度.日光型片只适合在日光下使用, 其平衡色温为 5400K—5600K; 灯光型片只适合在灯光下使用, 其平衡色温为 3200K—3400K.用于转换色温的滤色镜有两类: 一类是降色温的, 琥珀色, 如雷登 85 系列; 另一类是升色温的, 蓝青色, 如雷登 80 系列. 雷登 85 系列, 主要适合灯光姓片在日光下拍摄使用;雷登 80 系列主要适合日光型片在灯光下使用.光源的色温必需和彩色感光材料的平衡色温保持一致, 否则, 彩色影像在再现物体颜色上就会失真.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