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966]《汽车电控技术 》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17 10:10:35浏览次数:7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车辆工程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课程名称【编号】: 汽车电控技术 【0966】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试题共五个大题,每个大题 20 分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详细分析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 50 年代初期至 1974 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 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 第二阶段为 1974-1982 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 和应用。 第三阶段为 1974-1982 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 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第四阶段为 1995 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 CAN 总线技术和告诉车 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二、下图是油泵运转的控制电路,请分析下述各个状态时油泵的工作情况:1.点火开关 ON 时:2.汽油发动机起动时:3.汽油发动机运转时:4.汽油发动机熄火时:- 1 - 答:1.当点火开关接通时,主继电器闭合控制系统受电。此时如发动机不启动,断路继电器断开,所以燃油泵不工作。2.汽油发动机启动时,主继电器闭合,断路继电器线圈 L2 通电,产生电磁吸力使断路继电器油泵开关闭合,油泵开始运转。3.汽油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分电器即由转速信号输出,该信号使 ECU 中的晶体管导通,断路继电器线圈 L1 通电,油泵仍然保持运转状态,汽油发动机启动结束,线圈 L2断电,但由于线圈 L1 仍然通电,故油泵开关仍保持闭合,油泵继续工作。4.汽油发动机熄火时,分电器不再有转速信号输出,晶体管截止,断路继电线圈 L1断电,油泵开关断开,油泵停止工作三、详细说明电控点火系统的主要优点在哪些方面?最佳点火提前角是如何确定的 ?影响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因素有哪些?答:(1)在各种工况及环境条件下,均可自动获得最佳的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及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处最佳。(2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可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和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使点火线圈中存储的点火能量保特恒定 ,不仅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而且可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防止点火线圈烧损。(3 )采用爆燃控制功能后,可使点火提前角控制在爆燃的临界状态,以此过得最住的解过程,有利子发动机各种性能的提高。四、什么是 ABS,请详细阐述 ABS 的工作过程。答:A BS 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由于机械式不论从精度还是实际效果都比不上电子式,所以目前轿车上的 ABS 大多数是电子式的。它由轿车上的液压制动系统、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和电磁调节器等部件组成(如图)。其中 ABS 的传感机构由轮速传感器和“齿圈”配对组成。轮速传感器内有可产生磁力线的电磁线圈,安装在车轮附近的一个固定部件上,齿圈安装在车轮轮辋上,车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切割磁力- 2 - 线使传感器内的电磁线圈感应出交变电流,其脉冲率与车轮转速成正比并被输往电子控制器内。电子控制器是一台微电子计算机,它根据各个轮速传感器的电流脉冲信号测出各个车轮的运动速度、加速度或者减速度、滑动率等数值,当这些数值超出正常值的范围时就会发出指令给电磁调节器。电磁调节器里面的柱塞会依照指令上下移动,调节输入各个车轮制动分泵的油量,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ABS 的工作原理简单一点来讲,就是由轮速感应器监测车轮的转速,监测信号汇集到电子控制器内分析。一旦监测到车轮快要抱死时,电子控制器会发出指令给电磁调节器,由它控制油压分配阀调节各个车轮的制动分泵,以“一放一收”的点放形式来控制刹车摩擦片,解除车轮的抱死现象。用点放形式来制动,既可急剧降低轮速,又可保持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ABS 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在常规制动阶段,ABS 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 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末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末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 3 - 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ABS 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至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 3~20HZ.在该 ABS 中对应于每个制动轮缸各有对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尽管各种 ABS 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抱死。五、汽车的悬架应该满足哪些的基本要求?在汽车电控悬架系统中,车高控制可实现哪些控制?答:1、电控悬架的特点:能够根据车身高度、车速、转向角度及速率、制动等信号,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悬架执行机构,使悬架系统的刚度、减振器的阻尼力及车身高度等参数得以改变,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以及通过性。2、传统悬架的组成:弹簧、减振器、导向机构属于被动式悬架:车轮和车身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以及汽车的弹性支承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 无法满足变化莫测的路面状况和汽车行驶状况,操纵性与舒适性不和谐。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控制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力,突破传统被动悬架的局限性,使汽车的悬架特性与道路状况和行驶状态相适应,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的稳定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3、基本功能:车高调整:无论车辆的负载多少,都可以保持汽车高度一定,车身保持水平,从而使前大灯光束方向保持不变;当汽车在坏路面上行驶时,可以使车高升高,防止车桥与路面相碰;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又可以使车高降低,以便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操纵稳定性。减振器阻尼力控制:通过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调整,防止汽车急速起步或急加速时车尾下蹲;防止紧急制动时的车头下沉;防止汽车急转弯时车身横向摇动;防止汽车换挡时车身纵向摇动等,提高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弹簧刚度控制:与减振器一样在各种工况下,通过对弹簧性系数的调整,来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 4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