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发布时间:2023-04-28 14:04:17浏览次数:115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这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1.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个体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任何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学生到中学毕业,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年龄上讲,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是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3.造就平等的公民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基础教育有必要根据现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确定自己的现实目标。造就平等的公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基础教育结束之时是个体人生发生转折之时,个体要面对独立的选择,这种选择既是基础教育结束之后个体是否趋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基础教育在这方面是否成功的证明。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提供适宜个体的生存能力、基本品质的锻炼。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生活领域、娱乐领域等各方面。生存的科技含量增加,因而任何人都面临着随时学习的需要,再仅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已不能顺利驾驭新的变化。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爱好、习惯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遵纪守法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对中小学生来说,法律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现代技术的根源是科学,而科学的本质是对真理的追求、对事实的尊重。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尤其要着重变革的一个方面。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的回应,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当前建设创新性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奠基的创新教育开辟了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积极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的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三、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具体有以下五个要求:1.面向全体。国家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到学校,进入班级,通过学校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充分发展。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贯彻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3.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力竞争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离不开智力活动以及大量具体知识,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发扬主动精神。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