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 形考任务3 案例分析答案
发布时间:2023-06-30 09:06:09浏览次数:53考核内容: 案例:我国多数城市开展“公厕革命”试点工作,以“服务百姓、便民利民”为宗旨,如广州市天河区试点“公厕革命”,免费提供手纸、洗手液,但和上海、北京、苏州等地一些实施免费手纸的公厕一样,出现了手纸浪费和偷盗的现象。“每次如厕使用的卷筒纸长度为 1.6 米”,造成极大浪费。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寻因 “公厕革命”、“免费手纸”推行之路为何如此步履艰难,从而寻找良策。 1、公共舆论将此现象的矛头指向“国民素质低下”是否合适?(5 分) 2、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方式是否单一?(10 分)3、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公共管理方式方法如何转型?(10 分)案例分析答案:1.我们知道,人性是复杂的,贪小便宜是某些人的天性,在厕所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这一天性自然就会变本加厉地暴露出来免费的厕纸,不拿白不拿。既然人性中有阴暗的一面,管理方就要想办法制约它。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在一个封闭的厕所里,游客顺走厕纸自然没有心理负担,但若换到众目睽睽之下,还有几个游客好意思这样做呢?与其抱怨游客素质差,景区不如改变管理方式,将免费厕纸从厕所里转移出来,转移到大家都能看到的洗手台旁。有了其他游客的监督,就算有人想占便宜,终究还是要掂量一番。在这个世界上,靠得住的不仅有人的自律,更有他律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在收银机问世以前,杂货店的售货员窃取货款的并不少见,哪怕老板盯得再严,依然无济于事。可有了收银机之后,这一问题便得以彻底解决。同样,与其埋怨游客素质差,不如反思景区的管理水准,进而拿出更合理、更有效的管理方法。有了高明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厕纸的消耗量自然就会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2.内部整治,上下监督上海很多公厕都出现了内部打扫不及时造成的不干净与异味严重还有设施损坏维修不及时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主要可以同过以下几点来改善:(1)要在公厕内部贴示工作管理人员及保洁人员工作准则,以便使他们能及时根据准则来判断和管理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好。可以定时在公厕门口安装使用评价装置,用于使用之后使用
者及时做出评价。(2)及时更新公厕使用装置。在每个公厕内都提供投币取用卫生用品装置,并且在每个抽水马桶处免费提供一次性隔离纸。公厕管理者每天定时检查卫生用品是否使用完,定时去领取卫生用品。(3)善用空气清新装置。有条件的公厕在除异味时都用空气清新剂,可以制作专门的异味排除孔在每个蹲位里,并在每个公厕里统一安装清新剂散发装置,避免工作人员忘记喷剂的情形。3. 从技术水平上使公厕升级如果条件允许,大型会馆、商业集中点、繁华闹市区都应多增可移动环保公厕,每个公厕派一名工作人员管理,保障应急事件发生时公厕的使用。其余街区也应当添加移动公厕。不光是世博期间、世博前后,为使公厕运营不至于过分亏损,可在公厕内添加广告位,将空间充分利用,招标引资建公厕,达到双赢局面。除此之外,将水循环利用到生态公厕甚至普通公厕中也是公厕建设的趋势之一,这样可以节约用水,冲洗用水可使用过滤后的废水,使之能够再循环。洁手用水还是使用普通自来水。但目前就上海现状,由于设备成本大、技术不成熟还不是十分可行。当相信,水循环公厕必将成为未来大众公厕之一。 指引标识人性化,更新及时化在上海不同地点的公厕指引标识并不统一,并且有些更新不及时,有些已经损毁。作为指引标识,首先要做到清晰明了,这就包括易懂的符号、颜色鲜艳有代表性,因为,统一的颜色代表了同一物体指示。其次,除了在电线杆登高处挂有指引标识外,地下也应贴有同一指引标识,尤其在公厕附近。另外,不论是仅白天开放的公厕还是 24 小时公厕,7 点后都应在公厕门口装上照明指示牌,使夜间如厕人群在远处就能看见公厕位置,而且为了不使行人白走路,也应该在公厕下方位置上注明开放时间。除此之外,就是加强公厕地图的更新,世博期间,由于外来人口增多,这部分人群又不了解上海公厕位置,应在人群密集处安装纸质公厕地图,使游客方便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