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22 07:06:24浏览次数:66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摘要:中国水污染较为严重,水环境面临重大威胁,水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未来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做好水环境监测,总结水污染问题,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高警惕。在实际监测中,由于监测标准不够完善,监测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监测水平不高。本文主要分析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水环境监测;重要性;存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环境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新时代人们对于用水的标准发生改变,要求逐渐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更是日益增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实时监控水资源的污染与水质变化,提升水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等工作亟待加强。一、中国水环境监测现状(一)水环境监测重要性国际上规定的水环境监测是指通过技术和设备的结合,及时监测水资源环境质量,对水资源的成分数据、组成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有效参考。水环境监测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依据,对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1]。水环境检测时通过良好的质量控制,准确反映水质组成和水污染结构,为水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科学的数据。(二)中国水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质、水量以及影响水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进行统一、定期或及时的识别、分析和动态监测。水体,如降水,按照水循环规律,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生物、化学、物理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以科学监测的实验方法,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水环境的整体质量。中国 1973 年开始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水环境监测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需要更多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中国水利部现有水环境监测中心约 300 个,各级监测站近 3 000 个,其中多数承担水环境监测工作,90%左右的市级监测站和 60%左右的县级监测站建立了定期监测制度。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态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3]。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完成水源监测网络的建设工作,在水样采集、监测点布置、交通运输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合理的技术标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水环境调查数据不断完善,监测系统已发挥实际作用,我国的水环境得以不断健康积极的发展[4]。二、中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对水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对现行的监测体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一)部分水质监测人员技术水平低水源质量监测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监测人员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对监测
结果的分析能力等都对水源质量监测有着直接影响。根据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人员的数据统计,很多的环境监测人员非科班出身,学历较低,没有系统学习过水环境监测的专业知识,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较为欠缺。这些人员进入监测系统后,跟随有上岗证的专业监测人员学习监测的各种操作,依葫芦画瓢,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计算数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受污染的特殊水体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另外,不少监测单位存在不规范现象,做实验分析人员没有上岗证,写完实验数据报告后,再让有上岗证的人员签字,这种行为给监测质量造成隐患。(二)水质检测指标单一,有机物监测不到位水样监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提供的数据分析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水质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种类非常复杂,超过有机物标准也会改变水质。目前,已将109 种污染物列为水环境监测标准,但对实际污染物的详细分析不科学,缺乏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增加了水质评价的难度[5]。如果仅结合具体项目、补充饮用水资源项目或相应的水资源监测指标对水资源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则监测所得数据明显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应有的质量要求。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水资源持续短缺增加了日常的监测工作难度。(三)水质监督体系不完善水环境系统是整体水质规划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地区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水质
监督体系,监测过程中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影响水环境的检测数据的完备性。检测数据不完备,水利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就得不到发挥,也就不能为水利工程提供指导。在实际的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当地管理部门的一些政策与操作也会影响水质检测结果,降低工作效率,监测结果也会产生偏差[6]。实际工作中水质监测指标不明确,会不利于检测实践,导致水质监测提供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三、解决中国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措施(一)强化专业培训,提高监测人员水平水质环境监测人员是各项水质工作的执行者,对于水质环境监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采用的技术、设备和监督方法的基础上,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水质监测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制定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不仅能提高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更能充分发挥水质监测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有关的环境、水质监督管理人员也要注重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二)完善监测指标,引入现代检测技术目前,我国有多种有机污染物有待检测,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渐增多,因此,有必要区分有机质对水体的破坏程度,为后续的水环境检查提供良好的参考数据。积极运用现代监测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测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物联网技术综合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等,在水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污染源的日
益增多,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愈加繁重,监测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采取单一的监测手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测需求,此时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手段,提升水质监测质量。加强我国水环境监测功能,严格规范监测指标,加强监测力度,将监测指标从水环境中分离出来,不再使用传统的综合管理指标,对水资源进行详细划分,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重新制定监测方法,既不用脱离实际,又满足我国水资源发展需要。(三)严格质量监控,完善监测法律法规水质监测、采样、数据分析应遵循严格的工作流程。取样前,必须用高温蒸馏水对取样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干燥,然后取出。在实验室进行监测时,确保监测前水样的密封性,以防止新杂质进入并影响结果。在数据分析中,对监测数据进行确认,在数据分析和讨论中给出权威的监测结果,同时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国家与相关的地方政府为保证水环境监测顺利开展,应不断加强监测监督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实事求是,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因地施策,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参考文献:[1]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周惠丽,田林锋,陈月霞,童玲. 低碳世界. 2022(32)[2]环境监测中地表水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王振.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10)[3]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贾云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