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5 16:06:48浏览次数:6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浩帙厚重。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世界传统美德的奇葩,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构成了中华民族基本的人文特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积极因素的长期熏染、代代传承,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度,其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维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深厚道德根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储蕴了丰富的内涵。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作用。“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范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其辩证的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整个中华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渐趋认同,进而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践行的基本、主要义务,而非从属、次要义务,被认为是五种永恒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根源性和主导性,其他许多道德规范皆从其引申而来。大力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促进民
族认同、祖国统一的共同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认同,最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层面和精神心理层面的认同。以“仁义礼智信”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最牢固的精神文化纽带,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文化基础。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全体民族成员具有内在的感召力,催生和强化着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感。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了实现中国传统美德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分析和批判,选择要点,消除浮渣,并积极继承,丰富,发展和吸收适合中国传统美德的外国文化部分,从而使中国传统美德更加丰富。 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辩证地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思潮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一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中华传统美德。持这种态度的人把中华传统美德视为铁板一块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他们看不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局限性”。这种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仅不利于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且会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另一种就是全盘否定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把中华传统美德的“民族性”“传统性”贬得一无是处,把中华传统美德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主张“要反传统”,彻底“摆脱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华传统美德”。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理
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辩证地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赋予中华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论继承还是发展,根本的特质在于扬弃。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是中华传统美德创新的基本形式。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要处理好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坚持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无所谓继承。在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的文化建设的需要,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革新和创造,使中华传统美德与现实交融汇合,并且在现实土壤上更加五彩斑斓、缤纷多姿、璀璨夺目、异彩纷呈。三、创造性转化中华传统美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关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要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一要使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中华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二要使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中华传统美德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产物,随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和对中华传统美德反思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创新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依托中华传统美德,立足现实,尊重过去,服务当前又面向未来。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创新的主要文化资源,是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稳固
地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性格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继承和科学扬弃,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面临深刻的变革,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对传统传播手段的颠覆,文化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而当今世界,是一个追求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交融交锋频繁。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价值内涵,进而激发中华传统美德的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源之水。四、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传统美德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特殊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处世方略的反映。正是多民族、多元文化才构成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大家园。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碰撞和文化的冲击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面临的共同问题。世界各国的文化在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在影响着世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价值系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基础,如果丧失了,也就失去了民族自立的根基。中华传统美德是时代的。中华传统美德要保持其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伴随着时代的
变化而不断变革,使其适应世界的潮流。中华传统美德源于时代,并且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而进步与升华。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表现为从源到流的过程,反映时代,注入时代的内容、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活力与时代的价值意蕴,不断地向着现代化演变。考察中华传统美德必须把它置于一定的时空象限之中,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离开了一定的时代沃土,中华传统美德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华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以历史的发展为线条,以物质文明的开发和经济建设为基础,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华传统美德是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下,人们的思想道德模式、思维方式等精神层次的内涵。文化历史形态的科学定位,有利于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保持了连续性和统一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是历史发展内在的思想动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总之,中华传统美德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与时俱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性发展,以利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彰显其新时代的价值意蕴。参考文献:[1]叶进,张文.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1):93-96.[2] 史 晓 宇 . 新 时代 中 华 优 秀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 展 理 路 [J]. 云 南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 报 ,
2019(4):21-25.[3]邓立,杨未.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与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与议 [J].湖北社会科学,2018(11):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