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考试[9022]《发展心理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6 15:09:58浏览次数:6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初等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发展心理学【9022】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温馨提醒:至少选择 2 题做答,写清楚序号,按照要求提交。论述题。共 5 题,选择 2 题做答,每题 50 分。1.人类心理的产生及特点,举例阐述。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3.幼儿同伴关系表现及作用,举例阐述。4.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及其表现,举例阐述。5.你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什么?1、人类心理的产生及特点,举例阐述。答:意识是界定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人脑最高级的反映形式,是人所觉知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自觉的认识、体验和意识活动的统一。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概括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一、概括性 “凡是这样必那样”,对客观事物有这样的认识就是概括。例如,人类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些概括性认识:“凡水都可以灭火”、“凡金属都可以导电”等。概括性是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主要标志。例如,有一个这样的实验,研究者用一个铁丝网编成灶,灶口有火封住,灶内放着猩猩爱吃的食物。猩猩只能看见却不能取出来吃。旁边放着一个安装着水龙头的水罐和一个水杯。研究者让猩猩学会了拧开水罐的龙头,用茶杯盛水去把灶口的火浇灭,取出食物来吃。然后将铁丝网、灶口、茶杯和一块跳板放在湖中的一条木筏上,水罐放在另一条木筏上。重现上一个实验的情景,结果,猩猩将跳板放在两条木筏之间,到另一只木筏上拧开水龙头倒了一杯水,回到原先的木筏浇灭灶口的火,取到食物。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猩猩虽然比较聪明,但是它却不能发现湖中的水同样可以灭火,说明即使是灵长类的动物也没形成人类所特有的概括能力。- 1 -
二、目的性(预见性) 目的性是概括性的必然结果。概括性是“凡是这样必那样”,目的性则是“要那样就这样”。“凡是水就可以灭火”是概括性,“要灭火就用水”则是目的性。目的性是当事物没有出现前,就有所预见,按预见行动。如果是按事物的现状去行动,就不能说是有目的性。 目的性也是区分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在活动中,人类是自的在先,行为在后。而动物则是行为在先,目的在后。 三、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就是人能够根据目的和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使客观事物服务于自己。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一)对现实的有意识的选择反映 人对于周围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周围现实的积极活动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总是有选择地进行反映,总是选择自己需要的、符合自己活动目的的东西。这种自觉的、有选择的反映就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之一。 (二)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借助于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人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最本质的规律。人们能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无意识的动物心理根本无法达到的。 (三)保持和监督有目的活动的进行 由于人类的意识活动,人类在进行任何一种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并以此制定计划,指导自己的活动,克服困难,进行反馈,最终达到预期目的。这一过程也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人则可以认识规律,使规律为自己服务。 四、社会制约性 人类意识的发展服从于社会历史的规律,是为人类改造世界服务的。即使是反映自然界的规律,也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人类不论是反映自然界还是反映人类社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心理,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发展。 1.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人们的心理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例如,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现在,人们认为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数量较少,许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加以保护。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的意识内容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2.个体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水平不同,使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也不同。例如,染色工人可以区分出 40 多种黑色,而一般人则做不到。一般人虽然也可以把字写得很小,但微雕人员能够在一厘米长的头发丝上写出上千个字。- 2 -
3.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也不一样。鲁迅先生说过:“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里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大老爷那样,贾府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的”。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他创立了“文化历史的发展理论”,用一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哪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2、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3、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4、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3、幼儿同伴关系表现及作用,举例阐述。答:作用:1、同伴可以满足幼儿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为幼儿提供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3、同伴还是幼儿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同伴还是幼儿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4、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及其表现,举例阐述。答: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成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从同伴接纳和友谊两方面考察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和功能,比较同伴接纳水平不同、有无互选朋友的青少年在友谊质量、交往目标、交往策略、孤独感、人格五因素和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系统功能上的差异,探讨同伴关系变量及其影响因素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以揭示同伴关系、孤独感和同伴关系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对评价青少年的友谊质量、交往目标和策略、孤独感、人格五因素和社会支持系统功能的测量工具其心理测量学指标进行考察。5、你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什么答:(1)、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4)、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