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5-01-05 12:01:31浏览次数:12
  心理健康概述  概念:略。无考点  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角度 特点病理学角度脑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方面发生障碍(颅脑损伤、中毒、感染等)引起的心理异常,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的大脑出现幻觉、妄想也属于此统计学角度利用统计学大多数在统计坐标上分配居中(即接近平均数)者视为正常,把属于两端者视为异常。心理正常和变态仅有一墙之隔“文化学”角度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来判断  对于大多数在小学里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可以判断其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这一心理健康判断的角度为  A.统计学角度   B.文化学角度  C.社会学角度   D.人类学角度   E.病理学角度『参考答案』A    二、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特点智力正常属于人正常活动的最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首要标准情绪良好心理健康者=愉快+开朗+自信;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善于调整人际和谐体现在乐于与人交往+保持独立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交往中积极多于消极适应环境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重目标是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不包括  A.智力正常   B.健康行为  C.情绪乐观   D.意识清晰  E.人格健全『参考答案』D   不属于心理健康的典型表现是  A.情绪良好  B.人际和谐  C.智力正常  D.人格完美  E.适应环境『参考答案』D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阶段心理健康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儿童时期心身发展的特征时期时间段 备注新生儿期出生至 28天具备视、听 、嗔、味、触及本体感觉乳儿期<1 周岁 心身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3 岁 2 岁有 20 多种复杂情绪,3 岁左右可表现一定个性特征幼儿期3 到 6~7岁出现独立愿望,称第一反抗期学龄期6~7 岁至14~15 岁神经成熟 97%,生殖系统 15%,游戏生活过渡到学习生活,有极强的求知欲和破坏力,需保护其自尊心  (二)儿童阶段心理健康常见问题与对策年龄段心理问题乳儿期问题有初步记忆力、简单思维和依恋情绪对策足量蛋白 + 情感联系 + 语言交流 + 功能锻炼 +2 岁或更长断奶 + 矫正不良行为 婴儿期问题情绪易冲动、感染;有低级思维对策鼓励用规范语言说话+训练肢体动作+耐心解答+培养良好习惯幼儿期问题产生初步友谊感、道德感、理智感对策开展游戏活动+讲故事+培养兴趣+参加活动+培养良好习惯+做好学前心理准备学龄期问题思维进一步发展、记忆力循序发展、情感不断丰富对策做好入学后的适应工作+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约束+培养认知,引导思考+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二、其它年龄阶段心理常见问题与对策年龄段 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问题学习,情绪情感(情感丰富、情绪强烈、情绪不稳定、情绪心境化、情绪倾向的定型性爱憎分明),恋爱与性问题 对策学校家庭培养 + 促进自我意识形成 + 性教育 中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问题反应速度和记忆力下降;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家庭和事业的双趋冲突对策重视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监察;积极合理应对生活压力;加强自我心理保健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问题不适应退休;主观健康水平评价差;性生活;对死亡的恐惧对策认同老年特征,提升自身价值;调整曲解认知,增进身心健康;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幸福指数  关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情绪敏感  B.情绪反应强烈  C.情绪心境化  D.情感丰富  E.情绪稳定『参考答案』E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