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古代文学史(三)》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7 11:11:14浏览次数:29
0071《古代文学史(三)》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古代文学史(三)》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阶段)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元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概况、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位及影响。学习古代文学史,不仅需要了解以上知识性内容,还要结合此期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说明文学发展的原因,对于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试题题型如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1 分,共 10 分) 题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题型三:解释题 (每题 5 分,共 10 分)题型四:简答题 (每题 10 分,共 30 分)题型五:论述题 (每题 20 分,共 40 分)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编 宋金文学元明清文学史是承继宋代文学而发展的,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注意掌握宋金文学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史知识。一、宋初文学1.宋代文学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是王禹偁。2.“苏梅”:梅尧臣、苏舜钦二、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四人都出自苏轼门下。三、江西诗派概况北宋后期,黄庭坚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诗歌主张,在创作中进一步发展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大量用典的习气,颇有影响。在他去世后不久,年轻诗人吕本中编列了一张《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认为他们“皆出豫章”。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故江西诗派即由此而得名。南渡后,出现了“学者率学江西”的局面,又有人编了《江西诗派诗》和《江西续派诗集》,吕本中、曾几等也归入江西诗派。宋末元初,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诗派之“一祖”,黄庭坚(有《山谷词》)、陈师道(有《后山集》)、陈与义(有《简斋集》)为“三宗”,遂有“一祖三宗”之说流传。四、杨万里杨万里的诗歌创作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五十二岁时,他开始抛弃师法古人的道路,领悟到诗歌创作的源泉不在古人和书本,而在于自然万象,从此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走上了“师法自然”的道路,开始步入独创阶段,即“诚斋体”的创作时期。他的“师法自然”的理论核心是创造性地发展了吕本中、曾几等的“活法”说,同时,他对晚唐李商隐、杜牧、韩偓等的诗风及手法,也有明显的吸取。不过,其理论也有片面之处,即将诗歌的源泉仅局限于自然景象,这种重视自然的艺术观点,并未发展成为全面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1 从艺术构思方面看,孔尚任在力求遵照历史真实的原则下,非常合适地选择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连带显示南明小朝廷的兴亡之迹。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合,本是明末南京清流文人的一件风流韵事,作者以此事作为戏剧的开端,既表现出复社文人的作风和争门户的意气,又使全剧从一开始便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迹紧紧结合在一起。南明小朝廷灭亡之后,侯、李二人重聚,双双入道,表现的是二人儿女之情的幻灭,而促使二人割断花月情肠的是国家的灭亡。可以说,《桃花扇》艺术地再现了南明小朝廷的兴亡始末。总之,《桃花扇》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五、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风格也相近。这部小说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虚构出全新的小说人物和生活图画,而且还有一个明确的要解释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夫妻关系恶劣的原因)的题旨。小说情节结构也是由此而设计的。六、掌握《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主要包括书中的故事结构的多种模式,丰美的情节,以及小说的诗化倾向,叙述语言的平易简洁,人物语言的多样化等方面,分析如下:1、故事结构的多种模式。(1)《聊斋志异》故事结构的一种模式是人入异域幻境,在宗教文化及受其影响的志怪传奇中,天界、冥间、仙境是人生的理想归宿和善恶的判断所,具有神秘的权威性,令人敬畏。(2)《聊斋志异》故事结构的另一模式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聊斋志异》的中的异类,尤其是女性的,是一人的形神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种属性特附加在其身上。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的,而是艺术的环想。2、丰美的情节。中国古典小说原本就有重故事,讲情节的传统,《聊斋志异》在这方面堪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蒲松龄善于组织故事的开端,引人入胜;又极善于组织情节,他从不让故事平铺直叙,直线发展,而总是让故事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尤为可贵的是,《聊斋志异》的许多曲折的故事情节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围绕主题、围绕塑造人物而展开的;蒲松龄又善于结束故事,各篇故事的结束都丰富多彩,变化多端。3、小说的诗化倾向。《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这不仅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句,还表现与许多篇章成都不得带有诗的品格特征。作者借狐鬼抒情,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多是意象化的,表现得不是世俗的人生相,而是超俗的、理想化的的人情事理,其中蕴含着诗一般含蓄朦胧、甚至不易捉摸的内涵。《聊斋志异》的叙事也具有含蓄蕴集的特点,作者虽然用全知的的视点,却故作含糊,造成扑朔迷离的意味。4、叙述语言的平易简洁和人物语言的多样化。总体来说,《聊斋志异》的语言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诗的基本规范,适应小说叙事的要求,采用了唐宋以来古文词日趋平易的一格,又糅合进了一些口语因素,小说人物的语言尤为显著,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则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写人诸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而有意味的境界,完成了各自的艺术使命。七、《聊斋志异》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化的特征《聊斋志异》里绝大部分篇章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即便是写现实生活的篇章,也往往添加一些虚幻之笔,在现实人生的图画中涂抹上奇异的色彩。从这个角度说,与六朝志怪小说相同。《聊斋志异》里的神仙狐鬼故事,不仅在叙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志怪”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蒲松龄多是有意识的写奇异的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其中便有所寄托、寓意。蒲松龄假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已成为主导的创作意识,他期望读者的不是信以为真,而是能领会给予其中意蕴。《聊斋志异》的中的异类,尤其是女性的,是一人的形神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种属性10 特附加在其身上。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的,而是艺术的环想。狐鬼形象带有些非人的特点,性情完全是与常人无异。《聊斋志异》里的狐鬼花妖形象,也是用作关照社会人生的。他们多数是美的、善的,给人带来温馨、欢乐、幸福,给人以安慰、帮助,可以实现现实的缺憾。还有一种狐鬼花妖,他们的性格、行为表象的是一种情志、一向,可以成为象征性的文学意向。八、《儒林外史》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杜少卿:杜少卿是作者的自况。他的主要事迹与吴敬梓基本相同,而且是按照生活中原有的时间顺安排。作者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素材,通过想象虚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儒林外史》是包含着作者的血泪,熔铸着亲身的生活体验,带有强烈的作家个性的作品。杜少卿是作者称颂的理想人物。他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杜少卿对朝政认识得很清楚,他装病拒绝到朝廷任职,背离科举世家为他规定的人生道路。杜少卿傲视权贵,去扶困济贫,乐于助人,有着豪放的性格。杜少卿既讲究传统的美德,在生活中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世俗挑战,追求不受拘束的生活。他非常讲究孝道,尊重自己的父亲。因此,他对于父亲的门客娄老爹也非常尊重,养在家里服侍。但他又是一个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人。杜少卿对当时盛行的迷信做法非常反对,比如看风水,迁祖坟。他在生活中不受封建礼教束缚。他牵着娘子的手走路,震惊乡里。他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与摧残,他笃于夫妻情爱,反对纳妾。杜少卿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比如朋友们到他的家里做客,都各随其便。杜少卿和六朝文人一样反对名教,而提倡人性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解放。杜少卿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仍然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家产将要耗尽的时候,仍捐银子修泰伯祠。他的行为不为周围亲友所理解,找不到知己,陷入苦闷和孤独的境界。杜少卿与传统的儒生相比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少了一些迂阔古板,与六朝名士相比,有着传统的道德操守,少了颓唐放诞。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任务,既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又闪耀着时代精神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除了杜少卿之外,庄绍光、迟衡山等真儒名贤,也是吴敬梓推崇的人物。他们因“我道不行”而“处”而不出,但是,他们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渴望能实现自己改造社会的理想。九、《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吴敬梓怀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这是他采取了讽刺的手法去抨击现实。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简单的论述了中国讽刺小说的渊源和发展,认为《儒林外史》经讽刺艺术发展到了新的境界。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人事的矛盾,显示其中蕴含的意义。《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委婉而又锋利的讽刺,把崇高与滑稽结合在一起,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作者敏锐地捕捉着人物的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儒林外史》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十、《长生殿》的意蕴和艺术特色《长生殿》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离合生死之情是与安史之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着深邃的历史内涵。11 《长生殿》上半部表现出尊重历史、重视真实的精神。洪昇在上半部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长生殿》前后两部分是不一致的。前一部分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写幻,是鼓吹真情。从结构上说,两者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长生殿》长达五十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各种传说,内容非常丰满。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极清晰,组合得相当紧凑而自然。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交错,将传奇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长生殿》的曲文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其长处在于浓厚的抒情性,能够声情并茂的表达出人物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十一、《红楼梦》的创作主旨:《红楼梦》从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围绕着“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红楼梦》写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元春虽然被选了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但却失去了与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最后早死;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他乡;惜春出家做了尼姑;史湘云虽然性格爽朗乐观,但却命运坎坷;李纨终身守寡,谨守妇道,仍摆脱不了“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悲剧;遁入空门的妙玉,最终还是遭到了肮脏尘世的玷污。晴雯被逐出大观园,抱恨而死;司棋被逐出大观园以后撞墙自尽,金钏被王夫人赶出去以后跳井自杀。大观园中少女们的悲剧一部分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导致的,但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导致的,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曹雪芹不仅哀悼美的被毁灭,而且深刻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从整部作品看,《红楼梦》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其注解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穿在《好了歌》里的中心思想是“变”。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红楼梦》的作者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同时,又因为新的人生依然朦胧而倍觉感伤。既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而是以一种真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入世的沉迷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望解脱,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正因为曹雪芹的笔,触及到了人生的悲剧本质,所以《红楼梦》才具有了永远不朽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十二、《镜花缘》的思想内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学识广博,通经史,尤长于音韵,颇为学者所重,多才多艺,无所不能,但不屑于科举,因此竟无功名,《镜花缘》是他历时 20 年完成的,生前已刊行。《镜花缘》是一部借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小说写武则天篡唐为周,醉后令百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令,因此触怒天帝,被贬谪人间为百位才女,其首领百花仙子名唐小山。后来武则天开女科,百位才女被录取,众花神得以在人间重聚,连日畅饮“红文馆”,各显才艺。十三、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编 近清代文学 一、龚自珍的创作12 诗:龚自珍也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它的诗与散文一样,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个中心,富有社会历史内容,在清代诗坛上是罕见的。龚自珍撕下盛世的面纱,以深邃的史实为诗,把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本质以及没落形式,清晰地揭示给人们,特别具有警示的力量。如组诗《己亥杂诗》(其中《咏史》一首有名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诗人的特立独行,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孤立无援的,它的不少抒怀诗,充满压抑感和孤独感。如《夜坐》。在极度的压抑中,作者有时也追求某种精神上的解脱。如《能令公少年行》。诗歌当中充满忧国伤时而不容于世的压抑感、孤寂感。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龚自珍的诗歌与散文一样富有开创性。他的是基本不出旧体范围,也可以明显看出受到前代一些作家的影响,但他吸收前人的滋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路数,他的诗主要是围绕社会政治抒发感慨,基本倾向是多陈述的笔墨。但它抒发感慨既富有概括力,又涵义深远,多以象征隐喻,富有形象性。龚诗既是政治家的诗,又是真正诗人的诗。其浓郁的诗情近唐,以表意与陈述为主近宋,近唐而不流于兴象空浮,近宋而不流于枯瘠乏象,它融会了唐音、宋调的优点而避其流弊,以宋诗的面子包裹唐诗的里子,有独特的创造,自成一路,为古典诗歌艺术作了很好的总结。二、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主要提倡者是梁启超。他提出了“政治小说”的概念,以强调小说的政治功用。1902 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明确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对小说的价值和特征作了纲领性的系统阐述。“小说界革命”的兴起,“新小说”观念的确立,推动了小说的革新,也促进了晚清小说创作的一度繁荣。内容和艺术都较以前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三、重点习题一、单选题1、关汉卿戏剧《望江亭》的主人公是( ):A、赵盼儿 B、谭记儿 C、宋引章 D 、 周舍2、王实甫《西厢记》中“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两句是谁的唱词( ):A、莺莺 B、红娘 C、张生 D、老夫人3、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属于哪个文学派别( ):A、前七子 B、后七子 C、茶陵派 D、公安派4、杨维桢的诗被称为( )。A、樵歌体 B、台阁体 C、铁崖体 D、同光体5、关汉卿杂剧《单刀会》的主人公是(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黄盖6、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的作者是( ): A、刘基 B、高启 C、宋濂 D、袁凯7、以下哪部传奇是用时事为题材的( ):A、《宝剑记》 B、《牡丹亭》 C、《鸣凤记》 D、《浣纱记》8、《水浒传》在小说类型上属于( )。A.历史演义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神魔小说 D.拟话本小说9、弹词《再生缘》的作者是( ): A、田汝成 B、陈端生 C、侯芝 D、梁辰鱼10、龚自珍的名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以下那篇作品( )。13 A.《远志》 B.《尊隐》 C.《咏史》 D.《秋心》11、《儿女英雄传》的主人公是( ):A、安骥 B、何玉凤 C、张金凤 D、文康二、多项选择题1、元代著名的四大南戏指的是( ):A、《琵琶记》 B、《荆钗记》 C、《白兔记》 D、《拜月亭记》 E、《杀狗记》2、以下哪些作家属于唐宋派( ):A、归有光 B、王慎中 C、唐顺之 D、茅坤 E、王九思3、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指的是( ):A、《浣纱记》 B、《鸣凤记》 C、《宝剑记》 D、《红梅记》 E、《紫钗记》4、下面哪些作品是关汉卿的喜剧( ):A、《金线池》 B、《玉镜台》 C、《西蜀梦》 D、《蝴蝶梦》 E、《五侯宴》5、以下哪几位作家是湖北人( ):A、袁宏道 B、钟惺 C、谭元春 D、袁枚 E、王世贞6、清初的岭南三大家指的是( ):A、屈大均 B、陈恭尹 C、梁佩兰 D、王夫之 E、阎尔梅三、名词解释题1、江湖诗人2、拟话本3、八股文4、神魔小说5、梅村体6、“三言”、“二拍”四、简答题1、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内容。2、分析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3、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特色是什么?4、简述纳兰性德的创作特点。5、龚自珍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色?五、论述题1、分析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结合作品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张生、红娘的人物形象。3、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意蕴。4、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艺术形象。四、习题答案(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C 5、B 6、A 7、C 8、B 9、B 10、C 11、B二、多项选择题1、BCDE 2、ABCD 3、ABC 4、AB 5、ABC 6、ABC 三、名词解释题1、江湖诗人的代表人物有戴复古和刘克庄。理宗宝庆年间,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他们相互酬唱,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14 为江湖诗派。他们的诗大多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但许多诗人思想消极,诗作缺少理想光芒。江湖诗人写作了比较多的古体和七绝、七律,但模拟气较重。2、明后期出现了专门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所写的白话短篇被称为“拟话本”,即模拟宋元话本而成的作品,与宋元话本是承继关系,但又不同。它在题材上重视故事的趣味性,在结构上重视空间和时间顺序,在描写上重白描,语言生动活泼,简炼传神;它们不再是为讲唱使用的,而是供人们阅读的,叙事角度由诉诸于听觉置身诉诸于视觉;拟话本是一种艺术上很成熟的白话小说;由于作家的参与提倡,拟话本的社会地位较宋元话本有一定提高。明后期最著名的拟话本集子是冯梦龙的“三言”。 3、八股文是明代科举考试的规定文体。从表现特点来说,八股文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是对偶性。他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的阐述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振的创作风气。明代八股文创作的名家有归有光、唐顺之等。4、神魔小说是在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等的影响,吸取了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5、吴伟业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它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真《联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加上初唐四杰的词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形对稳定的规范,题材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6、“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答题技巧:首先要审题准确,要针对题目涉及的对象来回答而不能偏题;其次,答题要完整而简要,名词解释题分值不高,不需要长篇大论,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时间。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系统地反映了严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批评观点。他谈到了苏、黄及流行诗风的弊病,对宋诗的发展是一次带有总结性的批判回顾。他主张“别材别趣”、“以禅喻诗”,在此基础上,对唐代及汉魏以来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辨析了历代各种诗体及风格特点。2、(1)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2)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4)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3、(1)构思上力求遵守历史真实,选择侯李二人的悲欢离合,连带显示弘光王朝的兴亡之迹。(2)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4、个人哀伤、历史惆怅与悼亡之心融为一体,情调凄婉;纳兰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5、以史实为诗,充满忧国伤时的压抑感、孤寂感;其诗基本不出旧体范围,重意而多陈述,15 多用象征隐喻,富有形象性。答题技巧:此类题型在回答的繁简上一定要注意与论述题有区别。回答时,应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好这一问题应分几个层次或有几个要点,然后准确、清晰地一一列举或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像论述题那样展开过多。总体上要做到条理分明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准确、不漏要点。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思想内容:爱国情怀的抒发;登临吊古、咏叹兴亡;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描写农村风光。艺术特色:豪放风格,具有特有的意味和韧劲;运用婉约的风格而寓以“伤心人别有怀抱”; 谐谑和反讽;在词的形式和语言上有不少创新。2、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追求爱情,相爱而又不敢爱,不敢爱却又不得不爱。张生怀才不遇,却重爱情,对爱情执着专一,而至于近乎痴傻。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一手促成了崔、张和私自结合,且在紧要关头向老夫人陈说利害,维护崔、张二人的幸福。红娘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3、《红楼梦》从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以及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生命之美的被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经过深沉探究之后所得到的启示。4、贾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他的性格特征是“痴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傻、狂的形式表现出来,包含着对封建伦理道德原则的蔑视,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贾宝玉的痛苦已经超越了一个家庭破败之痛苦和个性压抑之痛苦,他绝望又找不到出路,内心充满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透着诗人气质,散发出感伤的气息。答题技巧:此题型分值很高,在答题时要求不仅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还要举例子较深入地展开,在语言组织能力上相对于其他题型也有更高的要求。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有具体的例证、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让人信服。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16 的思想,这对其诗歌创作的题材造成了明显的局限。五、辛弃疾词辛弃疾词在内容上突破了一切束缚,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爱国情怀的抒发;登临吊古、咏叹兴亡;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描写农村风光。在词的形式和语言上有不少创新。使词在抒情达意的社会功能方面,真正取得了与诗、文平等的地位;他继承发展了苏轼、张孝祥等的豪放传统,开创了苏辛豪放派,并成为豪放词的最高代表,“豪放惟幼安称首”(王士祯《花草蒙拾》);他又是出色的婉约词大家,在丰富词境及增强词的艺术表现力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谐谑和反讽形成了他的另一种独特风格。他集婉约与豪放之大成,登上了两宋词乃至整个词史的最高峰,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陈廷焯誉之为“词中之龙”,他受之无愧。六、四灵诗派“四灵”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和翁卷(字灵舒)。因他们的字、号中均带“灵”字,故称“四灵”;因他们都是永嘉人,又称“永嘉四灵”。作为一个诗派,也称永嘉派或四灵派。四灵诗派标榜学习晚唐,实际上主要推崇姚合、贾岛,有意对抗江西诗派。这批诗人对社会现实态度比较消极冷漠,其诗歌内容主要是表现自己的清净闲适生活和情趣,寄情于田园山林,朋友间赠答酬唱,诗境狭窄,且有粉饰太平倾向,只有少数作品涉及现实。专攻律体,尤尚五律,极少古体,以讲究平仄对仗、锤炼字句为能事,语言精巧,音韵和谐;他们反对资书以为诗,不用典故;以白描见长,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勾画出寻常的景物。他们的诗歌在当时诗坛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西诗派的消亡。叶适编有《四灵诗选》,由书商陈起刊行。七、“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八、严羽及其《沧浪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此后宋人创作的各种诗话在一百四十种以上。其内容大体有记事、考试和文学批评等方面。早期多记事,以资闲谈,在其发展过程中,学术性、批评性逐渐增强,产生了理论色彩浓厚、诗学观点鲜明的诗话,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严羽对什么是真正的诗歌作了正面阐述,明确地提出了“兴趣”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他强调了诗歌特有的艺术本质,排斥理念和说教;强调以盛唐诗人为榜样,把盛唐诗的所谓“兴趣”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强调诗歌的形象思维和韵味情趣。当然,严羽的“兴趣”说是与传统的言志说、教化说、感物说、讽谕说相对的,他对诗歌特质的描述是“无迹可求”,“不可湊泊”,即看不见,摸不着,朦胧神秘,颇有点唯美主义的意味。严羽在说明诗歌性质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其甚为得意的“以禅喻诗”。以禅喻诗之风开始于苏、黄,流行于南宋,主要是以佛家的参禅比喻学诗的“工夫”,严羽一变其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语。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韩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2 得一知半解之悟。严羽将“妙悟”与“学力”对举,意在说明有学力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诗,只有善于“妙悟”者才是真正的诗人。他所说的妙悟,大体和艺术思维、创作灵感比较接近。但严羽也把禅和诗混同起来了。禅宗在讲“如何是禅”时总是恍惚其辞,从来不作正面回答。严羽也认为诗的本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无疑是将诗的本质神秘化了,后人“诗禅等一”的论调也由此而导出。九、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熙丰、元佑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每种宫调,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西厢记诸宫调》。十、《西厢记诸宫调》(1)作者。《西厢记诸宫调》是唯一保存了全本的诸宫调作品,作者董解元。相对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人们称《西厢记诸宫调》为《董西厢》。(2)故事渊源。《西厢记诸宫调》所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中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莺莺传》问世后,文人多有续咏:北宋赵令畤曾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将原故事分为十章,每章缀以曲词,经过曲词演唱,这个故事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宋官本杂剧有《莺莺六幺》,金院本有《红娘子》,均搬演这个故事,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经民间流传和改造后出现的这一爱情故事的新文本。(3)对原作的重大改变。与《莺莺传》相比,《西厢记诸宫调》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提高和变化。第二编 元代文学一、《清平山堂话本》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近人马隅卿先生在影印《六十家小说》时,因当时不知此书书名,而此书残本的版心上有“清平山堂”四字,于是以清平山堂命名此书。原书分为六集,即《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篇,共六十篇,现存二十七篇。《清平山堂话本》体例上比较驳杂,如《蓝桥记》、《风月相思》为文言传奇体,《快嘴李翠莲》则是以韵文为主的白话小说。这本话本集保留宋元作品较多,而且很少润饰纂改,是研究宋元话本的较原始的可靠资料。《清平山堂话本》也收了一些明代作品,文字粗陋,内容格调也不高,是介于话本和拟话本之间的过渡作品。二、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首先,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其次,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第四,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使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因。三、关汉卿的杂剧创作1.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一生创作的杂剧有 67 种,今存 18 种。其中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单刀会》《西蜀梦》、《拜月亭》、《金线池》《谢天香》等。剧作可分为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窦娥冤》是关汉卿社会剧的代表作。《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包括社会冲突、道德冲突和意志冲突三个层面。《窦娥冤》的主题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批判和对仁政德治的追求企望。窦娥形象是善良而刚强。3 关汉卿爱情剧如《救风尘》很少单纯描写爱情,而是将爱情同现实生活、社会矛盾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揭露社会问题。关汉卿爱情剧刻画了被压迫受凌辱的妇女形象,歌颂她们追求幸福生活和反抗邪恶势力的精神。关汉卿的历史剧如《单刀会》总是从现实出发去缅怀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现实感受和时代精神。艺术上“多虚少实”,曲折表达自己的感受,洋溢着悲凉的时代情绪。2.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关汉卿让窦娥经历了众多的苦难,使她的性格有了刚直不屈的特点。窦娥又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经历过许多灾难的窦娥,本来很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如果生活没有波澜,她会恪守孝道与妇道的。但蔡婆婆被张驴儿父子救出来后,经半推半就的应承了张氏父子蛮横无理的入赘要求。于是,摆在窦娥面前的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要么唯婆婆的意志是从,改嫁张驴儿,要么不依从婆婆,更不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窦娥选择了后者,这样她首先要与自己的婆婆发生冲突。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针锋相对。她的抗争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窦娥相信官府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胡作非为。但窦娥没有想到,官府竟然一团漆黑。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毒打,窦娥忍受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这就是窦娥的悲剧性格。她的遭遇,典型的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窦娥本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要苍天证明她的清白无辜。关汉卿写窦娥发誓后,浮云蔽日,阴风怒号,白雪纷飞,这一片浓重的悲剧气氛,把窦娥含冤负屈悲愤莫名的的情绪推到极限,很明显,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3.《窦娥冤》的戏剧冲突:《窦娥冤》的戏剧矛盾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和意志冲突。首先,高利贷的经济剥削,地痞流氓如张驴儿父子的社会恶势力,和窦娥两种社会势力之间的冲突;另外还有传统道德和不道德的冲突,如窦娥守节守贞的传统道德和鄙夷贞节的冲突;此外还有窦娥内心的意志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不得不遵守道德之间的冲突。四、王实甫《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崔莺莺、红娘、张生形象。崔莺莺形象:《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追求的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在她心中,“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再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又冷静,聪明又狡狯。莺莺的形象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急切,又忐忑,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张生形象:他是一个“至诚种”,至诚,使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张生是个风流潇洒的人物,他出场时的一曲[油葫芦]描述“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的黄河景色,充分表现出文采风流和豪逸气度。但王实甫塑造张生形象时,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表明它一旦坠入情网,竟成了一个“不酸不醋的风魔汉”,痴得可爱。他对莺莺有执著的爱,并有着大胆追求爱情有鲁莽的性格。红娘形象:4 在《西厢记》里,王实甫把红娘放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同时起一个监视的作用。但她从心底里不满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束缚,在觉察到崔张二人的情意后,一心想帮忙。她愿意为莺莺穿针引线,又知道莺莺的脾气,于是只好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她要对付小姐,又要对付老夫人,承担着种种压力,又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尽心尽力。王实甫越写红娘“两下里做人难”,就越生动的表现了她机智倔强的个性。汤显祖说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她以运筹帷幄的军师比喻红娘,无疑是看到了她在崔张爱情纠葛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从而给与高度评价。五、《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中展开的。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陵归葬的几个月。王实甫把崔、张二人偷期密约这一春意盎然的事件放在灰暗肃穆的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强烈的矛盾,使整部戏充满了强烈的喜剧色彩。从戏的开始,王实甫便写母女各有各的感伤,一方面是老夫人感伤于逐步冷落的家世,另一方面是莺莺受严格管教,却抑制不住对爱情与自由的潜在诉求。作品微妙地揭示她们感情的差异,为戏剧冲突的发展定下了基调。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的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不容许。《西厢记》在矛盾的开端,尽管没有安排老夫人和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观众看到,在崔、张鹤红娘三个年轻人的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夫人的阴影。接着剧本出现了三个戏剧高潮。第一个高潮:在崔、张彼此有情,却无计可施时,孙飞虎事件出现了。王实甫把它作为戏剧冲突的催化剂,使气氛突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当张生计退贼兵,本来答应婚事的老夫人忽然赖婚,双方的矛盾激化,剧本便出现了第一个戏剧高潮。第二个高潮:赖婚以后,王实甫让戏剧冲突转移了。莺莺、张生不甘心有封建家长摆布,使他们合法的要求受挫,便以“非法”的行为追求感情的满足。在这过程中,崔、张与红娘三个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莺莺既要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她的影响,又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在不知道红娘已经转为同情她的情况下,既要利用红娘,又觉得红娘碍事,还要表现出小姐身份的尊严与矜持。于是她挖空心思,对红娘遮遮掩掩。她对张生虽然十分钟情,但要迈出非法的一步,又有许多顾忌,许多尴尬。因此她的举动语言,就总是真真假假。红娘已决心帮助小姐,却又不能明言,她既埋怨小姐对她耍滑头,又怕消息泄漏了以后,被小姐倒打一耙,因此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张生一方面执著的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他越是束手无策,就越是显得痴痴迷迷。在赖简一折中,作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性格冲突,也使剧本出现了第二个高潮。第三个高潮:“酬简”一折,王实甫写崔、张如愿以偿,他对情的极力张扬,是对封建礼教长期压抑人性的反拨。当年青一代以非法方式满足了情的追求时,势必受到封建力量的粗暴干预。“考红”一场,王实甫写老夫人气急败坏,审问红娘,剧本便出现第三个高潮。当老夫人厉声传令,考问红娘,崔、张走投无路,胆战心惊时,作者却写红娘一席话解决了问题。这一席话,恰恰是封建礼教之乎者也的大道理。老夫人经过掂量,只好勉强答应了婚事。不过,“考红”以后,老夫人虽然又一次退却,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老夫人让张生立刻赴京赶考,提出考上了才能回来见她的要求,实际上是做了又一次赖婚的准备。第五本中,张生考上科举,衣锦还乡,郑恒跳出来了。本来就希望亲上加亲的老夫人听信谗言,果真要赖掉张生的婚事。但是,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始终不渝,红娘据理力争,白马将军也给予有力的支持。这样相互对立的力量剑拔弩张,把全剧的冲突推上最高潮。总之,《西厢记》的戏剧情节,环绕着两条互相缠绕的线索展开,涌现了多次矛盾激化的5 场面。她一环扣着一环,一波接着一波,有起有伏,有开有阖。在每一次戏剧冲突中,作者总是使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是写青年一代节节胜利,封建势力节节败退,并且处在被嘲弄的位置。从整部戏看,冲突是尖锐激烈的,却又处处显露乐观的前景。其格调从根本上来说是轻松明朗的。六、四大爱情剧元代戏剧作品中,名列四大爱情剧的是《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七、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八、南戏的含义南戏:南戏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永嘉杂剧”、“杂曲”。为了与北方杂剧区别开来,就称其为“南戏”。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元代末年高明所作的《琵琶记》。九、元代散曲的三类作家第一类是书会才人作家。这一类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王和卿。第二类是平民及胥吏作家。这类作家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第三类作家是达官显宦。这类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第三编 明代文学 一、高启、袁凯、宋濂、刘基等作家的创作情况明初众诗人中,高启是最有成就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被称为“吴中四杰”。此外,袁凯是一位值得一提的作家,他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在散文创作领域,宋濂与刘基是值得注意的两位作家。刘基作品中的寓言故事颇有特点。《郁离子》便是刘基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著的一部寓言散文集。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意图。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标志着白话语体的形成。《水浒传》熟练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使用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2.塑造了丰富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决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几十个主要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尤为可贵的是它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的各个不同。3.在艺术手法上体现了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水浒》中的英雄好汉尚不脱“超人”的气息,作者在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把他们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徒手打虎、花荣射雁,石秀跳楼等,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又把超凡的人物放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让他们在市井西民中周旋;在用重彩浓墨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到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这样就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4.结构非常巧妙。《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层层推进。在七十一回之前,小说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重要人物,将其上梁山之前的业绩基本写完,然后引出另一个或另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这样环环相扣,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英雄人物串联起来。全书虽为一个整体,但各部分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前半部连环列传体的结构形式,虽然留有改造原有民间故事的痕迹,但也有利于集中笔墨酣畅林立的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6 豪杰。三、《水浒传》对后来英雄传奇小说的影响:《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对于《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英雄传奇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四、台阁体和茶陵派各自的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指的是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学的发展步入低潮期,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答制作,题材通常是歌功颂德,艺术上追求平正典礼,这样的作品很难让人感受到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作者真实的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使作品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无艺术生命力可言。茶陵派:从成化倒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取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李东阳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在当时的文坛有很高的声望。李东阳等人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台阁体文学发动了一次冲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的是对法度声调地掌握。他的文学主张从文学本身的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是无可厚非的。五、前后七子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前七子:前七子的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等,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他们诗酒酬和,研讨艺文,倡导复古,意气激愤。寻找文学的出路,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这就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前七子的某些复古论点透露出他们对文学现状的不满和对文学本质新的理解,反对文学主理,认为文学应重视真情,将民间创作与文人学子作品进行对比,认为“真诗乃在民间”,对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大胆提出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后七子:至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臻、吴国伦等。后七子中以王世贞声望最显,影响最大。从总体上看,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六、唐宋派嘉靖年间的文学复古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代表作有《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为代表。该文学派别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唐宋派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而个人的趣味则有所不同。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七、《金瓶梅》《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金瓶梅》以描写世俗生活中的人物著称,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发展新阶段。八、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九、《西游记》的人物塑造《西游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各自有其特色,能做到物性、人性与神性的统一。比如孙悟7 空,它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犯人的一些弱点,乃至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守“男不与女斗”的规则等。都深深地打伤了明代社会的烙印。《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一种真实、亲切地感受,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之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的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比如孙悟空身上也诸多凡人的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但它主要作为一个理想化、传奇性的英雄,作者让它超越了凡人的感官欲望,他的弱点一般是气质性的,而不是出于个人感官的欲求。与孙悟空不同,猪八戒尽管是天篷元帅出身,长的长嘴打耳,其貌不扬,且更像一个普通人,更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猪八戒的弱点,往往是出于人的本能欲求,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著的追求理想,他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他身上,无疑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但同时往往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和同情。《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他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十、李贽的思想李贽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标新立异而对当时文坛产生很大影响的文学家。李贽的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从正面肯定了人的生活欲望的合理性。他否定了传统思想权威至高无上的偶像地位,强调个体自身的价值,这些重视个性与肯定人欲的意见,激进尖锐,对晚明社会反抗传统价值体系起着启蒙作用。李贽的文学观念也多包含着离经叛道的因素。他在那篇著名的《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所谓“童心”,及时“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因此,天下之至文,都必须真实坦率的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十一、公安派公安派是晚明文学领域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是他们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摆脱道理和知识的束缚,强调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十二、“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第四编 清代文学 一、“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二、清初遗民诗人8 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的作品。著名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归庄、阎尔梅等。他们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熏陶,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救民的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诗篇,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一代之际惨痛的历史事实和民族共有的感情,沉痛悲壮,开拓了清诗发展的新天地。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三、清词创作1.清初词坛词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曾在两宋度过了黄金时代,元明两代呈现衰落的趋势,到了清初,词发生了转机,成为彷徨苦闷的文人委婉曲折的抒发心声的方式。作者蔚为大观,出现了地方性的词人群和大的唱和活动,以陈维松为首的阳羡词派和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的形成,词的创作呈现了中兴的局面。陈和朱都抛弃了词为“小道”的观念,认为词与“经”“史”同等重要,他们的词取材不尽相同,但都开拓了词的新境界,出现了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清初的词人无论从规模或成就上讲,都再次显示并发展了词的特异的抒情功能。2.纳兰性德词:清词振兴的硕果是纳兰性德,他厌倦仕宦生涯,产生“临履之忧”的恐惧和志向难酬的苦闷,再目睹官场的腐败,心中充满失望和烦恼。个人命运的哀伤和回顾历史引发的惆怅,同悼亡的心灵创伤融为一体,酿成凄婉的情调,贯穿全部词作。纳兰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爱情词低回缠绵,是其词作的重要题材,尤其是为爱妻卢氏写的悼亡词,不仅极哀怨之致,也显示了纯正情操。总体来说,纳兰词真挚自然,清新秀丽,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在笔端倾泻,他还吸收李清照、秦观的婉约特色,铸造出个人的独特风格。清词的代表作家除了纳兰性德之外,还有朱彝尊、陈维崧等。四、《桃花扇》的创作主旨和艺术特色:《桃花扇》描写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显然是受到了曾经亲历其事的遗老们的影响,从一定程度说是代他们进行历史反思,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文化思潮的反映。《桃花扇》坚持真实原则。《桃花扇》演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真实的原则,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旺的历史面目,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只是迫于环境,不能直接展现清兵进攻的内容,有意回避、改变了一些情节。孔尚任对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虽然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加了点虚幻之笔,但总的来说,作者的褒贬、爱憎是颇有分寸的,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桃花扇》中人物形象众多,且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他们在剧中是最高尚的人。他们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人格,使清流文人相形见绌,更不要说出在被批判地位的昏君、奸臣。这是有现实的依据的,反映着晚明社会中部分妓女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剧中形成的贵贱颠倒的对比,不只是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尊贵者不尊贵,卑贱者并不卑贱的愤激情绪。这在当时许多旨在存史、寄托兴亡之悲的稗史所不具备的。尽管孔尚任对人物褒贬还是使用传统的道德术语,如“忠臣孝子”之类,但其褒贬标准却扩大了“忠”的内涵,由以朝廷、皇帝为本变为以国家为根本。剧中把国家放在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其意义也就超越了明清一代的兴亡之悲。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