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文字学西南大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2 14:09:20浏览次数:69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课程名称【编号】:文字学【0209】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请在下列试题中,任意选择 4 题作答。每道题 25 分,共 100 分。一、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25 分)答: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战国文字。二、简述甲骨文的特点。(25 分)答:1.形体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图象,是原始记事方法绘画记事法的继承体,但从整个文字体系来看,其形体己经过了符号化的改造,在线条化和规范化方面都己具有相当的规模。1.形体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图象,是原始记事方法绘画记事法的继承体,但从整个文字体系来看,其形体己经过了符号化的改造,在线条化和规范化方面都己具有相当的规模。3.处在不定型文字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因素,字型多不够固定,异体字繁多。4.有相当数量的合文。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5.笔画有直笔、圆笔、粗体、细体,但是一般都是瘦硬的细线,笔画多方折。这是因为甲骨文字多是用刀刻写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或直接施刻,或先书而后刻,銅刀、玉刀刻划锋芒较明显所致。有些圆形之体往往刻成四方或五方形,如“日”字;有些肥体之物,往往只刻个轮廓或改用其他线条代替,如“天”字上本象人头,则刻成方框或一横。这样一来,其字体的象形程度间或也大打折扣。 6.行款比较自由,可直可横,可左可右,但是一般直行书写,即每行字从上到下字字相连,一行写完,另起一行,而提行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段落一般是由下向上排列,以先下后上为序。三、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25 分)- 1 -
答: 西周金文有如下特点: 1. 新的独体字很少出现,有声符的合体字明显增加。其表现为:一是甲骨文中原无声符的字被加上声符。例如“其”字甲骨文象簸箕形,金文中有加声符者;“宝”字甲骨文为会意字,金文多加声符“缶”。二是甲骨文中很少见的一些部首的形声字数增多。例如心部、金部、衣部、言部的形声字,在金文中大量出现。 2.字形较甲骨文稳定,有的字和偏旁逐渐趋于定型,异体字相对减少。例如甲骨文“逆”字有从彳、从止、从辵(辶)三种偏旁者,西周金文基本上固定为后者。儒家代表人物孔子3.虽有合文,但是较甲骨文数量大大减少。其拼合方式常见的为上下拼合式,其次是兼体式、加合书符号式、加重文符号式,例如:小子、至于、公孙、公子孟、大夫、子孙、受有佑、孝孙、旅衣、之所、明月、上下>4.块面笔画逐渐线条化,曲折笔画逐渐平直化。早期汉字源于图画,所以有相当一些文字不是由线条构成,而是包含了成块的笔画,很难涂写;同时随所象客观物体的外形而出现各种曲折蜿蜒的笔画,不便书写,这些文字风格在西周金文中逐渐发生了变化。例如“王”、“父”和“正”三字的西周早期金文到西周晚期金文的变化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5.行款基本固定,一般从右往左直行书写,成为后世汉字书写的典型款式。在西周晚期每篇铭文字体的大小也渐趋一致,甚至还出现了打格子书写的现象,力求字形方正匀称,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式。四、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25 分) 答:六国古文,从字形结构上讲主要有如下特点: 1.有声符的合体字迅速发展,出现大量形声字,转注字。例如加邑字旁表国名、地名的有声符字就出现了近一百个。 2.假借现象相当普遍。例如,借“乌”的异体字“於”表介词“于”,借“ ”表代词“吾”,均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借“几”为“其”,借“甘丹”为“邯郸”,均为本有其字的假借。3.省变、讹变变体字繁多。例如马字,把象马侧视形的字中马身躯部- 2 -
分省掉了;年字燕国文字把从人从禾的会意字中人讹成土。4.偏旁位置不固定,异体字多例如攻字玺字。一个字各诸侯国写法不同,同一国内写法也有差别。 5.仍有合书文字,其表达方式比商周合文复杂。例如:司马,游子,寡人,上官。6.文字美术化,字形或附上鸟虫形,笔画上或加点或故作波折或拖着长尾。例如:楚王饮肯盘之上文字均托有长尾,而越王州句剑之上文字都附加有鸟形,字形华丽秀美,富有装饰效果。-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