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8-26 10:08:31浏览次数:262009 年山西省党群系统考试录用公务员 (参照公务员)笔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 分 # 时限:150 分钟 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 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的背景材料,按题目要求依次作答,答案写在指定位置。 4. 用蓝色、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用铅笔或其它颜色笔作答一律无效,并不得在卷面上做任何标记。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1.2009 年 4~5 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生态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的社会信息,得出2008~2009 年度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 60.1,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至此,我们连续 5 年发布的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首次超越 60 分的及格线。 这一年,人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认知不断提升,满意度上升,悲观预期和程度已有降低。源于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内在矛盾,地方政府和企业依然被认为是引发环境问题的“罪人”。相对2005 年,中国人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上升,但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捍卫自身环境权利方面依然薄弱,中国的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人们的环境维权不断觉醒,媒体是最重要的求助对象。但中国公众在环保方面的知行并不统一,在生存危机的压力下,环保的认知遭遇“缩水”。中国环保知行不一。 在 5456 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垃圾处理依然是人们认为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尤以水污染为最,以 89.3%的得票高居首位。这一调查结果与之数年前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余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还包括“土地沙漠化和沙灾问题”(39.4%)、“噪音问题”(38.6%)、“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34.9%)、“水土流失问题”(34%)、“气候变暖问题”(31.8%)。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 年全国监测的 519 个城市中,有 399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 76.9%,比上年提高 7.1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的 409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 55.0%,比上年提高 5.1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20.8%,比上年下降 2.8 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 8295 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65.3%,比上年提高 三、作答要求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该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20 分) 要求: 1.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2.要点概括准确、简明; 3.字数不超过 200 字。 (二)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30分) 要求: 1.对策建议条理清晰、有条理; 2.对策建议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3.卷面整洁,字数在 600 字以内。 (三)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背景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 800-1000 字。
2009 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该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20 分) 要求: 1.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2.要点概括准确、简明; 3.字数不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捍卫自身环境权利方面依然薄弱,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环境恶化的严峻性。二是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公众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三是社会环保行动宣传、相关制度和硬件的建设不足,公众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落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落后政绩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严格控制企业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30分) 要求: 1.对策建议条理清晰、有条理; 2.对策建议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3.卷面整洁,字数在 600 字以内。 【参考答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行为和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维护自身环境权利方面还比较薄弱,城市污染开始向农村渗透,环境污染情况依然严峻。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第二,我国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的法律意识薄弱,诉讼成本高造成了公众环境维权的无所作为。第三,目前社会环保行动相关配套制度和硬件的建设不足,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行为和环保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为了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首先,各级政府要改变旧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经济,以宏观经济手段引导企业投资导向;严格控制行业准入制度,暂停“两高一资”项目审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相统一。其次,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严惩;努力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增强公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环境的权利。再次,加强社会环保行动的设施、宣传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软硬件建设,鼓励和增强公众的环保行为、环保理念,将环保行为和理念向全社会推广,增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最后,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背景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 800-1000 字。 【参考例文】 知行合一 #加强环保 进入 21 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上升,但是,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不容乐观,环保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地方政府追求 GDP 的同时没有兼顾经环境的保护,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淡漠,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强
大惯性,使得中国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有着相当的差距。因此,要在政府的引导下,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加大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面对重大挑战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环保危机。要明确投资导向,主动转型,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型,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同时要进行能源消耗的审核和环境影响的评价,暂停“两高一资”项目的审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长期以来,各种传媒的监督力量取代了法律,这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中国的法制法规还比较粗糙,这都影响了人们对环境的维权。环境保护工作要在法律的配合和强制约束下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再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主要目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最后,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和改造不利于环保观念的价值标准,培育友好的环境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另外,应该加大媒体的监督和曝光力度,对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曝光。 “天地人和,物我为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