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信息加工理论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54浏览次数:129
注意信息加工理论一、瓶颈模型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的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这些理论解释了注意的选择作用的实质,以及人脑对信息的选择究竟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上。 1.过滤器理论 1958 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持(Broadbent,1958)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虑器理论(lter theory)。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 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例如,在双耳分听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Gray,1960)。 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了衰减理论(aenon theory)。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方:①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的 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②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Deutsch et,al,1963)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曼(Normen 1968)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沦或记忆选择理论。 4.多阶段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上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Johnston&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上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多阶段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上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二、能量模型 1.认知资源理论 上而介绍的几种理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假设,试图解释注意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机制。这些理论都假设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认为进入感觉器官的刺激必须经过它,才能得到后续的加工。认知资源(cognive capacity)理论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相同。例如,对一个熟练司机来说,开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可以毫无困难地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但是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开车,这时他和别人的谈话可能不得不停下来。认知资源理论认为,与其把注意看成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2.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Shi-rin&Schneider,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automac processing)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沣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如骑自行车)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选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3分
  • 贡献者:黄老师
  • 售价:1
  • 时间:2023-05-06 15:05:54
  • 大小:24 KB
  • 格式:docx
  • 页数:3页
  • 下载:0
下载文档
编辑推荐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90
建立有效的师德氛围 95
课程观与教材观标准 89
心理学研究的不同视角 111
感觉现象 115
意识的其它状态 82
创造性和想象 107
能力的种类与结构 117
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基准 82
教育目的概述 79
我国教育目的 108
素质教育 70
暂无广告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