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谢灵运诗歌的艺术成就
发布时间:2023-05-27 10:05:08浏览次数:43试论谢灵运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山水诗鼻祖”,曾流传下了“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一系列历代传颂的名句。对于他的诗歌,前人有不少评述。钟嵘说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胡应麟说,“康乐清而丽”(《诗蔽》外编卷四)。钟惺也说:“灵运以丽情密藻,发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有香。” (《古诗归》卷十一)这些评述都谈到了谢灵运诗歌的新和丽的特色。谢灵运写作的对象是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没有多少可借鉴的技巧,要成功地把奇秀的江南山水反映在诗篇里,作家必须自铸新辞,精心刻镂。谢灵运的山水诗所以超越前人,原因就在于体现了这一方面的新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一、 善于色彩、光线、声调的运用,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谢灵运的诗多选取自然景色中那些色彩鲜艳的部分,用艳丽的语词,来描绘绚丽的画面。谢灵运的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与他“富目辄书”的表现方式有关的,他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而为了充分展现其所见到的景物,便不得不借助于铺陈排比等方法 ,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累赘的特点。如《晚出西射堂》:“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山峦浓重的青黑与枫林热烈的赤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青、翠、红、白,错杂纷陈,参差掩映,眩人眼目,不仅给人一种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美感,而且还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这妩媚画面的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活灵活现。如《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绿野、白云相互衬托,更显色彩鲜明,清新喜人。又如“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等,这些都是以颜色相对称写景的,表现了生机勃勃、洋溢着生命力的明媚春光。至于光线的运用,也不乏其例。他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描写了傍晚的暮色:“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由于林密壑深,到了傍晚,山间光线暗淡了下来,晚霞也变得模糊起来;在《晚出西射堂》诗中,由清晨林间的晴光转为黄昏的阴沉岚气,又显示了光线的明暗变化。钟嵘曾批评他的诗“颇以繁芜为累。”这种特点,也有人称之为“以赋法入诗”也即把赋的铺陈之法,用于诗歌创作。胡适即云:“谢灵运……受赋的影响太深了,用骈偶的句子来描写山水,故他的成绩并不算好……(他)只能把自然界的景物,更裁割成骈俪的对子,远不如陶潜真能欣赏自然的意义。”二、善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刻划,精雕细琢如《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写了初春的风、阳光、池塘、春草、弱柳、鸣禽等等,一句数景,每景必以准确的字眼形容,极其细腻。在写景之余又写出触觉、视觉、听觉,绪风是“触觉”,“新阳”、“春草”、“园柳”是视觉,“鸣禽”
是听觉。徐徐而来的春风,冉冉而升的太阳,自在而鸣的小鸟,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好。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 ,蒲稗相因依。”“敛”字、“收”字,使人如见造物的巨手在收光敛影;“迭映蔚”、“相因依”,写出水生植物亲密簇拥之状,在对芰荷蒲稗形态的工笔描绘中,尤显情韵具足。又如《登上戍石鼓山诗》:“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苕 ,绿苹齐初叶。”这里对石鼓山的地势、山岭溪流的走向、山光水色和花草竞荣等景象,都描写得很细致,使读者如临其境,一目了然。三、善于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谢灵运的诗歌善于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在与山水草木的情感交流之中,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坎坷身世的感慨,以物寄情,以情托物。如《初发人南城》:“弄波不辍手,玩景岂停目 ,虽未登云峰,且以欢水宿。”在这弄波戏水的豪情逸兴里,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如《夜发石关亭 》:“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放,亭亭晓月映,冷冷朝露滴。”短短六句小诗 ,既点明陆路里程,舟行时日和连夜进发的安排,又描绘出晓月高悬,朝露盈盈的晨景,并于不经意之中透露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孤苦无依的处境。如“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此时诗人通过对萧杀的秋景的描写,来暗示自己遭到贬斥后那种落寞忧伤的情绪。他的山水诗中许多名句往往是在忧郁激愤,情感急迫之下发泄而成的,他的消极情绪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他的颓废忧郁的心态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四、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十分突出的便是对对偶句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比如《晚出西射堂》中的“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答惠连》中的“别时花灼灼,别后叶秦秦”;《东阳溪中赠答》中的“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过白岸亭》中的“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登江中孤屿》中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等等...这些名句,作者都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工整精炼,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之感,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作者通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也大大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并且 ,在他的作品中也大量运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和“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这两句诗中,从第一句的“抱,媚”字和第二句的“趋,媚”两个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诗中的“白云,幽石,清涟,乱流,孤屿”等景物赋予了人的感情,使这些无生命的景物变得活跃起来,显得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充满活力。也让读者更容易受到美景的感染 ,我觉得这也是谢灵运写作的一个特色。五、结构独具特色在诗歌的结构上经常采用“写景玄理”的章法,在游赏山水之余,将山水带来的愉悦引向哲
理思考,以玄理或佛理来解脱内心的苦闷。如《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这首诗写诗人从南山出发前往北山的沿途所见所感。前四句写明出游的地点、时间和行程,后十二句即描写沿途所见之景,最后六句则从所见景物中引出诗人所感,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孤高的个性,使他体会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境界。又如《过白岸亭》通过对永嘉白岸的山川风物描写,表达了诗人从中感悟的人生哲理,在诗中“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二句,诗人巧妙地将《老子》中“吾不知其名,强为之曰大”与“曲则全,枉则直”的哲理,跟青翠的山色与渔钓的野趣融汇一起,不露痕迹地表露了诗人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之道的玄理。《登石门最高顶》诗认为,深沉无欲为紧要处,要遵守养生之道,甘处贫穷,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以期达到物我不分、无忧无乐的境界。《登池上楼》、《游南亭》等诗,也都在景情交融之中,巧妙地汇入了哲理的感悟,从而体现出富有美感的“理趣”风格,使诗人纪游之情与所悟的人生处世哲理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可见,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诗人在山水景物的细致描写中熔铸了自己的情感及对人生、宇宙和道的感悟与探索。《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能新能变,方是创造。“新变”是谢灵运在诗歌上的最大贡献,他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他讲究诗歌的整饰和华美,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无疑是有影响的。当然,我们也无庸讳言,谢灵运在描摹山水时,由于过分追求新奇富丽,也出现了繁复冗滞的毛病。但是瑕不掩瑜,他的艺术成就应该是主要的。参考文献:[1]章培恒等编.谢灵运鲍照诗选译[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2011.[2]王辉斌.谢灵运未交游陶渊明探说[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3] 邓彦君.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风格探论[J].诗苑纵横,200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