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综合》第二章心血管系统

发布时间:2025-01-11 09:01:40浏览次数:24
第一节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 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不到 10%。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人为界定的。  根据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WH0/ISH)确定的标准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的规定,18 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  1.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   2.收缩压≥ 140mmHg 和舒张压< 90mmHg 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3.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 1~3 级。分类 收缩压 舒张压正常血压 < 120 < 80 正常高值血压 120 ~ 139 80 ~ 89 高血压 ≥ 140 ≥ 90   1 级高血压(轻度) 140 ~ 159 90 ~ 99   2 级高血压(中度) 160 ~ 179 100 ~ 109   3 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90  诊断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必要时,如疑似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血压。高血压的诊断必须是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 3 次 血压测定所得为依据。  对已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作诊断性评估,以便进行危险分层。用于危险分层标准一般包括 4个内容:  ①血压升高水平;  ②是否有影响预后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③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  ④是否存在相关的临床并发症情况。诊断性评估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1 级【140/90】2 级【160/100】3 级【180/110】0 个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1~2 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3 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糖尿病或并发症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危险因素:  年龄:女 65;男 55 岁  吸烟  高血糖  高血脂  肥胖  家族史   左室厚  尿蛋白  血压控制目标值: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压高度有密切关系,因此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  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 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 但不低于 65~70mmHg  男,32 岁。平素体健,今日体检发现 BP 152/96mmHg。其母亲 1 周前因“脑出血”去世,刚处理完后事。患者目前的诊断是  A.高血压 1 级  B.高血压 2 级  C.高血压 3 级  D.不是高血压  E.暂不能诊断『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目前患者情绪是不稳定的,而且只是一天的测量结果,所以,目前是不能作出诊断的。  患者,男性,45 岁,高血压病 3 年,血压 150/95mmHg,同时患有糖尿病。该患者高血压病应诊断为  A.高血压 1 级,低危组  B.高血压 1 级,高危组  C.高血压 1 级,很高危组  D.高血压 1 级,中危组  E.高血压 2 级,低危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是高血压患者,且患有糖尿病,所以,高血压等级是很高危,答案是 C。  男,76 岁。高血压 1 年,血压波动 170~190/60~65mmHg,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均正常。心电图正常。收缩压控制目标值至少低于  A.140mmHg  B.170mmHg  C.130mmHg  D.150mmHg  E.160mmHg『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的控制目标是 150mmHg 以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小于  A.130/80mmHg  B.150/90mmHg  C.140/80mmHg  D.130/90mmHg  E.140/90mmHg『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心脏疾病,也叫缺血 性心脏病。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很多,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痉挛、肌桥形成、起源异常、炎症、夹层、创伤、栓塞等。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吸烟 年龄高脂 / 高胆固醇饮食 性别脂代谢紊乱 遗传背景高血压 糖尿病 缺乏体力活动 肥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