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理课程目标改革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07 11:05:55浏览次数:98国际地理课程目标改革趋势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前期研究报告》(未公开发表),编译了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六个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我们对其中的地理课程目标部分进行了对比分析(详见表 2-4),从中可以看出国际地理课程目标改革的总体趋势。 1 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 通过表 2-4 的比较,可以看出国际地理课程目标的改革体现了当代课程理念的最新发展,顺应了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总体上呈现以下四大趋势: 1.1 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 从横向比较看,各国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多围绕地理知识、地理技能或能力、地理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美国等。 从纵向比较看,各国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由易到难,将教学要求分为 9 个等级。例如,关于区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从低到高分别为“认识自己居住的区域”、“认识其它区域”、“比较不同的区域”。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课程目标,层次也比较分明。在 7 年级“自然资源”的学习中,对“发展研究和交流的技能”的目标要求为:使用适当的词汇,包括正确的地理术语,描述他们的调查和观察;设计比较性的和 speculave 的提问去识别和定义与研究主题有关的问题;从各种原始资料查找和记录相关信息;分析、综合和评价资料;使用各种图表、地图和模型组织信息;使用媒体口头表达、笔记和报告、图画、图表为特殊的目的和与听众交流调查结果。 1.2 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1 强化、细化技能或能力目标 通过表 2-4,可以看出各比较国家地理课程目标强调以技能或能力目标的强化、细化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对来说弱化、淡化具体知识内容。俄罗斯《地球》学科教育标准对技能目标作了十分详尽的规定,其中包括了描述、记录、制作简单的地图;预测天气;地理信息的集成能力
等,突出了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另以日本《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社会编)》为例,在内容标准(2)行政区调查中这样描述: 案例 2-3 《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社会编)》中关于造行政区调查的描述 1.2.2 追求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 表 2-4 中,各比较国家都对情感态度目标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说明了世界各国地理基础教育都十分注重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熏陶。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目标突出强调了个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具体包括:形成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的价值观念;具备地理素质而对社会负有责任感;树立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依存、各种文化并存的观念;形成人类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虽然各国在情感态度目标内容的具体规定上存在差异,但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情感态度目标在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1.2.3 日益强调方法目标的培养 表 2-4 比较国家中,日本和俄罗斯专门列举了对方法目标的要求,这是地理课程目标内容上的一点突破和创新、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看到这是其它各国地理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弱势,当然也包括中国。现在,科学方法教育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国际基础地理教育也日益强调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俄罗斯《地球》学科教育标准为例,其中专门列讲了地理研究的方法,标准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比较的观点、历史性观点、统计学方法、制图法、系统的观点、宇宙航天的方法、地理系统的模型设计和地理生态学监控等。日本《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社会编)》强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地区特点的方法和技巧”。俄罗斯和日本在地理科学方法目标的规定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以为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的研制提供借鉴。 1.3 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 表 2-4 中,各比较国家在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以加拿大、英国、美国为代表,倡导以行为动词为主陈述目标内容;另一种以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为代表,依次罗列具体知识点,我国以往的教学大纲多采用这种形式。加拿大安大略省课程标准中,多次提
到“理解”、“确定”、“解释”、“描述”、“分析”等行为动词,这些行为动词的使用,使目标的表述更加清晰,便于操作和测量,直接具有评价功能。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4~5)课程标准中具体罗列知识点,要求比较模糊,不便于操作和评价。目前,世界各国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目标的功能和作用、增强课程评价的实效性,在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上,多倾向于使用行为动词。 1.4 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一-具有时代性表 2-4 中,各比较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地理课程目标进行了适时的更新与调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除去地理课程目标稳定的核心组成外,目标中不断增加新内容,用来体现社会进步、地理学科、教育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最新要求。如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技能目标中,提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检索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反映了社会进步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俄罗斯《地球》学科教育标准的方法目标中,指出“地理生态学监控”,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2 对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研制的启示 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对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且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 1986~2000 年之间的 5 部地理教学大纲中已有零散体现(详见表 2-4)。总体来说,国际发展趋势对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研制的启示主要有四点: 2.1 强调三种价值取向的融合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任何课程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即哲学基础。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目标取向有三种:“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ves)取向、“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取向、“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ves)取向。国外地理课程目标强调三种价值取向的融合,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我国的地理课程目标则过分注重教育的工具性功能,恰恰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功能(育人功能)。所以我们认为在地理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不应采取二元对立的观点,而应将三种价值取向加以融合,具体内容具体对待,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一般而言,如
果重点放在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上,行为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如果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生成性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如果要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表现性目标较为适宜。总体上,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的研制应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放在首位,其次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2.2 知识要点粗化,说明细化 国外地理课程标准多以主题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一般不再作详细的具体知识点的罗列,但都给予比较多的说明。而我国以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知识要点明显细化,如 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关于南亚的规定,要求掌握印度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原因等,容易导致学生的死记硬背。但有时说明过于粗化,如 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关于中国地形的规定,要求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容易因为教师对标准理解的差异,导致讲授内容的不同。说明的细化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领会标准的内涵,另外知识要点的粗化也可留给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开展教学。 2.3 注重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 相对于国外地理课程目标而言,我国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科学方法的关注较早,但仍然不够重视、研究也不系统,导致地理科学素养培养体系的失衡。虽然我国在 1923 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对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有过明确规定,但也仅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没有对其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国外,俄罗斯《地球》学科教育标准中,对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与归纳,很值得我国借鉴。这就需要我国在地理课程目标的研制中,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地理科学方法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地理科学方法的内涵。另外,就笔者目力所及,国内外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科学研究过程的培养没有明确规定,这正说明地理科学研究过程是国内外地理课程目标改革的薄弱环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2.4 情感态度目标应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国外情感态度目标多强调从学生本身和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地理学科中的情感态度因素,而我国思想政治目标过于注重政治思想的培养,忽视了地理学科本身固有的情感态度价值。一点启示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得到学校地理教育的积极引导,这就要求地理课程目标的研制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应体现合理的教育理念,多学科的学术视野,而不应过多局限于政治思想培养的层面。 上述四点启示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尤其是目标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地理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我们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课程目标的研制结合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实际,吸取国外地理课程标准的合理内核,集中体现了国内外地理课程目标的改革大势。《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社会编)》中关于造行政区调查的描述 a 周边的地区 通过在周边地区开展各种地理事物的调查活动,加深对居住地区的了解,并初步掌握研究市町村特点和地理事物的方法。 b 都道府县 从 47 个都道府县中选取几个典型,考察其地理事物,总结其地理特点,并逐步掌握研究都道府县这一行政级别地区特点的方法。 c 世界各国 从世界各国中选取几个国家,考察其地理事物,总结其地理特点,并逐步掌握研究国家这一级别地区特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