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消费品物流的发展现状与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3 15:05:25浏览次数:88
中国快速消费品物流的发展现状与案例分析摘要: 配送是现代市场中的一种经营方式。在物流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它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对于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来说,尤其是伊利集团这种产品带有从原料到消费全过程需要保鲜特性的企业,产品的配送及其效率就无疑成为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甚至能否生存的关键问题,毕竟现代越发方便快捷的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接受哪怕一点令人心胸为之不畅的食品。时间对于保鲜食品来说就是生命和效益有可能实现的代名词,任何理由都不可能成为质量的折扣。关键词: 配送;冷链;第三方物流一、伊利配送系统概述伊利作为一个全国性品牌,伊利集团的产品销售很大程度依赖于外地市场。牛奶本身就是深受运输半径限制的特殊产业,即使有了畅通的销售渠道,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配送系统和合理的产能布局,也无法实现事业市场目标。因此,伊利在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以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 ,对过去的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了彻底改造,在全国建立起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网络。至2005 年,伊利共建成 12 家物流中心、160 个配送中心和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网络注。自伊利集团建立以来,伊利集团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目前,伊利集团已经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都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2006 年伊利集团“织网计划”(即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所有销售大区都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实现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的运作)得以顺利实施,实现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运作,对每个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伊利集团成为真正有配送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产品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此,伊利集团利用其在全国大多数范围内良好的美誉度和信任度,建设了一个“大网结合小网”(大网是指把中国国内市场划分为几个区域配送网络,小网是由区域内进行配送的企业或个人组成的配送网络),由北及南,由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的配送网络。2005 年,伊利集团斥资 1.7 亿人民币在武汉建成新的基地。建成之后无疑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奶粉产品在南方市场配送效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的要求。武汉奶粉加工项目的建立,是伊利集团构建“中国伊利”配送战略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由于受到产品特性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伊利集团的配送就必须做到灵活和快捷,这对伊利配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伊利配送系统的现状及特点在伊利集团的配送过程中,那就是配送及时,布网科学,且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拥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这样的企业在配送中会比较容易找到高诚信高效率的合作者。这是因为一个生产型企 业不可能实现所有的配送过程都由自己独立承担,那样可能没有什么企业在现代物流活动中依然能够保持低成本高收益。能够合理利用市场现有的先进资源是伊利集团配送的明显优势之一。这种优势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新鲜”。优势是和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伊利集团在设计配送系统时具有如下特点。(一)利用经销商进行本地区配送伊利集团重新定义了客户的概念,做出了“一级配送、二级强化、决胜终端”的决策。一级配送是指将原先一级经销商的业务与配送商的进行整合,使一级经销商按照伊利制定的计划向二级批发商配送产品;二级强化是指伊利集团用自己的销售人员直接对二级批发商进行销售、促销、服务和管理,保证二级商的充分利益,同时维护价格秩序和物流秩序,保证伊利集团产品的旺销;决胜终端是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最终使伊利集团的产品牢牢地占领住市场。伊利集团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将一级批发商作为消费者,而是把二级批发商,最终消费者都纳入其中,并将一级批发商变成配送商,以此思路来开展工作。经销商变成配送商后,原来一级批发商的高风险、高回报,就变成无风险,稳定的回报,从而避免了同一个厂家和不同厂家的经销商之间可能相互压价的情况,并给集团的配送灵活度和配送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企业也可以更好的直接把握市场。经销商职能配送化后,伊利产品既发挥了经销商的配送能力和网络影响力,又可遏制经销制的局限性,直接掌控和疏通下游渠道,维护物流秩序和价格秩序,避免了源自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砸价和窜货现象。(二)建设合理布局的区域配送中心伊利集团根据自己的长期整体发展战略,由北及南,由中心城市至周边城市的建立生产基地、奶源基地,这些生产环节和原料采集环节的丰富,正是效率配送的起点和要点。毕竟伊利集团的配送队伍再富有效率,也无法从内蒙古当天将鲜奶低成本的运到海南消费者的家门口。因此这种点结合面,以大型的物流配送基础发达的城市作为辐射中心,区分省市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来覆盖周边大范围的配送方式,使伊利集团在配送效率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三)配送作业精细化管理在乳制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空间巨大压缩的大背景下,伊利集团要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就必须实施极度精细的科学管理,这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伊利集团在其配送体系中全方位的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对于参与和赢得如今这个接近饱和的竞争市场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微利时代”正在包围所有的企业,配送环节管理得当将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支出,这也就是伊利集团配送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起因和收获。(四)重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伊利集团自 2005 年至今,已经投入了接近 10 亿人民币用于建设新的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 这些基地无疑就代表着更高的配送效率。伊利集团把中国国内市场划分为几个区域,在各个地区都建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通过这些基地伊利集团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把自己的产品配送到当地的经销商、批发商手中。而回归到冷链物流的特点上来说,这些配送又都和很高的设备投入成本支出、较高的维护费用和技术费用相结合,而冷链物流的监控也是相对高支出低回报的。甚至在今年的业界评论中,有人曾经指出“冷链物流在中国将在不短的时间内处于有行无市的状态”。三、伊利集团配送保障体系对于伊利集团来说,搬运费用是不小的费用支出,于是如何降低这一块的成本就成为伊利集团近年来努力解决并已经获得一定成果的领域。这个保障体系的发挥作用首先建立在正确的配送理念之上的。具体来说:(一)产品配送因地而异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和客户成熟与忠诚度,结合产品特征,制定了不同的产品配送方案。比如:产品经销商、零售商的分类、选址、数量、商店是否配有内仓等,都是影响伊利集团做出相应决策的重要因素。(二)中心城市直送或者建设配送中心这里的配送中心是指企业成立的为了更好地完成供应和销售功能而组织的配送系统,是以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物流节点。它把收货验货、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分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集约化和全方位服务的供货枢纽。通过发挥配送中心的作用,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的提高配送效率。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适合或者有必要建立配送中心。只有那些产品流量大,经济比较发达,交通网络相对便利且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大型城市才是伊利集团的配送中心建设的选择。(三)二线城市配送二线城市的各项资源均较为有限。通过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的辐射和覆盖即可较好的满足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的需要。(四)社区店、连锁店须有高效配送中心的支持这些店面虽然通常很小,但是非常贴近百姓生活,也许在流量上并不能代表主体消费力,但企业的美誉度和重程度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关注上。也正由于其店面小或者资金不足,不可能进行大量进货进行合理冷藏,更加需要快速的配送体制以满足不断补充货源的需要。因此配送中心能否及时补货构成了这类商店成功的关键。四、伊利集团配送体系的效果对于伊利集团配送效率的保障效果,我们可以引用伊利集团在华东区域的配送系统建设来说明:伊利集团通过合理地进行设施规划和资源整合,降低了 10%至 30%的成本,更好的实现了市 场占有盈利规模。由于乳制品的配送有其特点不仅对配送的时间有苛刻的要求,对配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伊利集团在进行乳制品配送中心选址和线路安排时,从其对时间和温度高度敏感的特点出发,测算客户反应时间和仓储、配送成本等基本要素进行相应的决策。目前,伊利集团在华东地区由 4 个城市辐射为 14 个区部供货。在配送中心的物流布局上,基本上是一个区部一个仓库,配送中心的布局与销售区域划分保持一致。14 个仓库中任何一个区部的销售网点都可以在本区部的配送中心内订购所需全部类型产品,并得到配送支持。现有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反应时间。当然这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成本问题,比如油价的上升导致配送费用增加和陆桥增加导致的配送距离延长。伊利集团在华东地区配送中心布局划分为浙江大区、沿江大区、南京大区。据各地销量预测和订单需求,各生产厂向各大区下各配送中心直接输送,各大区配送中心之间基本不发生平行输送 ,但各大区内的配送中心根据需要进行移库,以分拣配送货品和整合运力。冷藏库基本可以实现零库存管理,产品在冷藏库的周转速度非常快。取例浙江大区,这一区覆盖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金华等城市。相应对应 6 个仓库,随着销售在二级城市以及乡镇不断地深入渗透,桐庐、建德的销量在不断的上升,杭州现有运力已经无法满足销售的要求,划单现象以及划单吨位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在市场日趋饱和的市场格局下,伊利集团也将配送蔓延至二级城市和乡镇,面对二级城市和乡镇,伊利集团采取打破现有的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配送格局,物流外包,与分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进行了妥善积极的解决。伊利集团还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预测,合理评估交通发展和本地市场结构、公共设施和商业选址、人流物流空间分析等,并相应了制定了五到七年的销售和配送计划,这其中,从配送中心发出和接收货物的运输费用是伊利集团主要考虑的因素。五、参考文献〔1〕赵家俊 于宝琴:《现代物流配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刘志强、丁鹏、盛焕烨:《物流配送系统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陈志群:《物流与配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伊利集团:《伊利集团 2005 年股东大会资料》,2005。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