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放大学《仪器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3-06-09 18:06:48浏览次数:42天津开放大学 20 --20 年度第 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姓 名: 学 号: 成绩: 考试科目: 仪器分析 试卷号: 2606 考试时间: 年 月专业名称: 应用化工技术 考核方式: 开卷 答卷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分光光度法中,双组份含量的测定是依据吸光度的 列联立方程组。2.朗伯-比耳定律中比例常数 ε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单位为 。3.分子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带比 的红外吸收带在更高波数位置。4.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 OH 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 方向位移。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 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6.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依据是 。7.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___________。8.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9.电位分析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10.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此时的参比溶液应采用()A 试剂参比 B 溶剂参比 C 试样参比 D 褪色参比2.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 A 配合物的浓度 B 配合物的性质 C 比色皿的厚度 D 入射光强度3. 某化合物在 max=356nm 处, 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 max=87,如果用 1cm 收池, 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 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 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 )1
A 87% B 2% C 49% D 98%4.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5. 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B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C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D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6.在原子吸收分析的理论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 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B 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 吸收线的半宽度要比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得多D 单色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 即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7.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 ( )A 基体效应的影响 B 光谱背景的影响 C 其它谱线的干扰 D 电离效应8.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氧气和氮气,可选用的固定相为 ( )A 氧化铝 B 分子筛 C 硅胶 D 活性碳9.在电位分析中,最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 A 离子选择性电极; B 标准氢电极; C 银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 10.氟化镧单晶氟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 氟离子在膜表面的氧化层传递电子 B 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C 氟离子穿越膜而使膜内外溶液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D 氟离子在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产生偏差? ( ) A 溶质的离解作用 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决定于 ( ) 2
A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分子的电子结构 C 原子的电子结构 D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3. 以下四种气体吸收红外光的是 ( ) A H2O B CO2 C HCl D N2 4. 下列不属于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原因的是 ( ) A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5. 不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 )A 加入释放剂 B 加入保护剂 C 扣除背景 D 采用标准加入法6.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不可采取的措施为( )A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B 采用最佳载气线速 C 程序升温 D 降低柱温7.以下不属于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的有( ) A 各组分的气化温度不同: B 各组分的热导系数不同;C 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D 钨丝的电阻温度系数不同8.气液色谱法中,与分离度有关的因素有( )A 增加柱长; B 改用更灵敏检测器; C 较慢地进样; D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9.单点定位法测定溶液 pH 值时,不属于用标准 pH 缓冲溶液校正 pH 玻璃电极的主要目的有( )A 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B 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C 为了校正液接电位 D 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10.以下哪几项不属于产生 pH 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主要原因( )A 玻璃膜内外表面的结构与特性差异 B 玻璃膜内外溶液中 H+浓度不同C 玻璃膜内外参比电极不同 D 玻璃膜内外溶液中 H+活度不同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仪器分析: 2.原子吸收光谱法: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3
1.电位法定量分析时,用标准曲线法需要加入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试问 TISAB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装置上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 Fe(Ⅱ),称取试样 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 50.0mL。用 1.0cm 的吸收池,在 510nm 波长下测得吸光度 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当溶液稀释 1 倍后,其百分透射比将是多少? (ε510=1.1×104L·mol-1·cm-1)4
天津开放大学 20 --20 年度第 学期期末考试评分标准考试科目: 仪器分析 试卷号: 2606 考试时间: 年 月专业名称: 应用化工技术 考核方式: 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加和性。 2. L·mol-1·cm-1。 3.弯曲振动。4.低波数 5.该原子所能吸收的特征光谱。 6.A=K×c。 7.分配系数。 8.脱气。 9.能斯特方程。 10.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A 2. B 3. D 4. C 5.C 6. A 7. A 8.B 9.D. 10.D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ABC 2.ABC 3.ABC 4.ABD 5. ABC 6. ABD 7. ACD 8. ACD9.BCD 10. BCD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由于这类分析方法需要比较复杂且特殊的一起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2.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在蒸汽状态下对其原子共振线的吸收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电位法定量分析时,用标准曲线法需要加入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试问 TISAB 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答:TISAB 是离子强度调节液、pH 缓冲溶液和消除干扰的掩蔽剂等的混合溶液,使用更广泛。其作用是:① 保持试液与标准溶液有较大、稳定和相同的总离子强度,使其 γi 恒定;② 维持试液和标准溶液在适宜的 pH 范围内,满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要求;③ 掩蔽干扰离子。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装置上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5
答:二种分光光度计均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或原子化器)、检测器和记录仪组成。但在设计位置上是不同的。单色器放在原子化器后面是为了避免火焰中非吸收光的干扰。前者 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记录后者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记录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1. 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 Fe(Ⅱ),称取试样 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 50.0mL。用 1.0cm 的吸收池,在 510nm 波长下测得吸光度 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当溶液稀释 1 倍后,其百分透射比将是多少?(ε510=1.1×104L·mol-1·cm-1)解:依据朗伯-比耳定律 0.430=1.1×104×1×c c=3.9×10-5mol·L-1 试样中铁为:ωFe=3. 9×10−5×501000×55. 850 .500×100 %=0 . 022 %溶液稀释一倍后,吸光度减少一半,即 A=12× 0. 430=0 . 215依据吸光度和透射比的关系:τ =10−0 .215=0 . 610 百分透射比为 61.0%。注:此原题未给铁的原子量 5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