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发布时间:2023-09-04 07:09:22浏览次数:45
浅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1.引言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从投资决策、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的主动性全过程控制体系是取得较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控制环节。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立项、设计、招标、签约和施工结算等全过程,特别重视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较少过问其经济合理性,多数建设单位均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阶段。施工阶段虽然对控制工程造价有一定的效果,但随之也带来了建筑质量的低下,承包商为追求利润而偷工减料等问题,得不偿失。工程造价控制的根本点即是处理好经济的合理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之间的关系。设计阶段正是通过技术比较与经济分析,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程造价控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途径,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从分析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必要性、各设计阶段和造价控制的关系,究其特点,阐明控制造价的关键因素以及实际解决案例,旨在为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的控制提出合理建议。2.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中,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项目投资的多少和是否合理的关键阶段,对于降低工程投资起着重要作用。2.1 工程造价控制概述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为对象,研究其在建设1 制更多只局限于结构专业,如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的要求是目前业主单位对于设计经济性的单方面控制。造价控制是一个综合性因素的考虑,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盲目的控制钢筋含量可能造成混凝土等级的升高,设备的成本节省可能造成结构材料的提升等,这些需要对造价各因素的综合性考虑,面面俱到使得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难度增大,但综合多元素的分析指标是造价控制的完善方向。5.设计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探讨与应用5.1 优化设计对造价控制影响工程造价控制要以最优的设计、最经济的投资,建造最好的工程项目为目的。优化设计方案,其目的就是论证拟采用的设计方案技术上是否可行、功能上能否满足需要、经济上是否合理、使用上是否安全可靠。尤其是在经济上,设计的优化是很重要的控制手段,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设计工作影响经常性费用,像新工艺的使用、新材料的投入、一些局部设计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使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减。据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沈俊平教授研究,运用价值工程管理,设计优化降低成本一般可达造价的 3.5%以上,美国的平均水平达 15%,可见设计优化大有可为。造价控制与业主方的利益紧密相连,但往往其技术力量薄弱,探讨分析设计各阶段的优化与经济性的联系,把握住造价控制的核心,对于各方有效推进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平衡关系打好基础。5.2 方案设计阶段5.2.1 方案设计优化的内容提要10 在方案设计中,功能分析很重要,要注意设计标准高低的确定和掌握,同时探索在工程中应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并作出经济分析,使得产品功能真正控制在最合适最必要的情况,并保证最必要的安全和质量,使成本支出尽量少。方案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的经济因素分析如下:① 功能的确定。功能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对于基础选型、上部结构选型、柱网布置、柱截面尺寸、楼板结构选型、钢筋型号及其连接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外加剂的使用等因素,因其材料力学性能发挥情况、构件标准化、工期长短的原因,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方案设计中功能的确定最为关键,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尽量经济,反复比对多种方案,直接控制建筑物的建造成本。② 平面布置的多方面考虑。建筑物平面形状对建筑物建造成本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地形的不规则造成建筑功能在设计上对用地的不合理利用,追求建筑外立面造型造成材料选用及用量、工程施工、建筑物用地面积等的不必要的造价花费。这个阶段需要仔细分析地勘报告对于地形的各项分析指标,多元素考虑平面布置以求达到功能合理与造价经济。③ 建筑物大小与层高、层数。建筑物的大小影响房间的使用面积,装饰工程量,运输、现场暂设工程修建拆除、材料及构件储存场地、临时给水的安设和临时道路修建工作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占总建造成本的比率应控制好。层高和层数的改变会引起建筑物建造成本的变化,主要有直接决定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影响墙和隔断的工程量、采暖所需要的热源和管道或电缆、提供卫生设备所需要的给水和排水管道、施工垂直运输量需要的屋面建造成本、楼梯 /电梯成本、解决洪水、消防、抗震等技术问题的建造成本、装饰费用、维修费用11 以及基础支承荷载的成本。5.2.2 方案设计经济合理性实例分析以重庆主城某区高层住宅小区为例,总建筑面积 121638.10 平方米,其中地下 11508.10 平方米,地面 110130.00 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 6448.53平方米, 容积率 4.92,覆盖率 28.83%,绿地率 38.20%。原方案中地下设计为一层,商场和车库共用,面积只有 5754.05 平方米,考虑到本工程因地质条件限制,基础型式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基础,且深度必须达 5 米以上。后经过设计院、业主方对于方案的积极讨论,认为原方案一层地下层桩基础 5 米,造成资源和功能的浪费,于是将原方案中一层地下室改为两层,一层用于商场,另一层用于车库,因其深度增加,基础型式可以进行改进,变为墙下条基。对于该方案的优化效益如下,第一,在规划条例中未增加容积率,但增加了使用面积;第二,将地面车库改为地下车库,在方案的平面布置上更加合情合理;第三,充分考虑了该项目基础的经济性,虽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隔墙和挡墙,但对于 5 米的空间浪费进行了合理利用,对功能进行了完善,在后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既开源也截流;第四,方案的优化使得基础型式变为墙下条基,由深基础变为浅基础,其经济性不言而喻。原设计为人工挖孔桩,柱距 7.8m*7.8m,一柱一桩。后经研讨,将其人工挖孔桩改为墙下条基后,原设计筒体下为桩筏基础后改为肋梁筏板基础,总桩长减少 5 米,节约造价近 80 万元。5.3 初步设计阶段5.3.1 初步设计优化的内容提要12 在方案设计完成对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功能设计之后,就要根据功能、上一阶段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及其他要求进行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的进一步深化。① 结构选型。选用一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需要进行基础型式、上部结构等方面的对比。基础型式根据基础承载能力、荷载特点、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抗震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指标后确定;上部结构耗用大部分材料和工期,对于经济性控制非常重要,根据使用要求、设防烈度、场地类型、房屋高度以及施工条件,综合考虑实施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与生命周期成本的核算、各专业的综合造价、资源的节约、资金回收期等经济性因素。② 材料运用。建筑材料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工程造价高低的关键因素,工程设计作为组织材料采购和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所以合理选择材料对于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材料轻质、高强、多功能方面的发展,掌握新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运用新技术成果,对于大幅提高功能水平,降低产品寿命周期费用有着积极作用。③ 设备经济。包括强电工程、电梯、采暖及空调、给水排水等在内的设备投资在高层建筑投资中占有 20%,在工业建筑中高达 40-50%,与建筑、结构专业共同协调,做好建筑设备选型的综合性经济分析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课题。④ 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贯穿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各阶段,涉及建筑物节能、采暖系统等多方面。建筑节能由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两部分组成,不能片面追求能耗的降低,而应当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节能以节能初始投资、节能运行费用、节能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衡量。5.3.2 初步设计经济合理性实例分析13 在材料运用上,以方案设计经济合理性实例分析中的同一项目为例,对比如图:原设计 优化后钢筋级别 二级 钢筋级别 三级混凝土等级 最高达 C35 混凝土等级 最高达 C50受力情况 大部分竖向构件轴压比大于 0.8,竖向构件均为计算配筋,使竖向构件的钢筋受压,受力极不合理。受力情况 竖向构件轴压比均控制在0.7 以下,绝大部分构件均为构造配筋,混凝土受压,受力合理。断面情况 断面情况 混凝土断面减小 30%以上自重 自重 减轻梁部情况 梁部情况 配筋减小 20%,断面减小 20%比较:优化后,三级钢比二级钢强度提高 20%,但价格只增加了 50 元/吨,在整体造价上更为经济、合理,并提高了房屋的安全储备。此外,原设计中很多隔墙不合理,后经业主和设计院的讨论,取消了多余的隔墙,减小自重,增加实用性,在通风上形成穿堂风,使得房间更加通透。在设备专业上,原设计中水专业部分管道通过客厅,及时对户型进行改变,对14 管道路径进行调整,缩短管道距离,更便于安装和检修。5.4 施工图设计阶段5.4.1 施工图设计优化的内容提要按照程序,初步设计完成以后,经有关方面审批就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优化设计主要精力在于细节,必须重视锚固从而降低损耗和增强可施工性。通过合理确定梁、柱、剪力墙截面尺寸钢筋,板厚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配,各个节点的施工方式等工作在细微处进行经济性论证。5.4.2 施工图设计经济合理性实例分析仍然以同一项目为例,施工图阶段钢筋的优化如下:原设计 优化后钢筋直径≥22钢筋直径 <22链接方式 机械链接 链接方式 焊接或绑扎机 械 链 接 价格10 元 价格 2-5 元比较:施工中的钢筋代换按照“钢筋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省去机械链接的费用,在造价控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同项目建筑内用于商业的大跨度、无内柱、可自由分割空间形式为楼盖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技术经济、施工便利性、美观、楼盖高度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与权衡,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原设计 优化后15 板名称 井字梁板 板名称 单纵向密肋板板厚100板厚100板下梁区隔2000*2000板下梁间距1500次梁断面 宽*高250*550次梁断面 宽*高250*500纵向边梁断面宽*高400*800纵向边梁断面宽*高300*700横向开间梁断面宽*高400*800横向开间梁断面宽*高300*600施工速度 一般 施工速度 一般楼板高度 较小 楼板高度 较小外观 普通 外观 普通比较:优化后纵向、径向开间梁断面均减小,造价减少 20%。5.5 变更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变更,如果出现变更造价大幅高于原设计,则应认真分析原因,重新确定变更设计方案,即时控制造价。设计变更工作应注意:在设计阶段确定建筑的最终方案,尽量避免在施工阶段提出更改;给设计单位充足的设计时间,加强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竣工图纸应即时反映变更情况,做好变更资料的管理,以免在工程结算中出现实际费用增加,且变更资料遗漏,工程造价失控的问题。6.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措施16 从以上各设计阶段优化的一般内容和实例可见,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课题相当多,在保证功能、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益,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还带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意义甚大。在控制的具体措施上提出几点浅薄建议:6.1 建立技术与经济互动式控制机制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达到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平衡。设计人员不仅要着重熟悉、消化和研究有关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施工方法、新设备等,还要结合设计任务指导书并参与方案设计优化管理工作,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研究一些典型的优化课题,做出技术经济分析,作为技术储备。业主方提高包括设计阶段在内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意识,总结以往工程在设计中的经济不合理性,与设计单位共同做好工程造价控制。6.2 有效提高估算、概算、预算质量重视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和总结,编制好估算、概算、预算,必须及时收集各种资料如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价格的确定,归类分析,找出与实际情况的差错,究其原因,建立资料信息库,便于日后参考。此外,在整个编制过程中,与设计人员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避免与设计环节脱节,并深入实际,了解施工。工程量的计算统计与建筑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生产工艺、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管理、各种法规政策等紧密相关,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素质尤为重要。6.3 加强监管与协调作用 ① 设计的招投标制度,需加强经济合理与技术先进的评定指标;②贯彻多方17 案比较;③实施施工图审核制度;④设计方的收益要与设计质量、设计节省紧密结合,对合理节省投资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⑤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⑥提高标准设计意识,推广标准设计,据统计,采用标准设计可加快进度 1—2 倍,建筑工程可降低 10%-15%的费用,标准设计较强通用性可大量重复使用,较为经济。7.总结综上所述,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层层相扣的全过程控制,其核心点是处理好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对立统一关系。促使业主方、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行政各部门加强技术与经济合理控制的责任,强化设计这个关键阶段的造价意识,清晰每个阶段设计与造价的控制重点,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提升人员素质,将控制预先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一定可以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更为合理的范围之内。18 参考文献[1]冀苏平.浅谈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煤炭工程,2008(01)[2]陈泽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建筑经济,2007(05)[3]陶晓蓉.设计阶段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J].四川建筑,2008(01)[4]李丰.设计阶段工程 项目 造价的控制措施 [J].郑 州经 济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5]李健.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6]黄从军.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1(1)[7]郭婧娟主编.工程造价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徐蓉主编.工程造价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9]刘晔萍、陈志伟.建设项目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10]罗福午.建筑结构概念体系与估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孙敏.浅谈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江苏建筑,2006(08)[12]郭桦、黄实.浅谈工程设计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9 前期、工程施工和工程竣工的全过程中的计算和控制费用的理论和方法,即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与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计价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造价管理具有预测、控制、评价、调控的职能,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第一,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为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去;第二,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建设工程设计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这种控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要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必须把控制重点提到设计各阶段上来。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2.2.1 从设计各阶段对项目投资影响度层面分析方案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 95%以上;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 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可能性为 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可能性为 5%-35%,设计变更影响项目投资可能性可达 25%(如下图)。由此可见,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是从2 施工图设计 1技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2部分尚余的设计发包施工设计变更造价投资的根源上予以控制的,造价控制更为主动,效果最为明显,是做好造价控制的必须环节。2.2.2.2从设计阶段造价的计价因素分析材料、设备等价格是工程造价计价的依据,对一般的工程项目而言,材料、设备的费用约占总成本的 70%左右,而 70%左右费用都是在设计阶段通过材料的选用、建筑和结构形式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等决定的。例如重庆主城区某大型住宅小区 A 区,10 栋 31-33 层,总建筑面积 28 万平方米,原设计中外墙采用质感涂料,但经市场调查,质感涂料 45 元/平米,弹性平涂 35 元/平米,各阶段对项目经济性影响程度100%95%75%35%25%10%1/4设计准备竣工资金累计曲线 1/4 3 且重庆的高层基本用弹性平涂,综合经济因素考虑,最终将外墙设计改为弹性平涂,仅这一项 A 区就节约了资金 200 万元。因此,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分析可以使造价构成更为合理,在设计阶段考虑技术与经济的充分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得控制招标工作更为主动,从而提高招标控制效率。2.2.3 从设计阶段与造价控制的配合关系分析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控制本来应该是统一整体的相互配合、配合促进的两项工作,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如不同道路上奔驰的两辆汽车,各行其道,互不关联。设计部门只管设计质量,一般不管工程造价的高低,给建设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在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到工程造价和设计之间的纵横向联合(如下图),以技术、经济为双核控制。以高层住宅建筑为例,风井、水电井位置影响建筑和结构两个专业,风井位置跟消防关系密切,以公摊面积为限制,且某些层数开洞口影响结构设计专业剪力墙位置的设立,应从技术实施的多方向入手,结合经济性进行多方案比对,整体性综合考虑各专业的横向关系与各阶段的纵向关系,最终得出相对合理的方案。4 方案阶段施工图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设计变更)估 算预 算概 算决 算结构专业设备专业建筑专业纵向:上一设计阶段对下一设计阶段在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影响。横向:三个专业平行,相互影响,其设计分别与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挂钩。3.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3.1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内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3 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之配合,相互促进,分别为:(1)方案设计与估算控制。方案设计包含了工程总体布局、工程规模和结构型式等,并按照项目规划的功能和使用等要求作出土建和安装造价估算书。造价估算对建设项目作出建设经济效益评价有着关键性作用,项目确定后,投资估算总额还将对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起控制作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将方案设计的功能和估算控制反复论证和比对,例如重庆区县某大型住宅小区,一次建造 20.84 万 M2,在规划设计审批完成后,方案设计进行了三次研讨、三次审批,逐步完善,历时 5 个月,如其中的房型设计出了 9 次图纸,进行了 9 轮研讨,着重考虑以人为本,尽量方便舒适,以及绿色、节能和环保等,同时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高强钢筋、桩基、基坑围护5 等多项课题的优化,进行挖潜增效,节约资金达 3200 多万元。因此,方案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后期工程设计的造价控制,正确编制估算对于造价控制影响重大。(2)初步设计与概算控制。初步设计是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工程规模、工程布局、结构型式的具体落实,以前阶段审定的工程量、设备、材料标准为依据,避免漏项、错项,在技术问题等方面为施工图设计做准备。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图纸及说明书、概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要考虑从筹建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前所需的一切费用,并作为向国家和地区报批投资的文件,是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可再一次降低工程造价的 5%-20%。初步设计时在概算中反映主要经济指标,如: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主要装饰材料等数据,并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去消化,使之在施工图设计中得到改善,真正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概算的目的。例如目前一些建筑单位专门聘请机电顾问、幕墙顾问公司等,在设计阶段做好经济性与先进性的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了在设计上的浪费。(3)施工图设计与预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必然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原则、范围、内容、项目和投资额进行,是设计单位提供最终产品的阶段,指导工程建设的主要文件,是施工企业实施施工的依据。施工图阶段编制预算,它起着建筑产品价格的作用,是工程价款的标底。施工图设计阶段要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实施对损耗问题的控制。施工图预算如超过设计概算,则说明施工图设计内容突破初步设计所规定的设计原则,应对施工图设计进行调6 整和修改。编制需要参照和总结以往类似工程数据,随时了解材料、人工等市场调价,提前选择低耗的施工方式,实现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预判职能。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最终的决算影响重大。工程变更不能盲目改动,要有的放矢,应实行先算造价,论证变更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之后,再出图的制度,确定合理的变更设计方案,最终把工程造价控制好。设计三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不是包含关系,也应该避免造成“三超”现象。概算与实际偏差不得超越 5%-10%,而预算较详细,精确度高,与实际偏差应控制在 3%-5%。一旦扩大这个偏差系数,最终的工程造价将失去控制。3.2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地位设计方案选定、结构优化、新材料运用、先进技术等无一不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同时设计决定工程量大小,决定资源消耗量,设计质量、设计深度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可靠程度。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会使得控制工作更主动、更有效,更凸显技术与经济的完美配合。(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连续性流程从国内外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为很多个工作包,每个工作包都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准备阶段的总投资目标分析论证流程、方案设计阶段的项目总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总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预算审核以及设计变更控制流程等。在建设工程中应重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连续性,并对其造价控制流程有效执行,它对于项目投资目标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7 4.造成设计阶段造价失控的因素与分析4.1 设计管理问题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特别是估算、概算流于形式的主要根源是设计管理诸多问题的滞后所造成。在设计流程上,设计者们往往重点精力放在执行规范上,较少考虑设计优化、合理性评估、成本分析、意见反馈的工作内容,在方案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较少与业主方进行技术交流,为技术与经济做专项性论证,真正起到成本控制的龙头作用。估算、概算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未有足够重视,更谈不上严格指导后期阶段的功能。在设计市场价格上,因激烈竞争,设计费用被压到难以接受的地步,加之许多业主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随意简化程序和环节,压缩设计时间,造成设计人员应付了事,积极性下降,设计图粗糙,服务质量降低等问题,何谈对工程技术、经济、功能的优化考虑。比如设计阶段各个专业没有及时把图纸的问题进行汇总,带来施工过程中的大量变更等诸多问题。在设计质量上,因流程和价格等问题造成设计深度不够、粗制滥造,必然给工程量的计算带来差错,估算、概算只能盲目估计。设计更改频繁,致使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出入加大,无法控制工程造价。4.2 设计与造价环节脱节问题实际情况中,估算、概算一般由设计单位负责编制,较少参与预算,不参与结算,全过程、动态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分段编制造成投资控制脱节的问题。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设计单位重视设计速度、技术和产值,不重视设计8 产品的经济性,对于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缺乏信息反馈,对实际工程成本的发生少于关注,使得后期建设成本的预控达不到实际效果。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事后计算,并没有主动影响设计,未发挥设计阶段中造价控制的连续性特点,起到造价控制的主导地位。例如:重庆主城某 4.2 万方教学楼建设工程,6 层框架结构,围合空间造型,中部门厅设有 4 根跨度 9.9 米,高度 10.8 米的柱子共六排,后应领导对于美观的要求,将每排柱子减为 2 根,造成了 29.7*50 米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此项改动,在功能上并未产生实际效果,但造价却由此增加近 100 万元,不仅如此,改动过程是在施工单位已经绑扎好钢筋的情况下,造成大量的钢筋浪费,无法使用。由此可见,设计与造价环节的脱节造成投资控制的严重失误问题值得重视。4.3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难点问题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平衡关系。在重视技术先进的同时可能造成投资的超额,在压缩经济投入的同时可能影响先进技术的运用,这对矛盾体如何在最初得到平衡?必须加强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采用多方案比选,以及设计优化的环节,通过不断的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项目设计人员、业主方都应把控制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让造价控制主动掌控设计全过程。(2)造价控制的综合性因素。目前业主单位在设计阶段对于经济性的控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