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发布时间:2024-02-22 13:02:45浏览次数: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辅导资料十主 题: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内 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三章,第 3-4 节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一、学习要求1.掌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2.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主要内容(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氏族、胞族和部落,社会秩序依靠传统习惯和氏族首领的威信来维系。国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之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 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 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 ,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 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措施。 5.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不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有的人的作用大些,可称为“历史人物”,有的人的作用小些,可称为“普通个人”;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 (2)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按其发挥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 (3)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三、重要考点(一)简答题1.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答:(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