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02 09:06:03浏览次数:4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状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一、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概述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 年 7 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 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 13.5%和 23.1%。经常项目顺差与 GDP 之比在 2007 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 10.1% 后明显回落,2010 年为 5.2%,2011 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 2.8%,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实践证明,坚持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对增强中国对外经贸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我们注意到 2005 年后,世界经济形势风云突变,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的某些安排已经影响到人民币对内、对外关系的比价,汇率形成基础扭曲问题日渐明显,我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汇率形成基础扭曲我国外汇市场没有实现主体的竞争性和资金完全流动性,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减弱。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者多为商业银行,相对于国际外汇交易市场 40%以上的非金融机构交易者,我国非金融机构交易者占比很小,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的交易量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总量的 95%,其他交易者参与程度低,降低了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外汇交易用途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多为商业用途,我国实行的结售汇制度、实需交易原则以及资本项目管制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的其他性质交易需求。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相隔离,导致外汇流动性减弱,外汇市场的开放程度降低。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隔离首先表现在外汇市场与国内其他金融市场的隔离,我国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国内商业银行和部分国际银行,并没有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保险市场资金无法直接流动。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隔离还表现为能够买卖人民币的外汇市场仅为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国际投资者并不能通过离岸外汇市场购买人民币,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无法形成正向连通。(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过程缓慢2005 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经历了窄幅波动、同步稳定到双向浮动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质上是在有管理和浮动这两方面进行权衡与选择。2005 年 7 月~2008 年 7 月,汇率窄幅波动,汇率制度选择更注重浮动。由于此时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为美国,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较高,导致有效名义汇率窄幅的波动。2008 年 8 月2010 年 6 月,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汇率制度选择更注重管理。2008 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虽然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升小降”,但总体来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在 6.83 元/美元上下浮动。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的扭曲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也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 2010 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29727.6 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 15779.3 亿美元,进口总值 13948.3 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 1831 亿美元,对外依存度达到 49.47%。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拉动但国内需求不足,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旦发生像 2008 年一样的金融危机,外部经济体有效需求不足,国内经济增长将会遭到沉重打击。过度依赖出口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企业依靠原有的出口红利而产品创新意识薄弱,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技术路线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这种经济增长属于数量扩张型增长,质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2.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虽然实行了意愿结售汇制度,但是由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周期,意愿结售汇制度实际产生了同强制结售汇相同的结果,引发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继续扩大。 2010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 28473.38 亿美元,此时的外汇储备已经是 1994 年推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时的55.16 倍,相对于 2005 年人民币汇改后的外汇储备均值已上涨了三倍以上。2011 年 3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 30447 亿美元,首次突破 3 万亿美元,如果还继续增持美元国债,外汇储备很可能在五年内上涨到原来的四倍的水平。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因为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通过基础货币的投放来增加负债。投放的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造成整个经济社会流动性增加,流动性过高便会引发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二)对微观经济体的影响1.央行调控被动性首先,由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中交易主体较少,因此外汇交易会出现不匹配的状况,此时扮演着“市场出清保证者”角色的央行就需要弥补头寸来保证交易的进行。虽然通过被动的干预行为保证了外汇交易运行,却造成人民币汇率形成基础的扭曲,同时也形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其次,当经济社会流动性过剩时,央行还需要收紧流动性以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此时央行通 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或提高利率来收紧流动性,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2.外汇指定银行风险加大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头寸的交易方式导致其必须面对结售汇头寸的外汇风险。目前外汇指定银行使用的是 T+1 清算方法,银行的外汇头寸在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得到清算,这就意味着外汇指定银行从和客户进行交易到外汇头寸的平补需要两个交易日的时间,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承担这两个交易日中外汇风险。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议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部分,首先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一)夯实汇率形成基础完善人民币汇兑制度。一是要完善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与外汇头寸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经常项目下资金流动的平衡性,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形成基础更能体现市场供需双方的意愿;允许外汇指定银行持有一定额度的负头寸,并加强对外汇头寸的风险管理,包括对银行外汇头寸总量的管理和对银行外汇头寸结构的管理。二是利用货币区域化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推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循环,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奠定基础。(二)深入贯彻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中心汇率的确定上,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不事先公布人民币汇率的中心汇率,而是根据国际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主动、适时进行调整。中心汇率可以根据市场状况在波动范围内缓慢调整,并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货币篮子的确定上,短期内必须要重视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作用,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等确定货币篮子中的其他货币,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独立性。(三)逐步放宽汇率波动区间缓解通胀压力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已接近上轮调控的最高水平,货币政策运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适时调整汇率波动空间以扩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在利率上升以及升值预期共同作用下或将导致更多的“热钱”流入我国,进一步加剧我国的流动性,引发通货膨胀压力,不但增加我国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甚至还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目前,每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浮动空间为上下 5‰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中间价浮动空间为上下 3%浮动,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加,目前的汇率的浮动空间还需要增加。参考文献〔1〕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沿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樊刚,曹勇做市商制度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J].武汉金融,2012(2). 〔3〕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J].社会科学,2014(4).〔4〕张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与应对策略[J].新金融,2013(10).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