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形考任务2
发布时间:2023-07-06 09:07:50浏览次数:47跳蚤效应:目标在,路才不会消失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跳起来会撞到盖子。如果一再地让跳蚤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跳蚤效应,心理学家解释为“习得性无助”,即长期积累的负性生活经验会使人丧失信心,继而丧失创造力。1952 年 7 月 4 日清晨,浓雾笼罩着加利福尼亚海岸。一位:34 岁的叫费罗伦丝•柯德威克的女士,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处涉水进入太平洋,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这次若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加利福尼亚海峡的女性。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再加上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看不清。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前关注着她。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15 个钟头之后,她感觉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这时,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然而,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人们还是把她拉上了船,而那个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当别人告诉她这个事实后,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她很沮丧。她告诉记者,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她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仅成为第一位游过加利福尼亚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小时。事实上,对于柯德威克这样的游泳好手来说,游过那个海峡并不是不可实现的,只是因为她看不到前方的目标,便感觉没有了“路”。第二次,明确目标后,她便坚定地沿着自己选择的路游向了成功的彼岸。这个事例形象地说明了心理学中的跳蚤效应,人生是由目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多大的目标,就有多大的人生舞台。如今,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人生路口上举棋不定,不知道是继续求学深造,还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工作,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其实,这些迷茫与踌躇,都是因为没有给自己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当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坚持下去,人生就不会迷茫,道路就不会消失。拿破仑•希尔就是通过给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倾注如火如荼的热情与毫不懈怠的努力,在事业的天空中越飞越高。1883 年 10 月 26 日,拿破仑•希尔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贫寒之家。从小,继母就不断激励希尔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继母的影响下,希尔一直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成功者。长大以后,希尔从没动摇过自己的信念。18 岁时,他正上大学,为一家杂志社工作,被派去采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发现希尔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于是建议他从事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还写信给美国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等取得卓越成就的高层人士,介绍希尔与他们认识。在以后的 20 年间,希尔不仅获得了博士学位,还访问了福特、爱迪生、洛克菲勒、贝尔等当时最成功的人士。希尔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采访,而是对所有成功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成功规律》一书,激励千百万人去获得财富,成为卓越的成功者。希尔的成功正是跳蚤效应的典型表现。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此外,在实验中,跳蚤之所以不能再跳到最初的一米多高,并非已失去跳跃能力,而是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他们:成功是不可能的,是没办法做到的,这就是可悲的“自我设限”。因此,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