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行为

发布时间:2025-03-17 09:03:15浏览次数:26
二、健康相关行为一、A11、促进健康的行为具有下列特征A、有利性B、有利性、规律性C、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D、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E、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2、下列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A、积极的休息和睡眠B、体育锻炼C、饮酒D、心理平衡E、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3、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A、基本健康行为B、日常促进健康行为C、保健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E、预警行为4、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学者布瑞斯洛提出 7 种基本健康行为,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行为A、正常规律的三餐,不吃零食B、适量运动C、尽可能多睡D、不吸烟E、不饮酒5、健康相关行为是指A、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B、个体或群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个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D、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E、个体或群体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行为6、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预警行为、高危险行为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预警行为C、致病性行为模式、高危险行为、预警行为、不良疾病行为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E、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7、以下促进健康的行为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求医行为D、遵医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8、促进健康的行为不包括A、戒除不良嗜好B、预警行为C、违规行为 D、合理利用卫生服务E、日常健康行为9、知觉自己有可能成为该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受害者,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的哪个因素A、危害性B、易感性C、效益D、障碍E、自我效能10、要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内因B、外因C、环境D、促成E、强化11、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行为改变B、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C、一旦掌握了知识就意味着行为改变D、态度反映了行为的倾向性E、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12、戒烟项目中完全不吸烟属于A、无转变打算阶段B、打算转变阶段C、转变准备阶段D、转变行为阶段E、行为维持阶段13、健康教育中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必然关系B、因果关系C、趋势关系D、依存关系E、递进关系14、根据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当行为改变处于第一阶段(没有准备阶段)时,相应的干预策略是A、提供方法,鼓励尝试B、激发动机,支持鼓励C、继续支持,不断强化D、环境支持,预防复发E、提供信息,提高认识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促进健康行为具有 5 个方面特征:(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2)规律性:行为表现规律有恒而不是偶然行为;(3)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有个性但同时与能其所处的环境和谐;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能理性控制。【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饮酒属于危害健康的行为。【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4,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5,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美国学者布瑞斯洛发现了七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它们是: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 2~3 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 7~8 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睡眠只要适度就好,睡得太多或是太少都会影响人的健康。【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6,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相关行为涉及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7,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危害健康行为: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危害健康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8,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二级预防是指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所以求医行为属于二级预防,保健行为、预警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属于一级预防,遵医行为属于三级预防。【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39,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促进健康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40,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A.感知疾病的危害性:指行为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治疗严重性的看法。B.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C.感知采纳行为的益处:指个体对采纳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D.感知采纳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E.自我效能:是行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41,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所以说一个人行为的改变关键在于内因。【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42,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有了前者并不一定导致后者。生活中常常遇到“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情况。所以掌握了知识不一定会有行为改变。【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43,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完全不吸烟属于改变行动阶段,只能说明吸烟人已经开始采纳新的行为,还没有到达行为维持阶段。达到行为维持阶段需要戒烟行为已经比较稳定,行为改变达到 6 个月以上,并能继续坚持。【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44,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有了前者并不一定导致后者。【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36845,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5 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 6 个阶段即终止阶段。没有打算阶段指在最近 6 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他们不知道或没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没有兴趣,或者觉得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处于该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为自身的行为辩解。因此对处于此阶段的人们应普及吸烟健康知识,让人们对不健康行为感到恐惧、焦虑、担心等。【该题针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2136846,点击提问】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