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3-05-23 09:05:09浏览次数:31
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摘要: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本文就是针对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进行研究,希望能边际分析法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使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原则 利润最大化一、边际分析理论概述(一)基本概念阐述边际分析即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边际分析,通过对诸变量的增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而进行决策研究的方法。这里主要是研究“增量”,因此也称之为增量分析法。要理解边际分析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概念。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C)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总收益(TR):指厂商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也即全部的销售收入。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在非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销售量同价格成反比。如果需求弹性大于 1,即售量的增加的百分比,快于价格降低的百分比,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尽管不是同比例增加,平均收益下降,边际收益为零;如果需求弹性小于 1,这时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减少,平均收益更快下降,边际收益为负数。平 均 收 益 (AR) : 是 指 厂 商 平 均 出 售 每 一 单 位 的 商 品 和 劳 务 所 能 得 到 的 货 币 收 入 。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增加销售每 一单位的 商品和劳务所 引起的总 收益的变动量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二)利润最大化推导对 MR=MC 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 设 π 为利润,Q 为厂商产量,TR 为厂商总收益,TC 为厂商总成本,则 π(Q) = TR(Q) − TC(Q)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π 对 Q 的一阶导数为零。而 TR 对 Q 的一阶导数 就是边际收益 MR,同样, 就是边际成本 MC。所以,当 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还要求 π 的二阶导数为负数,即 它表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要大于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为正值,而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负值。 二、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对厂商而言,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是亏损的,只有减少产量,才能增加利润。只要边际收益不等于边际成本 ,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时厂商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厂商都根据这一原则来调整自己的产量,最后确定最优产量或均衡产量。下面以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的短期均衡来说明这一原则。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较高,以致于生产任何数量的产品(Q),其平均收益都大于平均成本,相应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厂商既定的短期生产规模用短期平均成本 SAC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 SMC 曲线表示。 图一图一中横轴表示产量 Q,纵轴表示价格 P,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SMC 曲线和 MR曲线的交点 E 便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点,相应的最优产量为 Qe。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 Q1,是在小于 Q e 的产量范围内,如图中 Q1,厂商便处于 MR>MC阶段,这表明此时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的增量,厂商会在这一阶段继续增加产量,以增加利润,从图中还可看出,只要厂商沿着箭头方向扩大产量,边际收益 MR 始终保持不变,边际成本 MC 会不断增加,MR 和 MC 之间距离不断缩小,以致于相交达到 MR=MC。这样,厂商就会得到由扩大产量所带来的全部经济上的好处,获得他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润(图中总收益为矩形 OQeEPe,总成本为矩形 OQeFC,利润为矩形CFEPe。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 Q2 是在大于 Qe 的产量范围,则厂商处 MR<MC 阶段,这意味着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得的收益增量小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厂商会不断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同样,厂商沿着图中箭头缩减产量,MR 和 MC 之间的差额逐渐缩小,直至实现 MR=MC,厂商得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大利润。由此可见,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产量,厂商都是在寻找一个最优的产量点。只要厂商实现了这一最优的产量点,他便必然能从产量的调整过程中,既得到可能的利润增加的全部好处,又避免可能的利润减少的全部损失,这个最优产量点只能是使 MR=MC 的均衡产量点。所以 MR=MC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通过以上分析,厂商在 MR=MC 的均衡点上获得了最大利润,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厂商实现了 MR=MC 的均衡条件,厂商就一定能获得利润。再假设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较低,以致于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因而厂商提高任何产量都会发生亏损。在这样情况下,假如厂商停止生产,仍需支付全部固定成本;反之,只要市场价格超过平均可变成本(AVC)之最低点,厂商开工生产,不仅可以收回全部可变成本,还可使一部分固定成本得到补偿。这时,厂商把他的产量调整到该产量的 MC 正好等于 MR 即给定的市场价格,是在既定产品卖价和他的既定成本 状况下亏损最小的产量。图二图二中 AVC 曲线表示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根据 MR=MC 原则,确定的最优产量为 Qe时,MR>MC,这意味着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还可以带来一点利润,从而使亏损总额减少;反之,当产量超过 Qe,MR<MC,亏损增多,所以 Qe 为亏损最小的厂商的均衡产量。此时总收益为矩形 OQeEPe。总成本为矩形 OQeFC,亏损总额为矩形 P。EFC。如果厂商不生产,亏损总额为全部固定成本矩形 DKFC,显然不生产损失要比生产多,厂商应选择生产。所以对 MR=MC 时的均衡状态应全面理解:即在 MR=MC 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如果厂商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利润一定是相对最大的利润;如果厂商是亏损的,那么,这时的亏损就一定是相对最小的亏损。总之,当厂商实现 MR=MC 的均衡条件时,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厂商都处在由既定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所能产生的最好的结果之中,这也就是 MR=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有时也被称作为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的原因。参考文献〔1〕刘晨.对利润内在质量的内在分析[J].技术经济,2004.〔2〕王秋丽.论因素变化对利润敏感程度的影响[J].中国审计,2004.〔3〕丁岳维.利润最大化和利润增量最大化的销售价格决策[J].企业管理,2006.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